古典傢俱的修整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 從進廠到完成修復,需要很多道工序和嚴格的質量檢驗。為了儲存其古舊的神韻,大多需要以精湛的傳統手工藝為主要修復手段。而為了達到修復的效果常借鑑現代化的木材加工工藝。根據明清古典傢俱特性,可以採取老傢俱保舊、留皮、翻新三種修復方式,古典傢俱修復質量的監控貫穿於修復作業的整個過程。老古典傢俱保舊是指木工修理後,透白花的部位刮磨,其他舊漆面和裝飾不做處理,必須保證古舊的特徵。
老傢俱選擇:
觀察古典傢俱的黴爛程度,確定其能夠保留傢俱風貌後再進行修理。
開啟:
首先需要仔細觀察古典傢俱的結構,在不同部件上標好序號以方便後來安裝,按照與原傢俱組裝時相反的順序把傢俱拆開。保持傢俱的完整性並儘量避免破壞漆膜和形成新的損傷, 儘量避免動用刨刀。部分古舊民間傢俱製作時採用的結構和手法特殊,俗稱“絕戶活”,導致拆裝不可逆,此時儘量不要進行拆卸,而保持原狀。
清洗:
除去浮塵和積土可用大功率吹風機吹,不能使用溼布擦,在看清部件本身面目前盲目地使用溼布擦拭會造成無法預料的傷害。有時部件上還會有水泥漿、瀝青、化學油漆等現代垃圾之類的黏著物,對此儘量不使用化學藥劑清除,應使用物理手段清除,如精細的刀刮和打磨。在決定不保留原有漆面後,使用水洗,邊沖洗邊用特製的刷子刷,積垢深厚的,可以加一點食用鹼調製的鹼水。榫卯等處的膠、泥等汙跡需要熱水浸泡才能清洗乾淨。洗過的古舊傢俱需陰乾一週以上,否則遇水膨脹後,拆開後的榫頭就難以復原。然後視具體情況進行燻蒸消毒,以去除蟲子與蟲卵。
去漆(保舊工件除外)
一般是用細砂紙輕輕打磨,較硬的部位使用刀刮。去漆時不能破壞原有的精雕部分,比如桌案類傢俱腿部常見的“一炷香”線腳,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風化,十分脆弱,一旦磨掉,除非線腳改制別樣,否則就成為永久損壞,再怎麼修也回不過神來。
配料和木工整修:
看清古典傢俱本身的木質及損壞程度及部位,實在需要配料,需找到同質,同色,同紋的老木料搭配,且要選擇相對色淺的材料。
即使情況特殊也要儘量使用木材紋理相近,顏色稍淺的材料代替。如腿足、扶手、角牙等部件,如果還有對稱的另外一半在,就必須按照原樣複製。如果同時缺失,則需要根據整件古典傢俱的形態風格,進行搭配和補充。比如圈椅背板上常用的掛牙是最不易儲存下來的部分,其長度方向就是其紋理縱向延伸的方向,而在其寬度方向上,由於縱向木質纖維之間的結合力弱,而掛牙一般又很薄,通常不會超過五六毫米厚,很容易因纖維分離而斷裂,只能選用同樣材質的老材進行貼上。膠合前需刨光粘合的表面,控制紋理方向一致,以消除明顯的粘合縫隙,如不行則需要從新制作。最難修復的是雕刻的部位,圖案缺失後,需用同樣的風格修補,而每個時期,每個地方的工匠手法又不盡相同,即使使用同樣的材質,明眼人也能看出破綻,何況大多雕刻部位的損傷是由於部件過於纖細,一旦區域性腐朽或碰撞後,只能保留這種殘缺美。比如缺個仕女,缺只蝙蝠什麼的,得以同樣的風格修補好。
拼板:
拼板時拼板面和側面要成九十度角,膠合拼接要經過壓力和一定溫度處理。一般採用卡子固定4-8小時,卸出,停放24-48小時,拼合後的整板要求無縫,平直,外表無膠印,無開裂現象。
試裝:
將各部位修整後的零件進行初裝。為避免傢俱添新料,可根據側板和門子的大小進行縮框。要求:保持原來外觀各部件及框架結構嚴緊、合理。
、組裝:
按傢俱原結構進行合理組裝,榫卯結構嚴緊,邊框平直,無膠印,表面光滑,四腳操平。
配銅活:
有些箱櫃的銅活壞了,也得按原來的式樣做一個,如吊牌、面葉、活頁、套腳、包角、牛鼻環子等都是中國傳統古典傢俱不可忽視的飾件。從製作工藝上分鏤空、鏨花、打毛、做舊等,連點點斑斑的綠鏽也做得出,很有滄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