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靈去感知“靈魂”?

Tags: 心靈, 靈魂, 個體,

每一個人不僅遺傳特質是獨一無二的,而且“靈魂”也是獨一無二的。遺傳特質的獨一無二不僅在教育界,而且在全人類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但對於“靈魂”——起主導和決定作用的精神因素——的獨一無二性在思想和認識上還相差甚遠。所以導致了對個體心理和行為“症狀”的辨別失誤或步入歧途,影響了個體的健康成長或潛能的充分發揮。眾所周知,人的個體的形成是由帶著不同資訊的數十億個精子通過自由競爭與獨特卵子組合的結果。這一特殊的組合規定了心靈與思想(即“靈魂”)獨特性的發展趨勢。“靈魂”的獨特性必然會在個體的心理或行為中有所反映和表現。這就構成了我們在心理和行為學上稱之為“症狀”的東西。在我們的文化裡,“症狀”意味著“不好的”東西。其實,這些“症狀”是個體內在“靈魂”呈現、顯露、發亮、閃光、出現在人們的眼前,讓人們感悟、發現、分析和研究,進而引起人們的關注、理解、重視與引導,使個體正確走向屬於自己“靈魂” 獨特發展趨勢的成長之路的特殊表現。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她的特殊身份要求我們:必須深刻理解“靈魂”的獨一無二性以及它的獨特發展趨勢。同時還必須正確分析反映在學生個體身上的“症狀”(騷動、焦躁、不滿和渴求等等),進一步感知個體“靈魂”的內在需求(發現、注意和承認等等),進而給予肯定、激勵、誘導和指引,使之踏上屬於它獨一無二的健康成長之路。

怎樣才能做到正確感知個體的內在“靈魂”呢?

首先要轉變觀念。“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本質上來說,她並不是人類“靈魂”鑄造的工程師,而是發現“靈魂”,引導 “靈魂”展現,扶持“靈魂”成長的工程師。所以,教師觀念的轉變對多元化人才的脫穎而出就顯得非常重要。

其次是重視直覺。直覺自己發生——不能製造,但我們可以通過理性認識喚起相應的聯想和意識而激發直覺。教師對學生個體內在“靈魂”的直覺可能來自於某個“事件”、某種“症狀”,也可能來自於日常生活中頓悟性的理解反應。如果在教育中能抓住這稍縱即逝的直覺,並給予誘導、關懷、激勵與幫助,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是觀察。俗話說“有魚的地方終究會冒氣泡”。學生個體的“靈魂”也是一樣,它必然會在個體的心理或行為中有所反映和表現,諸如沉默寡言、迂迴委婉的遁詞、遊弋不定的眼神、行為動作的疏漏、遇事的猶豫不決等等,都是個體內在“靈魂”所“冒”出的“氣泡”。這就要求教師用敏銳的眼睛觀察它的來源,並展開豐富的想象透過現象仔細辨認其意思,進而把握其“靈魂”的本質,給予恰如其分的關注、重視與引導。

第四是幻想。這裡的幻想是教師對學生個體未來遠景的一種想象。符合個體內在“靈魂”成長規律的幻想是教育成功的強大推動力,也是個體“靈魂”成長的肥沃土地。如果我們在教育中拋棄鑄造“靈魂”的舊觀念,建立學生個體是自我成長主體的觀念,用幻想的方式去重新看待學生個體行為舉止的話,就會發現一顆真理的核心。幻想需要耐心,需要富於想象力的感知,亨利•詹姆斯說:長久盤旋在暴露的事實上空,就會得到你所期望的結果。

第五是欣賞。欣賞能激發個體的活力,調控“靈魂”美的顯現。每個個體的內在“靈魂”不僅是獨一無二的,而且還存在著相當具有美感的東西。內在“靈魂”的美被發現和欣賞,不僅是人類內心的渴求,而且也是激發崇高動機走向成功的“活性酶”。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中首先要發現“靈魂”的美,進而欣賞其美。

第六是愛。對學生無條件的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信條之一。愛是伸展、送出、留駐、顯露、分享、治癒的能量,它不僅滋養個體內在的“靈魂”健康成長,而且還會使個體發現自己的創造本性,進而去實現人生的使命。

總之,每個個體的內在“靈魂”是獨一無二的,它無時無刻都散發著讓自己和他人感知的資訊(諸如手勢、風格、外貌、言談、表情等等),要捕捉到這些資訊就需要為人師者獨特的感知和解讀。當然,教師的內在“靈魂”也是獨一無二的,教師個體所“見”到的“暗示”也具有相當大的侷限性,這不僅需要有意識的訓練,而且還需要群體之間“優勢互補”性的心靈溝通。

楊永龍:金川集團公司總校第一高階中學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