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炒鐵觀音茶葉因合格茶源(鐵觀音茶青)稀少,又合格率特別低,所以正炒鐵觀音產量少市場需求大,價格比較高(鐵觀音價格高指的是傳統正炒,非指其它工藝製作而成的鐵觀音)。在茶產區當地的茶農及愛茶人都只喝這種茶,也只有此類鐵觀音才有保健功效等方面的表現。人們對鐵觀音的評價也是對傳統正炒鐵觀音的評價,所以在鬥茶時(茶王賽等比賽)、福建朋友之間所用之茶也全部是傳統正炒鐵觀音。炒也有稱正味是安溪鐵觀音的嬌子,是安溪鐵觀音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石,也是安溪鐵觀音成名之製作工藝,更是喜歡鐵觀音的茶人熱衷的茶品,是標準的清香型鐵觀音。
正炒鐵觀音茶葉的做法
打青做法
打青做主要是為了適應消費者對綠色鐵觀音的需求,在傳統工藝上做大膽的嘗試,成功開發的新做茶工藝,只是在炒青工藝做了相應改進,其它步驟與傳統工藝相同。打青做的鐵觀音應在凌晨6點之前達到半發酵狀態並殺青(炒青)。用此工藝做的鐵觀音具有傳統正炒鐵觀音的香與味,而且顏色鮮綠,非常符合消費者的要求,但用此工藝成品合格率風險度很高。(由於此工藝希望茶顏色比較綠,所以一般會去紅邊)。
輕發酵做法
輕發酵也是為了適應消費者對綠色鐵觀音的需求以及滿足消費者輕淡口味之追求,在發酵過程中採取少搖青多晾青的輕發酵處理。也是在第二天的6-10點完成殺青(炒青)等標準傳統工藝做法。此工藝做的鐵觀音除味淡、香雅、色綠其它方面與傳統正炒鐵觀音有著出色的表現。(由於此工藝希望茶顏色比較綠,所以一般會去紅邊)。
正炒鐵觀音茶葉製作工藝
鐵觀音製作工藝隨著社會對綠色的追求,傳統正炒鐵觀音也有一些改進的工藝做法,主要有:打青做、輕發酵及正傳統做。打青做、輕發酵做法只是應目前綠色茶的要求及消費者口感要求做了一些工藝改進,與傳統半發酵鐵觀音基本相似,對茶青的要求、成品率相同,做茶時要求天地人合一,且口感、香型、音韻也正傳統基本一致,所以這一類茶都可以稱之正炒鐵觀音,都是鐵觀音高檔品的代表作,一流品質鐵觀音都在此工藝中產生。
傳統正炒是安溪人幾百年一直延續至今的鐵觀音炒製法,缺點:製作工藝複雜且用時長,成品合格率低,需嚴格遵循晒青到多遍晾青、搖青,殺青也早6點至10點,揉碾、求茶、烘乾多遍迴圈等完全傳統工藝,而且色澤不好看、不鮮活,顏色發烏帶褐色。很難引起新茶友的興趣,銷售困難。
正炒鐵觀音茶葉品質特點
正炒做法基本按傳統鐵觀音的製作工藝,並及時下鍋殺青,採青後經搖青、晾青、發酵最遲至第二天上午10點炒青(殺青),所以稱為正炒。正炒做法具有傳統鐵觀音的特徵,幹茶砂綠色明顯,因走水充分湯色黃綠、明亮、透白;湯味滑、活、厚,合格品蘭花香、花果香濃郁,觀音韻明顯,回味甘甜,口齒留香;葉底色泛黃,有光澤,底片柔軟且粘性好;第一、二泡茶香較輕,第三、四泡香氣極佳,觀音韻突顯,回味泛甘,真正七泡有餘香;對腸胃沒有傷害;也只有此工藝做的鐵觀音才會有茶氣,茶人品此茶可人茶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