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兒學習播音主持正確的發聲方法?

在長期的播音實踐和青少兒播音教學中,我發現很多青少兒在發聲時容易出現 “唱讀現象”,或為了追求聲音大而用聲嘶力竭的喊叫式發聲,或後聲腔打不開造成聲音蒼白乾癟等,這些都是不正確的發聲方式。而這些一旦形成習慣,很難糾正,時間久了聲帶容易出現問題,甚至患上咽炎,嚴重影響以後的用聲。那麼,如何才能讓青少兒輕鬆掌握科學發聲、少走彎路呢?這裡我總結了幾種簡單的方法:

方法/步驟

一、控制口腔

控制好口腔的狀態,對於發音來說至關重要。在給青少兒講解口腔控制的過程中,一味地講理論很容易讓孩子們喪失興趣,甚至不理解,這時候激發孩子們的興趣非常重要。比如,口腔控制在專業裡被總結為 “提、打、挺、鬆”四個字,那麼在給孩子們講述的過程中,語言一定要形象,要有可操作性。

提—提顴肌。可以讓同學們找找自己的“蘋果肌”,然後讓孩子們做一個“V”字手勢,想象顴肌提起後口腔的狀態。很多人一講提顴肌,就說找微笑的感覺,而實際上提顴肌不是笑,因為微笑提起的僅僅是笑肌,所以說,這種說法有不當之處,不能誤將笑肌當顴肌,要讓青少兒重點體會,顴肌用力向上提起時,有口腔前上部展寬、鼻孔少許張大、上脣貼緊牙齒的感覺。這樣做,使脣的運動有了依託,可以提高聲音的亮度和字音的清晰度。打——打牙關。比較簡單,讓孩子們將手放在耳根處,當牙關開啟後手指會陷下去。挺——挺軟齶,讓孩子們想象嘴裡有一根豎著的牙籤,如果軟齶不挺起,便會扎到上齶。鬆——松下巴。想象自己嘴裡含了一塊冰,整個腮幫子都使不上力了,這時候會很容易體會到下巴放鬆的感覺。這幾步動作,其實是瞬間同時完成的,分開講解,是為了讓青少兒掌握正確的狀態,也是為了讓青少兒朋友能夠分步去練。

學會控制口腔狀態也是在“喚醒”孩子們面部鬆懈的肌肉,如果每天訓練、長期堅持,那麼孩子在演講朗誦、播音主持的時候,發音自然就會到位。然而長期堅持對孩子來說並不容易,這時候我們可以運用有趣的口部操來增加孩子學習的興趣,在給青少兒練習口部操的時候,我們可以放廣播體操的口令音樂來配合,這樣一邊聽著音樂,一邊做,會更有節奏感,而且不枯燥。孩子也會對課程更有興致,並且不斷地揣摩練習,從而輕鬆掌握。

二、訓練氣息

氣息是發音持久、穩定的保障,說到氣息,大家都會覺得似乎難以掌握,對於青少兒來講,好像他們更難理解。有些老師講到氣息,無外乎通篇道理,比如有的老師會說:氣沉丹田。說到丹田,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們講清楚丹田的位置在哪,事實上,臍下三指的地方叫做丹田。這也是我們發音時氣息的著力點。氣息的掌握需要記住四個字——深、通、勻、活。

所謂深,氣要吸得深,要吸到肺底。可以讓孩子們想象媽媽做了最好吃的飯,這個時候自己的反應一定是會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後讓這口氣不要立馬跑掉,而要慢慢地把它吐出來;還可以帶孩子們到花園裡,體會聞花香沁人心脾的感覺。所謂通,氣息要通暢。想象從口腔到腹部似乎有一個直通的管子一樣去呼吸。所謂勻,吸到的氣要有所控制,徐徐吐出。想象自行車放慢氣的感覺,深吸一口氣,慢慢髮絲音的狀態。所謂活,就是要做到靈活運用。有些學生往往為了吸氣而吸氣,氣吸得過飽,導致上氣不接下氣。

如果青少兒還是不明白怎樣運用氣息,可以找一些氣球,讓孩子們用吹氣球的方式直觀地感受氣息。深吸一口氣將氣球吹起來,然後用手束住口,這時候氣球會發出“滋滋”的聲音,這樣氣慢慢地放出來,就是控制氣息的過程。另外,還要鼓勵孩子們多練字詞,因為練習氣息要結合字詞來練,很多學生只注重單純的氣息練習,殊不知練習字詞的過程就是練習氣息的過程。

三、運用實聲

在播音主持的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建立實聲意識。正確的發聲方法一定要遵循聲音由近到遠、由小到大的規律。要讓學生樹立以實聲為主、虛實結合的用聲意識。所謂實聲不等同於直白地念,一定要結合共鳴,讓學生找到自己最佳的聲音狀態。怎麼找呢,可以用“a”音進行練習,讓學生自然輕鬆地發一個低音“a”,然後再發一個高音“a”,再找一個介於高、低音之間的中間音“a”,這就是最適合自己的聲音,也是最動聽的聲音。當然,這些練習,一定要結合口腔控制和氣息控制,這樣才是正確的發聲,才能讓每一個字音達到“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效果。

播音主持的發聲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特別是對於青少兒的發聲教學,要複雜的理論簡單教。播音主持專業的老師在講解青少兒發聲部分時一定要化繁就簡,用孩子的語言、形象的述說,讓孩子輕鬆掌握,由此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目的!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