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哪些食用菌?

在微生物的“小人國”裡,雖然它們種類繁多而且不計其數,但可以直接為我們人類食用的只有兩大類:即部分藻類微生物和食用真菌類。如果我們把營養豐富的藻類稱為“新一代人類食品”的話,那麼食用菌則是餐桌上名符其實的上等菜餚了。如今,食用菌不僅經常出現在我們平民百姓的飯桌上,成了人們“菜籃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在飯店、賓館甚至是招待外國客人的國宴中,也被人們譽為不可多得的佳餚。其實,我國幅員遼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無論是峰巒綿延的丘陵和山崗,還是無邊無垠的森林與草原,到處都生長著這些嫵媚多姿的食用真菌。在物質文明和生活水平突飛猛進發展的今天,光靠野生的食用菌的自然生長是遠遠不飛猛進地發展的今天,光靠野生的食用菌的自然生長是遠遠不能滿足人們“菜籃子”的需要的。事實上,我國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細心的觀察、世世代代的採摘和利用它們,已經對食用菌的栽培技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懂得了不少的科學道理。特別是近幾十年來,我們的科技工作者通過對它們系統而深刻的科學研究,已經掌握了它們的各種生活習性,可以將這些“野菜”馴化成可人工栽培的“蔬菜”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吃到的絕大部分食用菌都是馴化出來後經工人栽種的產品。雖然它們並非野生野長,但味道之鮮美一點也不遜色於它們的“野外同輩”。而且,通過人工栽種技術,我們可以得到比野外個頭大得多的菌種;對於那些在野地極其稀罕的珍貴品種,現在得來也容易多了。食用菌俗稱菇或蕈,是一類具有肉質或膠質子實體的大型真菌,可以稱得上是微生物的“巨人”。它們五顏六色,色彩繽紛,是一個紅、橙、黃、綠、青、藍、紫都有的七彩世界。而且形態婀娜多姿:有的細長細長的柄上套一頂小而深的“帽子”,就像一個個小風鈴;有的粗壯的身軀上支撐著一把“大花傘”,好像是怕陽光晒黑了膀子;有的孤芳自賞,悄然獨立;有的成群成片,高矮交錯。有的時候你要是扒開草叢看到砂土中長出的一串串蘑菇,你會驚奇地發現它們有如小人國裡隱藏著的一群士兵,它們戴的就是清朝時期清兵們打仗時戴的尖尖的帽子,其中高高個頭的那一個可能就是它們的將領。而最讓人驚訝不已的,恐怕應該是直徑長達幾百米的“仙人環”……所有這一切無不向我們展示了食用菌王國裡的無窮趣味與絢麗風景。那麼,食用菌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奧妙無窮的微生物呢?無論是野地生長的還是人工栽種的食用菌,從外觀形態上看只有兩個部分。一是長在土壤或樹木裡的“根部”,二是我們可以直觀到的外面部分。科學上我們將前者叫做“菌絲體”,是菌體的營養供應器官,後者稱為“子實體”,是由前者產生出來的繁殖器官,也是我們食用的那部分。當然,我們通常所說菌體婀娜多姿便是指子實體形態多樣了。而子實體的多姿多色,正好成了科學家分類的依據。據此我們便可以將不同類別的食用菌登上不同的“戶口”,不會出現張冠李戴的錯誤了。弄清楚了食用菌的形態結構,我們不僅要問,這些菌體身上的各個“零件”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