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始終高發。據統計,2003年,25歲以下的青少年違法犯罪人員,佔全國治安拘留人員總數的33%。1999年至2003年間,青少年罪犯人數增長了4.7%,刑事案件作案率增長1.4倍。另據常州市有關部門調查統計,2003年該市抓獲的各類刑事作案人員中,青少年佔43.8%,2004年1月至9月達48.7%。青少年違法犯罪人數逐年上升,且呈低齡代趨勢,犯罪動機簡單,手段殘酷,結夥作案,社會危害性大。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對當今青少年的犯罪心理進行研究,並找出相應的方法。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心理特徵
物慾性
近三年來,為錢犯罪佔青少年犯罪總數的58%,位居首位。調查顯搶劫是當今青少年犯罪主要型別。山東省少年管教所統計的資料顯示,侵犯財產罪佔同期犯罪的75.53%;武漢市青少年犯罪當中搶劫犯罪佔50%以上;西安市暴力搶劫犯罪比例居首,近3年的青少年犯罪中,搶劫案件佔到55%,盜竊案件佔28.5%,其他案件佔165%;瀘州市龍馬潭區人民檢察院近三年的統計數字表明,在眾多的青少年違法犯罪中,盜竊、搶劫等侵財性案件佔青少年犯罪總數的50.7%,位居首位。
野蠻性和殘酷性
我國青少年犯罪人數逐年增多,呈惡性發展態勢。部分青少年為了達到犯罪目的,實現犯罪慾望,不僅作案手段殘忍,且不計後果,其中以故意傷害最為多見,往往造成被害人重傷、致殘,甚至死亡。
集合性
青少年往重慶在父母面前封閉自我,而更愛與年齡相仿、趣味相投的夥伴在一起,形成一個群體,這樣,青少年犯罪的組織形式上具有團伙性特點。雖然青少年罪犯年輕力壯具有體力優勢,但由於他們缺乏作案經驗,思想還不是太成熟,能力差,結夥作案可以相互鼓勵,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恐懼感和孤獨感。因此,團伙犯罪成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態,其社會危害性極大。
衝動性
青少年犯罪心理上的衝動性往往表現為案件的突發性。青少年違法犯罪與成年人違法犯罪相比,他們的動機往往比較簡單,作案沒有明確目的,隨意性強,有時甚至表現出正常人無法理解的某種奇特的變態心理。因為青少年在這個時期人,身體增長速度快,生理能量代謝率大,性的生理衝擊力強,活動能量超過認識水平。但是他們在心理上、生理上尚未完全成熟,缺乏對複雜事物的判斷能力和鑑別能力,容易幹出意料之外的犯罪行為。
模仿和易受暗示性
青少年犯罪主體的年齡大多數界於14歲至18歲之間,從生理髮展的角度看球 ,處於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且模仿能力與好奇心較強,對於是非的分辨能力較弱,在衝動與好奇心的作用之下,很容易模仿電影、電視、網路遊戲中的某種鏡頭和情節,模仿小說或現實社會新近發生的一些作案伎倆,進行犯罪活動。
預防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產生應採取的預防措施
父母注意觀察子女的一言一行,多與孩子談心。一般情況下,青少年犯罪都是有前兆的,家長要細心觀察,及時加以引導。如果家長能及時發現,給以正確引導,就會將犯罪消滅在萌芽狀態。同時父母要多與孩子交流,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營造和睦、民主的家庭氛圍。
嚴格教育,不包括庇護短。自己的子女犯了錯,如仍然進行包庇袒護,勢必助長子女的器張氣焰,最終把自己的子女推向犯罪的深淵。為此,家長應克服虛榮心理,將孩子的不良言行告訴老師和鄰居們,爭取他們的幫助、配合,在孩子的不良言行告訴教師和鄰居們,爭取他們的幫助、配合,在孩子的周圍形成一個監督圈,通過各方面的督促、引導,使孩子改邪歸正,健康成長。
用健康的思想、品行教育子女。父母應當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菸、酗酒、流浪以及聚賭、吸毒、賣淫。父母的言行是子女的楷模,父母的犯罪史,將對子女的言行產生極其消極的影響,從而誘發其走上犯罪的歧途。
堅持禁誡警示與正面教育相結合。禁誡警示能夠使犯罪行為受到遏制。而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正處於人生髮展的關鍵時期,心智尚示成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對待青少年違法違罪必須重在預防、重在教育,而不是靠簡單的打罵和懲罰來解決問題。
要正確認識和對待父母的離異。青少年渴望得到母愛和父愛。父母離異時,必須對孩子加以引導,教育他們正確對待父母離異的客觀事實,幫助孩子自尊、自愛、自立、自強。同時,離異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份愛,要避免家庭陰影籠罩到孩子的身上,保證你母離異後子女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