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古戰場周邊住宿吃飯、周邊景點攻略:去之前最好先了解赤壁古戰場怎麼去和赤壁古戰場電子地圖等,我這裡就直接分享給大家赤壁古戰場周邊住宿,赤壁古戰場周邊景點攻略。
赤壁古戰場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遺址。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依湖北省會武漢,南臨文化名城岳陽。
赤壁古戰場位於湘鄂邊界的赤壁市西北方向38公里處。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東吳都督周瑜曾在此用火攻之計大破八十萬曹軍,從而奠定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一場驚濤拍岸的赤壁之戰,留下了數之不盡的三國遺蹟,使得三國赤壁成了我國古代著名戰役中惟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因而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步驟/方法
赤壁古戰場旅遊指導圖,下面有關於每個遊玩專案的介紹,赤壁古戰場攻略圖如下:
赤壁摩崖石刻:在赤壁山臨江懸巖上,有石刻“赤壁”二字,各長150釐米、寬104釐米,據說當時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火燒曹軍戰船,江面一片火海,把江邊崖壁映得通紅,周瑜率兵大敗曹軍後,把酒慶功,酒酣之餘,提劍在崖壁上刻下“赤壁”二字,因是巨手神筆,力蓋千鈞,字跡竟透過石崖到了山後,映出了反體的 “赤壁”二字。其實二字為唐人所題刻,雖經千年風雨的侵蝕,驚濤駭浪的拍擊,字跡至今清晰完整。二字之上有唐代道人呂洞賓刻“鸞”字形符號。兩側刻有遊人詩賦,其下有明初王奉《過赤壁偶成絕句》二首,詩曰:“赤壁橫岸瞰大江,周瑜於此破曹郎。天公已定三分勢,可嘆奸雄不自量。孟德雄心實啖吳,皇天未肯遂其圖。水軍八十萬東下,赤壁山前一火無。”據宋人謝枋得《赤壁詩-序》載:“予自江下溯洞庭,舟過蒲圻,見石巖有赤壁二字”。明正統《嘉魚縣誌》載:“赤壁……削壁面西,上有‘赤壁’二字見存”。秋瑾在遊覽赤壁時寫下了“潼潼水勢響江東,此地曾聞用火攻。怪道儂來憑弔日,岸花焦灼尚餘紅。”的著名詩句。
翼江亭:建於1936年,位於赤壁磯頭,登上赤壁山頂,就到了臨江絕壁上的翼江亭。這是一座六柱角亭,樑柱全用條石構成,顯得莊重古樸,與周圍長青的松柏和諧相融。亭柱有民國蔡漢卿手書前人的楹聯一副:“江水無情紅,憑弔當年,誰別識子布危言,興霸良策;湖山一望碧,遺留勝蹟,憂懷想周郎聲價,陸弟風徽。”因赤壁山似金鸞一翼搏擊江流而得名,是當年周瑜破曹軍的指揮哨所。在這裡憑欄眺望,江水滔滔,對岸沿江一帶,有一片很長很寬的樹林,那就是當年“火燒烏林”即曹操大本營集結的地方。
拜風臺:又名武侯宮,位於赤壁山東南處的南屏山頂,是紀念赤壁之戰時諸葛亮在此“設祭壇、借東風、相助周郎”而建,宮裡存有諸葛亮和桃園三兄弟塑像,個個線條流暢,形體豐滿,造型生動,栩栩如生。據清同治《嘉魚縣誌》、《蒲圻縣誌》載,拜風臺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由嘉魚知縣劉秉政主修,稱關主廟。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嘉魚知縣葛中憲重建拜風臺。今拜風臺系1935年重建,1948年維修。旁側於1975年建有“東風閣”,供遊人歇憩。赤壁碑廊位於拜風臺右側,內有二十五塊大理石碑,上刻有歷代名家詠歎赤壁之戰的詩、詞共二十五首,均為當代著名書法家手筆。這些碑刻,行、草、篆、隸,各具千秋,精雕細鏤,堪稱不朽之佳作。
鳳雛庵:在赤壁古戰場的金鸞山山腰上有一株高大的千年銀杏樹,掩蔽著一座白牆青瓦的古庵,庵門上方書有“鳳雛庵”三個大字。現庵堂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原為九重大殿,今僅存最上一重,建築面積300平方米,由三個殿室組成,跨金正殿,迎面神臺上端座著龐統的塑像,其神態安詳,若有所思。赤壁大戰前,龐統曾在此披閱兵書,後巧遇蔣幹,並隨其過江,偽投曹操,向曹操獻連環計,使曹軍戰船連在一起,為火燒曹軍戰船立下了不朽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