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失眠指的是因為心理和行為的原因造成的失眠,比如過度焦慮、抑鬱,而不包括因為生理原因造成的睡眠不足,比如年齡因素造成老年人睡眠時間短,但經常犯困,非常類似“神經衰弱”的症狀。擺正觀念是治療心理失眠的關鍵手段也是最終目的,往往失眠的解決伴隨著失眠者對整個睡眠問題的全新的認識,總結心理學和生理學的各項研究,我們可以看看解決失眠,應該擺正的幾大觀念是什麼?
心理原因造成的失眠,我們應當轉變什麼觀念
警惕藥商:失眠症患者首先應該明白,失眠症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期望一種藥物或者一種食物能夠迅速地解決失眠。我們可以看看褪黑色素這種激素類藥物,這種藥物被輿論界認為是目前最好的助眠藥物,而且由於很多商家都鼓吹自己的褪黑激素來自天然促取,不具有副作用,迎合了一些失眠患者的心理。但是,助眠藥物真能助眠嗎?
不知道在中國的研究如何,在美國,至今沒有一項研究能夠證明褪黑激素對失眠症患者有效果,大部分研究所使用的被試(被研究的人)都是正常人,沒有失眠症,或者有偶爾失眠問題,而不是長期失眠。所以長期失眠的人應該注意這個問題,不要把錢浪費在沒有效果的藥物上。而那些短期失眠的人,比如因為長距離旅行,比如從中國飛往美國,時差很大,從而造成晚上不困白天困的情況,都可以用褪黑激素來得到治療。
我們在來看看食物,通常我們認為,含碳水化合物豐富的食物,如蛋糕,能使我們的睡眠加深,而牛奶也有類似的效果。但是,為什麼這些食物對睡眠有效?很多學者的解釋都缺乏根據,而且和褪黑激素類似,對失眠症患者來說,食物的效果幾乎為零,否則全世界怎麼會有三分之一的人失眠呢?
神經衰弱是不存在的:如果你被醫生診斷為神經衰弱,那麼恭喜你,因為“神經衰弱”這個診斷已經從DSM(美國精神問題診斷標準)中刪除,這意味著你的問題更可能歸於抑鬱或者焦慮問題。而在中國(中國的標準參照DSM制定),因為這個詞很容易被病人接受和理解,因而被沿用至今,但是它不能被當做一個唯一的結論,應當同時考察病人的焦慮和抑鬱問題。因為神經衰弱和失眠是形影不離,因此,失眠也應當考慮焦慮和抑鬱。
時間觀念:失眠者不應當過於看重自己的睡眠時間。如果你過於追求八小時睡眠時間,你會很容易因為睡眠不夠而產生焦慮,而且,你過度關注睡眠也會讓你在入睡的時候總是很難放鬆,進而造成又一個晚上的失眠。實際上,我們需要的僅僅是四個小時的核心睡眠,通常四個小時就能夠幫助我們清醒地應對白天的事情。但是有些人會抱怨如果睡不夠八小時自己白天會很累,很難做好手頭的工作。這並不與“四個小時核心睡眠”相矛盾,讓我們感覺累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肌肉的勞累,抑鬱,焦慮,緊張,睡眠不足。正常人,在一晚上沒睡覺或者只睡一兩個小時,如果第二天有重要的事情,他們仍然能夠正常完成,雖然有些累,但並不是失眠症患者那麼疲憊,有時候甚至注意力渙散。這說明睡眠時間並不是決定你白天工作效率的唯一原因,你應該同時考慮抑鬱、焦慮、緊張,如果你找到最主要的原因,那麼你離治好就不遠了。
勞累不能成為失眠的原因:雖然失眠的人經常抱怨自己的工作如何有壓力、如何耗費體力,我們都不能把勞累當做原因。著名的心理學家森田曾經就此論述過,他認為,很多比失眠者更勞累的人從來沒有睡眠問題,這證明了勞累不一定導致失眠。他用自己的親生經歷作為說明:在小時候,森田多病(包括神經衰弱),家裡為此希望他輟學回家,但是森田好強,堅持不依靠家裡上學,通過忘我的學習考上了大學,令他自己吃驚的是,他的問題都解決了。因此他認為,失眠可以通過勞動來治療。森田療法就是一種逐漸增加勞動量的療法。
擺正治療觀念:就是藥物問題,很多藥物有助眠效果,比如感冒,消炎藥;更專業一點的藥物如百憂解,抗抑鬱藥,還有一些精神藥物,這些藥物都能幫助你睡眠,但是不是幫助你治療失眠的。所以,當情況比較嚴重,吃藥是必須,當不是很嚴重,就沒有必要吃藥為什麼藥物沒有效果還要吃藥呢?我們吃藥並不是要治病,而是防止失眠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因此我們需要用藥物緩解,與此同時,藥物的副作用就是你會對助眠藥物產生依賴,這種依賴主要是心理依賴,即你不吃藥就會擔心自己睡不著。如果你發現自己產生了心理依賴,你可以嘗試逐漸減少藥物的方法來克服,也可以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擺正康復觀念:失眠是肯定會反覆發作的。這並不是在給失眠治療師的開脫。只要你是人,你就會失眠,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失眠症患者首先要放棄那種永遠不失眠的理想目標,因為這樣的目標毫無價值毫無現實意義,更嚴重的是,這樣的目標讓失眠者放大一個晚上的失眠所造成的不良後果,造成更大的焦慮。
注意事項
失眠患者應當積極尋求醫生或者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切不可隨意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