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市場魚龍混雜,是眾人皆知的事實,缺乏系統的市場管理機制,使得不少消費者吃過啞巴虧。像更改里程錶、私換零部件、車輛以次充好早已不是祕密,正值購入二手車的最佳時機,下面我們來看看還有哪些二手車交易中人們不知的貓膩。
案例一:營運車輛價格高?
今年4月份,家住市中區的鄭先生因工作單位搬遷,急需一部汽車代步。但考慮到新車價格高、貶值快,就有了買二手車的念頭。當時,鄭先生去二手車市場花費5萬元購買了一輛里程錶顯示為3萬公里的大眾捷達。半年後,鄭先生考慮將此前購買的二手車賣掉,以購買一輛新車。但來到市場中,各車商均以此車為營運車輛為由,最高只給出3萬元的價格,在瞭解到營運車輛價格要便宜的事實後,鄭先生大呼此前上了當。
專家提醒:所要購買的車型,到底是“營運”車,還是“非營運”車?這個產權證上的小資訊,往往被買家所忽略。經營二手車買賣的任老闆提醒,在這個問題上稍不留意,消費者就很可能要多花一半的錢。“在同款車型駕駛年限、車況等都大致相同的情況下,營運類車輛的價錢就要比非營運類車輛差了起碼50%,但很多買賣雙方個人都對此不瞭解。”任老闆解釋道,這是由於營運類車輛均按規定設定了強制報廢年限,那些即將達到年限的車輛如果再銷售,使用壽命也很短;而非營運類車輛原本設定的15年報廢期,如今只要能通過年檢仍然會放寬。
案例二:賣家包年檢?
筆者朋友杜先生因業務需要,於9月份在二手車市場購買了一輛寶馬5系,因和二手車商相識,付過款後許多手續也沒急著去辦理。但就在購買後不久的一天,杜先生開著愛車卻被沿途的交警攔下,懷疑車輛牌照造假。杜先生很迷惑,剛購買的二手車怎會是假牌照?但最終經過確定,牌照確係套牌。在事實面前,杜先生無奈接受了懲罰。事後,杜先生對筆者說:“買車時,車販就對我說車檢的時候他去辦理,我還以為省事了呢,沒想到掛的竟然是個套牌。”
專家提醒:套牌車,是指參照真牌車的型號和顏色,將號碼相同的假牌套在同樣型號和顏色的車上,其中有很多是報廢后偷運出來的舊車翻新的。包年檢聽起來似乎不錯,但其實這是套牌車最明顯的特徵,因為套用的是別人的車牌,套牌車根本用不著也沒膽去車管所驗車。如果在二手車市場上選中一輛二手車,注意千萬不要著急,先記下車牌號碼後,到相關管理部門上網查詢車輛登記檔案,可查詢到機動車所有人的相關資訊。如果能查到那就是正規車,如果查不到,或者資訊不全,恐怕就有問題,消費者需要警惕。
案例三:先付款後提車?
市民劉先生聽朋友說買二手車比較便宜,便上網查詢,看到一網站顯示:本公司廉價清理一批二手轎車,手續齊全,可送貨上門。他馬上打電話找到聯絡人張先生,張先生很熱情地說了價格。劉先生看到二手捷達的價格實在便宜,八成新才1.4萬元,當即訂了一輛。張先生說付30%的訂金就能馬上見到車,劉先生就給對方匯了4000元訂金。隨後,對方又說你再打5000元,就可以直接帶餘款來提車。因著急買車,劉先生又往對方賬號上打了5000元。很快,劉先生通知車已經到了,但要付全款才能提車,如不付款,這輛車就有可能賣給別人,張先生只好把餘款全部打給對方。之後,對方電話始終處於關機狀態,劉先生才發覺上當,只得報警處理。
專家提醒:在網上輸入出售二手車這個關鍵詞後,鋪天蓋地的出售資訊席捲而來。但面對價格上的誘惑我們一定要理智,如今網上的出售資訊多為騙局。買賣二手車要時刻謹記先驗車後付款的原則,而且買車最好到正規的汽車市場購買,不要輕信網上釋出的購車資訊,一旦發現被騙,要及時向當地公安部門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