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螢幕上的對焦輔助框在沒有拍攝操作時為白色線條,半按快門完成對焦後變成綠色,並會發出"嘀"聲提示對焦成功,而如果因為光線或者距離的原因對焦失敗,線條則會成紅色,藉助這個非常人性化的提示,就可以正確拍出正確對焦的照片了。 在拍攝時,可以先以拍攝主題為畫面中心半按快門對焦,在手機拍照需對焦成功後再保持半按快門平移機身,選擇黃金比例或者其他符合自己需要的構圖,最後按下快門完成拍攝,這樣拍出的照片既對焦準確又能兼顧構圖的需要。
捕捉每一刻精彩為了捕捉精彩瞬間,您需要大量用光。許多相機都配有閃光燈,但自然光的效果更出色。如果在戶外拍照,您應儘量避開陽光直射。這聽起來可能和我們的直觀感覺相抵觸(畢竟太陽是我們可以獲得的最亮光源),然而陽光具有很強的方向性,因此拍攝物件的一側會變得很亮,而陰影一側會非常暗。1、正確握持手機
用手機拍照時,橫向握持機身,快門正好在右手食指的活動範圍,各種拍攝引數的設定可以很方便的用拇指進行調節,和普通DC一樣,手機可以通過LCD螢幕進行取景,拍照時注意不要遮擋鏡頭和閃光燈。
2、合理的構圖
在很大程度上,手機拍照構圖決定著一幅攝影作品的成敗,雖然攝影構圖的規則不是死的,但瞭解構圖可以避免一些初級的錯誤。
突出主題是攝影構圖的主要目的,每一幅攝影作品,都有一個主題或者是趣味中心,初學攝影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主體放在畫面的正中間,的確,在正中間的主體是最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的,但是,一張好的照片應該是在吸引讀者的目光後,能夠引導讀者的目光轉移到其他地方去,如果,吸引人的主體放在正中間,很容易讓人專注在那個物體上,而令畫面變得呆板, 既然要避免居中,就要知道所謂的"三分法則", 也稱"黃金分割", "九宮格", "三分法則"是構圖的基本的規則,意思是,把畫面按照水平方向在1/3, 2/3位置畫兩條水平線,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畫兩條垂直線,然後把主體儘量放在交點的位置上,這四條線交匯的4個點是人們的視覺最敏感的地方所以當主體落在這四個點上,自然增加視覺上的吸引力,這也是符合了人的視覺心理習慣。 和普通小型數碼相機一樣,手機採用中心點對焦,所謂中心點對焦是指手機所測的距離是畫面中心點處的物體到相機的距離,拍攝主題不在畫面中心時,如果直接按下快門就有可能拍出主題虛背景實的照片,正確的拍攝方法是先將畫面中心點對準拍攝主題,半按快門完成對焦並按著不放,此時焦點被鎖定在主題上,然後在移動手機至所需的構圖位置,最終按下快門得到一張主題清晰構圖滿意的照片。
3、怎樣用光
一張照片的好壞,與光線運用是否得當有很大的關係,光線運用的好可以使照片影調豐實,層次分明,主題突出,增加照片的藝術效果,在室外拍照,根據太陽光與被攝者的位置,大致可以分為正面光,側面光,逆光,頂光,散射光等。
正面光--又叫順光,主要光線(太陽光或燈光)是從正前方照在人像上,使照片比較平淡,少立體感。
側面光--光線從被攝物旁側射來,側面光使物體有音暗變化,因而照片有豐富的影調層次,立體感強,是攝影時最常用的一種光線
逆光--光線從被攝物後方射來,逆光照在物體邊緣有一條明亮的輪廓線,使被攝物主體和背景明顯分開,有特殊的藝術效果
頂光--中午太陽當頭照稱為頂光,應用頂光拍照,會在人面眼窩等處產生陰影,顯得消瘦難看,一般不採用頂光拍攝,
散射光--散射光是指從四面八方反射過來的光線,陰天的光線就是散射光,在散射光下拍照,照片平淡無層次,無立體感,
4、怎樣選用角度
手機拍照正確選擇拍攝角度是十分重要的,在同樣的地方,同樣的光線下,由於拍攝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照片藝術效果也不同,拍照的角度主要分為俯,仰,上,下,左,右等,例如: 用俯角能拍攝較大場面的照片,仰角可以表示高大,別緻的效果。
5、巧妙利用閃光燈
在逆光或者陰影下拍攝時,相機會根據背景的平均亮度測光,由於背景的平均亮度高,閃光燈不會開啟,結果造成*人物臉部曝光不足,這是手機的強制閃光燈模式就可以排上用場了,利用強制閃光進行補光後,就可以得到一張人物與背景同樣曝光正確的照片。
此外,下列環境一般是不適合用閃光燈的:
a、 超出閃光燈照明範圍的場合,一般對超過2米的目標,使用內建閃光燈很難得到理想的效果
b、 物體過近時,比如在15cm以內近拍的時候一般不用閃光燈,否則物體表面亮度會不太均勻,某些部位可能會曝光過度
c 、閃光燈與物體之間有障礙物的時候,如果閃光燈的光線被阻擋,反而會讓照片曝光不足
6、正確使用夜間模式
拍攝夜景時如果仍用自動模式,手機會根據亮度自動閃光拍照,結果近處的人物被照亮了,背景卻因為閃光燈照不到而漆黑一片,而採用夜景模式,手機會關閉閃光燈,而通過延長曝光時間來獲得滿意的效果,如果採用夜景肖像模式,手機在開啟閃光燈照亮人物的同時,也會以較慢的快門速度曝光,使人物和背景都能得到準確的曝光,需要注意的是當使用這兩種夜景模式的時候,由於快門速度很慢,最好利用支撐物來使手機保持穩定,同時拍攝物件也要保持靜止不動,否則畫面就會拍虛。
原作者: 董榮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