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分孕婦的牙齦會因懷孕而產生明顯的變化,這些改變基本上為生理性變化,包括:雌性激素增加、免疫功能較差、牙菌斑菌落生態改變。這些變化都可能促使牙周組織對牙菌斑感雜的區域性刺激反應加重,而出現血管增生等發炎症狀。那麼孕期較常見的牙周問題都有哪些呢?
方法/步驟
妊娠牙齦炎
這個是孕期最常見的牙周問題,是由於懷孕時期內分泌改變,使得牙齦充血腫脹,顏色變紅,刷牙容易出血,偶爾有疼痛不適的感覺。這些症狀並非每個孕婦都會發生。若會發生的話,通常在懷孕第二個月開始出現,在第八個月時隨激素分泌濃度達到高峰變得較為嚴重。
妊娠性牙齦瘤
這種病症較少見。一般多發生在懷孕中期,這是由於顯著的牙齦發炎與血管增生而形成鮮紅色肉瘤,大小不一,生長快速,常出現在前排牙齒的牙間乳頭區。妊娠瘤通常不須治療,或只給予牙周病的基本治療,減少牙菌斑的刺激。肉瘤會於生產後隨激素恢復正常而自然消失,若出現感覺不適、妨礙咀嚼或過度出血等症狀時,可以考慮切除,但孕期做切除手術容易再發。
其他症狀
懷孕期間的牙周症狀,也可偶爾見到牙周袋加深、牙齒容易動搖等症狀。事實上,口腔衛生不良及原先有牙齦炎的孕婦,在牙周問題上都有較大的發生風險,所以懷孕前先做口腔檢查與預防治療,懷孕期間定期檢查及做好口腔清潔衛生,絕對是有幫助且必需的健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