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情緒在聽障孩子語言教育過程中的影響?

情緒是身體對行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應上的評價和體驗,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行為在身體動作上表現的越強就說明其情緒越強,如喜會是手舞足蹈、怒會是咬牙切齒、憂會是茶飯不思、悲會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緒在身體動作上的反應。

方法/步驟

情緒是身體對行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應上的評價和體驗,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行為在身體動作上表現的越強就說明其情緒越強,如喜會是手舞足蹈、怒會是咬牙切齒、憂會是茶飯不思、悲會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緒在身體動作上的反應。

積極的、增力的情緒可以提高人的活動能力,如愉快的情緒驅使人積極地行動,人也就變得樂觀、自信、開朗和豁達;而消極的、減力的情緒則會降低人的活動能力,如悲傷引起的鬱悶會削弱人的活動能力。為此,積極情緒對聽障兒童語言習得過程中的運用和培養至關重要。

積極情緒在聽障孩子語言教育過程中的影響:

第一、 積極情緒能夠促進聽障孩子的聽覺注意,使其對語言的感知和識別能力不斷提高。

一般聽障孩子是“先聾後啞”。為此,在聽障孩子的聽力得到補償的情況下,首先應該讓孩子學會聽聲音,讓孩子注意到周圍的聲音,進而讓他對聲音產生興趣,這樣才能使他對語言的認知理解和表達的慾望。

如果孩子在學習時情緒處於積極興奮的狀態,那麼他們就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新鮮的事物,反之。如果孩子在學習時情緒處於消極狀態,那麼他對周圍的一切都是充滿了抵制的、反感的情緒,自然就不會對聲音產生興趣,更不可能學到東西。

第二、積極情緒可以提高聽障兒的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進而幫助孩子對語言的理解。

失去聽力的他們,視覺一般會非常靈敏,主要是因為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認識首先是通過眼睛去觀察所獲得。在孩子剛接觸語言時,由於他們的發音器官不發達,視覺的參與就非常重要,通過視覺的觀察收集,然後進行模仿,從而習得語言。

因此,在教學內容上、完成形式上、環境設定上、教學態度上等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感興趣的事物,讓他們以積極情緒去學習。

第三、 積極情緒還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記憶力,促進聽障兒童情景性語言的發展。

總所周知,美好的事物,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難以忘懷。孩童時期的記憶,大多和當時的情緒、情景等體驗有關。特別是聽障孩子,他們的大多數經驗是通過直接感觀獲取的。

如果孩子的情緒處於樂觀、自信、開朗和豁達的時候,他就會主動的去記憶當前所發生的一切事物,進而將這些事物儲存在大腦當中。那麼當這些事物再次重現時,理解這些事物就變得容易一些了。如:孩子高興地在大笑,此時給他看一張“笑”的圖片,並結合手勢語告訴他這是“笑”,到下一次當他看到這張圖片時,會很自然地笑出來或做“笑”這個動作,再過渡到對“笑”這個詞的表達。

綜觀上述,情緒的發展一直存在於聽障孩子的語言學習過程中。因此,教師和家長應當善於激發和誘導孩子的積極情緒,讓積極的情緒貫穿於聽障兒童的整個語言過程,成為其學習語言的動力。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