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數學:“待業青年”的備考歷程?

大三那年,身邊的同學瘋似的跑去了圖書館準備參加研究生考試,看著他們每天早起晚歸的樣子,我非常沒志氣的選擇窩在寢室或者出去遊玩,我想我可能受不了那樣的苦。再加上後來同學又大批的放棄考研,更讓覺得選擇不考研是正常的。

大三就這麼渾渾噩噩的過去了,大四因為家裡要求考公務員無事可做的我也就答應了,邊準備公務員考試邊考研英語參考書試著找著工作。幸運的是我既找著工作了,公務員考試也進入了複試,家人和我都很開心,可是這開心是不長久的。公務員的面試時間和入職時間有所衝突,我二選一選了公務員的面試,結果當然是被刷掉了,一時間,我成了標標準準的待業青年。

這個時候我想我冷靜下來了,隨波逐流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重新審視了一下當下的情況以及自己的目標,我終於下定了決心開始了待業青年的考研生活,壓力是大的,路是艱難的,幸運的是,我堅持下來了。接下來我說一下我的數學備考經歷。

數學,這個對我來說最醫學考研論壇難,也是工科生一致公認的最應該重視的科目,很多志存高遠的人都立志130分以上,而我沒那個高度,這裡只能是說說我是如何跌跌撞撞複習完的。我當時的數學複習速度和進度遠遠低於所有人所說的,因為8月份的時候他們都在進行第二輪了,也就是看《複習全書》,而我才剛開始熟悉教材——同濟大學那兩本高數。本科的時候學校用的不是原版,而是自己瞎拼亂湊編寫的一本來教我們,所謂的自主編撰吧。雖然內容相同,但是畢竟不是原來的包裝,不是熟悉的味道,所以高數教材都花了我1個半月,當然這些時間是必要的,因為我試過直接看“永樂大典”,以我的水平完全接受不了。但是現在想來,教材的課後習題可以不做,因為和考研的考點、難度不一致,直接做《複習全書》上的題會更有針對性,大家引以為鑑。

看完《高等數學》的教材,轉眼時間已經是9月半。我根據自己目前看書的效果和速度預感到《複習全書》要看完至少2個半月,還要留時間做近10年的歷年真題。於是我快馬加鞭《線性代數》花了十幾天時間突擊看完,課後習題挑著做了一點,《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教材和課後答案買來基本沒翻。時間已經不允許我再和教材親密接觸了,得馬上配備“永樂大典”才能hold住這個搖搖欲墜的形式。

10月份的時候家裡人提議我學了兩個月海文考研鑽石卡,應該去旅遊一下放鬆幾天,但是我不願意,時間太緊迫了。雖然看著似乎還有3個月,但是已經是來不及了,看《複習全書》一場持久戰,沒辦法突擊。在我剛開始看《複習全書》的時候,根據之前看到的前輩們的經驗,這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做《660題》——這本書不在我計劃範圍內,因為我根本沒有時間。我甚至不敢上去問大家此時都複習到什麼程度,我知道自己進度落得很遠。我就是龜兔賽跑的那隻烏龜,在自己望塵莫及的時候,唯一能做的是不要放棄,不要攀比,保持平和心態。

不得不承認的是,《複習全書》對我來說很難,如果你覺得這本書簡單並且有時間多看一遍兩遍那麼你肯定能考得更好。考研數學這個東西跟智商關係不大的,只要你時間花到位,市面上的那幾本書絕對能讓你考個很好的成績。看“永樂大典”的過程很是煎熬,之前看教材還挺有成就感,而這本書比教材大,一天翻幾頁都很困難。原計劃一天10頁,後來發現不行,改為一天5頁(10面)。最後終於在12月初磕磕絆絆看完了一遍《複習全書》,全程花費70多天,主要是高數部分難,當然線數和概率論也不輕鬆。

我的數學跟別人比肯定是沒有優勢了,但也不必苦惱,至少我的容錯率比別人高。每天10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有5個小時花在數學上,本來計劃是6個小時,但是各種瑣事諸如上廁所、發呆、聽歌花去了我大概1小時的時間,當然實際上時間的計算並沒有這麼準確。總之嚴格要求但不要苛求。因為一旦定了一個很高的目標而做不到,這種失落感對自己的影像是消極的,而我選擇的是目標由小到大,先做好一點,然後相信明天能做得更好,這樣帶來的成就感是積極向上的。最後的《衝刺模擬》實際上只做了一張,因為沒時間。

上考場的時候,我這狀態沒有自信的資本,但只要保持好心態,堅信不會比平時練習的水平差太多,這樣就行了。考試的時候冷靜應對,難題丟一邊,因為題目難易程度的分配並不是均勻的,可能你在一道難題上花的時間夠做兩道簡單大題了,而快速做完兩道題和費力做完一道還不一定對的題,那心理狀計算機考研態是完全不一樣的。雖然我的數學複習算不上優秀,但也是有借鑑意義的,你能做到我這樣就差不多能過線,你做得更好,那恭喜你一定可以考得更棒!

數學的複習就是一個披荊斬棘最後還傷痕累累的過程,但是我很欣慰自己有足夠重視數學,否則後果可能更嚴重。

數學, 備考, 歷程, 待業青年,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