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金宇:造成我國自主定價缺位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自2001年以來,我國鋼鐵工業的飛速發展造成鐵礦石的供需失衡所致。2001年我國粗鋼產量1.43億噸,2012年則猛增至7.35億噸。2013年預計會增長至7.9億噸水平。十二年間我國鐵礦石的需求量從2.29億噸,增至12.64億噸。年增長率21.5%。這期間,國產鐵礦石由0.72億噸增加至4.36億噸,年增長率僅為11.36%,無論從增長的絕對數量與增長率上,都和鐵礦石的需求不匹配。
另一個原因是,目前國際鐵礦石市場是寡頭壟斷市場,2012年,以淡水河谷為首的四大礦山產量7.56億噸,佔世界鐵礦石貿易量的63.9%。同年我國進口鐵礦石7.44億噸,其中四大礦山佔65%。這種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特徵,表現為礦商數量少,相互呼應,從而決定了鐵礦石的生產、銷售和價格受到少數幾家大礦商所控制,導致市場價格往往遠高於生產成本。
記者:國內鐵礦石自給佔比如何,質量與國外相比有何差異?
尚金宇:2012年底我國生產成品礦4.36億噸,佔總供應量的36.92%。國內鐵礦由於貧礦多(佔總儲量的97.5%),平均需要3.06噸鐵礦石篩選出1噸精礦。2013年預計原礦產量13.8億噸。主要是國產礦品位低,礦協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露天礦平均品位27.04%,地下礦平均品位28.44%。選礦廠平均品位僅有28.44%。另一個是礦藏較深,如山東金嶺礦業,礦井深度400米。而國際上四大礦山所擁有的鐵礦石資源量,大部分屬於48%以上的富礦,且多是地表礦,礦藏較淺。
“造成我國自主定價缺位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自2001年以來,我國鋼鐵工業的飛速發展造成鐵礦石的供需失衡所致;另一個原因是目前國際鐵礦石市場是寡頭壟斷。”中原期貨高階分析師尚金宇表示,鐵礦石期貨為國內外礦石相關企業提供了一個新的價格參照系。由於大商所鐵礦石期貨是全球首個可交割的期貨合約,每日形成的期貨結算價一定會吸引全球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