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蟲害防治
玫瑰切花是所有切花中栽培難度最大、病蟲害最嚴重的花卉,而玫瑰切花在出口日本市場時葉面上不允許有藥斑和灰層存在,這給防治工作帶來很大難度。作為設施大棚花卉,大多采用硫磺燻蒸,輔以農藥的噴灑,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玫瑰切花主要的三大病害是霜黴病、灰黴病、白粉病;三大蟲害是紅蜘蛛、薊馬、蚜蟲。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防治原則。
(1)霜黴病稱為玫瑰的肝癌,發病後很難治,幾天就開始掉葉子。目前主要使用普力克、抑快淨等可以得到一定控制,但一般不提倡治,主要是防。霜黴病發病的溫度為15℃―30℃之間,25℃是發病高峰,只要溫度20℃以上,溼度100%,連續3個小時,霜黴病的發病率就可達100%,規避了上述條件也就達到了防治霜黴病的目的;
(2)灰黴病主要危害大花苞型的品種,花萼部最容易受感染,致使葉片、花瓣呈現紅點,主要用速克靈防治;採用百菌清、乙磷鋁等的電熱燻蒸對以上兩病的防治效果明顯;
(3)白粉病是最常見的設施大棚病,不過容易治,常用藥有愛苗、福星,採用硫磺燻蒸基本可防止白粉病發病,硫磺燻蒸器80―100m2掛1個,每天薰15-20分鐘左右。
(4)紅蜘蛛是最難治的,紅蜘蛛一般藏在葉背,普通噴霧藥特很難噴到,採用高壓力的動力噴霧,從底部往上噴,效果要顯著得多。紅蜘蛛喜歡較乾燥的鹼性環境,喜歡侵害不健壯的植株和老葉、病葉,不喜酸的環境,因此保持水分充足和植株健壯就可防治紅蜘蛛,主要治療藥物有阿維菌素、滅掃利、醋酸;
(5)薊馬喜歡啃食花苞,躲在花心內部,藥物難以直接作用,一經侵害,花就失去商品價值,所以防很重要,雜草要除盡,老枝、病枝要經常清除,儘量減少傳播媒介。主要治療藥物常見的有吡蟲啉;
(6)蚜蟲是最黨見的蟲害,採用彩色棚膜可以減少侵害機率,防蟲網一般可以防住包括蚜蟲在內的大蟲。對於產生抗藥性的蟲,可用用性激素誘殺劑和高效殺蟲燈等來誘殺。植株的免疫力可以通過多代的組培苗和嫁接當地母體來獲得。
二、環境調控
環境調控就是盡力創造適合植株生長的環境,避免病蟲害發生的環境。環境調控最主要的是溫、溼度控制,溫度一般白天20℃―28℃,夜間10℃―16℃,溫度太高通過遮陰、噴霧、開天窗、開側窗、噴藥、澆水等降溫,原則要保障葉面乾爽。噴霧及噴藥一般上午進行,下午4點以後禁止噴藥,夜間溫度低,相對溼度超過100%時,葉背就可能會附著水滴,陰塞氣孔,降低植株免疫力,增加發病機會;而且90%以上的相對溼度也是大部分菌類孢子發育的先決條件。相對溼度以65-70%為宜,降溼的方法就是多開天窗,避免地面積水。遇上連續陰雨天氣,室外溼度大於室外內溼度時,就只能關上門窗,開啟燻蒸器,刺激病菌孢子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