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從上週開始基本處於半暑假狀態,每天都是去半天,有時只有一二個小時。她不僅要跟我搶電腦,還要陪她去逛街,還要燒飯燒菜給她吃。屬於我的時間就很少了,因此寫博也只能忙裡偷閒的寫一點。
今天下午她和同學出去玩了,因此有一點時間可以將以前拍的照片記錄一下。
端午節前夕回家跟媽媽學了包粽子。其實早在讀中學的時候媽媽包粽子的時候就經常做下手,幫媽媽做點小事,因此一般的流程還是知道的。記得當時也是學著包了一二個的,因此這次去學上手就蠻快的。
包粽子對於會的人來說是蠻簡單的,但是對於初次自己獨立操作的我來說還是相當的有些難度。我在開始包粽子前和包的當中以及包好以後煮的時候至少打了六七個電話給媽媽請教,雖然不難但環節蠻多的,要注意的地方也不少。
端午節以後已經包過二次粽子了,第一次包的時候打電話請示母親好幾次。第二次包的時候已經基本能獨立完成了。雖然現在過了端午節很長時間了有些不合時宜,但我還是想把它記錄下來,便於以後自己參考。需要學習的博友也可以參考一下哦。粽子不是端午節才可以吃,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哦。
決定要自己包粽子以後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買粽葉和棉繩。在菜場看到有粽葉買,但沒有棉繩,因此只好做罷。有一個阿姨告訴我說哪里哪里有買的,但覺得太遠了懶得跑。後來老公提醒我到淘寶上買,一查有好多,真的非常方便,立馬買好第二天就送來了。這個粽葉是真空包裝的,且是經過處理的,不需要長時間浸泡,只要在包之前清洗一下就可以了。
我買的粽葉一包是五十張,我用了差不多三斤糯米,五花肉差不多有一斤半的樣子。大大小小一共包了二十二個粽子。粽葉大的就包得大一些,粽葉小的就包得小一點。有的很小,文文看了說:這個我吃正好,三口就可以吃完了。
文爸蠻喜歡吃粽子的,因此做好以後,沒過一個星期都被他吃完了。他說:自己包的就是好吃,肉大糯米糯,一二個吃下去感覺非常滿足。
食材
原料: 糯米 三斤 五花肉 一斤半 粽葉一包五十張 棉線
準備
五花肉需提前一天切好,放醬油、鹽、味精醃一個晚上
糯米早上買來淘一下,瀝乾水,放醬油、鹽、味精醃二三個小時
做法
粽葉用清水沖洗一下,瀝一下水
粽葉有正反兩面,從下面二張圖上看出來了嗎?上面那張是反面,當中一根筋突出的,下面那裡是正面。要正面朝著自己哦
把兩張粽葉尾部相接疊起來,正面朝著自己
兩隻手朝著自己往裡彎一下成這個樣子
加入糯米
放入一塊肉
在肉的上面再放上糯米
把粽葉朝上覆在糯米上
多出來的粽葉朝邊上彎一下
用棉線把它紮起來(因為我一個人做,所以沒法拍繩子扎的照片哦,扎繩子必須得二隻手,且儘可能地扎得緊一些)
一下午的戰利品,花了一個多小時
然後將包好的粽子放入一個大鍋子,加滿水(最好沒過粽子),中大火燒開,中火煮一個半小時,然後翻一翻(把下面的翻到上面來,再把上面的翻下去),再加滿水,再煮一個半小時,關火讓它燜著,等涼了取出就可以了
注意事項
糯米淘好以後,一定要瀝乾水,再加入調料。我第一次做的時候沒有瀝乾直接加了調料,造成糯米太溼了,包好以後,醬油水從裡面滲出來。不僅影響美觀,還影響口味,水多了可能就會淡哦。
粽葉洗好以後,最好也要瀝一下水,否則太溼了也不好
包的時候一般二張粽葉就夠了,但因為粽葉有大有小,小的可能二張就不夠。當發現粽葉包不住糯米時可以再加一張粽葉,用三張粽葉來包哦
五花肉切的時候不要切厚厚的塊,最好切得略薄一些,小一些。如果嫌太少可以放二塊。太厚的話包的時候不太方便。我剛開始就是切得太厚了,包了一二個以後,再去把它切薄一些再包的。
我把棉線剪成差不多長短的一根一根,然後再包的。(自己包的時候大約量一下,大約需要多少長短)
扎棉線的時候要用一點力氣,儘量扎得緊一些,這樣包出來的粽子糯米會很香很好吃滴
煮的時候當中要幫粽子翻一次身,這樣使得每個粽子都煮得比較均勻,不會出現有夾生的現象
粽子比較難煮熟,一般起碼需要三個小時
煮好以後,最好讓它再燜上一二個小時
待涼以後,取出瀝乾水可以放入冰箱慢慢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