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庭理財,有“三過”的誤區嗎??

現在的家庭,多多少少都有了一些理財觀念。說炒股,中國股民的數量目前已經超過了1個億,說明至少一億的國人對投資理財還是比較有興趣的。不過,不少家庭在理財上卻還是存在一些誤區和不足之處,具體包括以下的“三過”:

方法/步驟

一、過高的儲蓄

儲蓄在過去被認為是優良傳統,一來是過去的儲蓄利率還是比較高的,高的時候達到了8%、9%的水平,如果不是花掉,存下來還是有一定的收益的。二來是商品經濟不夠發達,貨幣政策的使用不多,通貨膨脹感覺也並不明顯,所以大家就延續習慣——存錢。

不可否認,儲蓄有它靈活的好處,但是現在來看,居民如果還保持著70%,甚至90%以上的儲蓄率的話,就有點不太划算了。幾番降息,目前的一年期基準利率是2.25%,活期利率是0.35%,而未來都是一個低利率的環境,也就是說,錢放在銀行,幾乎不會有什麼增值。因此嘉豐瑞德理財師建議,儲蓄類資產的比例應該大大的降低。至少現在很多的寶類理財工具就比銀行的儲蓄利率要高得多,如餘額寶、財付通,幾乎能相當於電子銀行卡使用,收益率還達到了4%-4.5%左右水平。另外即使是放在銀行,通知存款也有比普通的活期的收益要高,這些都是理財方式。而如果比較上其他也是穩健的理財投資,單純儲蓄的機會成本恐怕還要更高。因此單單只是儲蓄的話,是應該換一換觀念了。

二、過於集中在某種投資,不懂多元化分散風險

降低儲蓄之後應該如何做?應該投資是沒錯,但我們也注意到,有些家庭的投資結構是明視訊記憶體在“問題”的。通常來看,多元化不足、風險過高比較的常見。比如將80%、90%的資產全部投資於高風險的股票。如此集中的配置高風險類的投資,有時無異於“賭博”。另外還特別值得提醒的是,部分高位進入某些“神創板”,追妖股的,無疑風險就更大了。一旦某些事件觸動,很可能股價就是崩盤,搭上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家庭財富積累的努力。因此家庭理財要避免過於集中於某項投資的情況。

建議家庭理財可適當配置20%-40%左右的高風險類投資,包括股票、股票基金等,另外的30%-60%可配置比較穩健的銀行理財、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等。前兩者的收益不固定,而後兩者的收益則相對固定,如銀行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在4.5%-5.5%左右,多數5萬起投,各大銀行售賣的產品差別不大;而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如時下比較受歡迎的宜盛寶。這些也都是比較適合的穩健型理財工具。另外的資金剩餘部分,可根據自身家庭的情況來配置投資型別,比如國債投資、黃金保值、保險產品等。

三、過多、重複的配置產品

最後,社保、醫保這些國家統籌的社會福利,普通人建議還是配備好基礎的比較好。如果不是工薪族,可自行繳納。在裡面除了養老、醫療保障以外,還有一些大病醫保的保障。與此同時,一般商業保險公司也提供有養老、重大疾病險等。需要指出的是,重大疾病險目前跟社保中的大病醫保有“重複”之處。現在一些保險業務員宣傳的用收入的10%用於繳納保險的說法,恐怕有點“過”了。其實保險只是一種風險的預防,不發生風險就沒有收益或只有較少的收益。而總收入的10%用於防範人身、意外、疾病的風險的話,恐怕有點支出過高。另外之前還提到,商業重大疾病保險還跟統籌的社保中的大病醫保有重複的地方。因此,商業保險的購買可稍微降低一些比重,比如降至5%左右的收入即可,10%的收入用於購置暫無“收入”的保險的話,綜合來看,可能有點繳納過度(如這部分錢,如果用於投資,則未來收益可能比保額還高)。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