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皮穿針固定技術常用的手法?

穿針技術是一種基於傳統手法整復基礎上的微創手術方法,要掌握穿針技術就必須良好地掌握並熟練傳統手法整複方法與技巧。沒有手法整復的基礎,穿針就無從談起。手法乃正骨之首。《醫宗金鑑》說:“夫手法者,謂以兩手按置所傷之筋骨,使仍復於舊也。”手法有整復移位、消腫散潔,舒筋活動之功。施法前要詳細進行臨床檢查和輔助檢查,認真閱讀X射線片,在醫者頭腦中形成一個傷患區域性內、外的立體形象,確實瞭解骨折端的方位,也就是《醫宗金鑑》所說的“知其體相,識其部位,一旦臨證,機融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施法者應以早期、穩妥、準確、輕巧為原則。我們常用的手法有8種:

方法/步驟

手摸心會:

手摸心會是正骨手法的基礎手法,通過用手觸摸了解整個骨折端的移位方向、移位型別,整個軟組織的腫脹情況,同時對整復的方案瞭然於胸,只有手摸心會這個手法做到位了,方有判斷骨折移位及是否對位的基礎,也方有整復的基礎。手摸心會是貫穿於整個整復過程中的一種基礎手法。

經皮穿針固定技術常用的手法

拔伸牽引:

主要用於矯正骨折的重疊移位,以達“欲合先離,離而復位”之目的。可由助手分別握持骨折的遠、近段,先沿肢體原來的畸形體位順勢牽引,之後再沿肢體縱軸力對抗牽引,用力要輕重得宜,持續穩妥,一般3~5分鐘可將重疊牽開。若患者過於疑張,術者可與其交談,令其張口哈氣等減少注意力。對肌肉發達或下肢骨傷病人,徒手牽拉難以奏效者,可暫時用機械方法牽拉,常用的有面板牽引、骨牽引。

經皮穿針固定技術常用的手法

推擠提按:

主要用於整復骨折的左右、前後移位。術者先用手掌或拇指從兩側推擠,以矯正側方移位;然後再用一手託骨折凹陷端,手按翹起端,利用提按以糾正前後移位,使之平復。

經皮穿針固定技術常用的手法

折頂成角:

主要用於橫斷骨折且拔伸手法難以牽開者。術者雙拇指抵於骨折突出的一端,示、中、環3指託於骨折凹陷的一端,雙拇指用力推擠折頂,使成角加入,當手下感到兩骨折端皮質相對峙時,反折回來,使兩斷端相對,復位就比較省力。此法操作時要仔細,以免骨鋒損傷軟組織。

經皮穿針固定技術常用的手法

屈伸收展:

主要用於近關節部位的骨折,因某一折段短小,只有在牽引下通過屈伸收展改變肢體的位置,方可較省力地使骨折復位。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牽引下屈曲肘關節,屈伸型伸直肘關節;內收型肱骨外科頸骨折,先內收牽引後外展,外展型先外展牽上後內收,矯正外科頸骨折向靜成角錯位側牽引下前屈上臂,甚至高舉過頭等。

夾擠分骨:

用於有2根以上骨骼並排的肢體發生的骨折,且有靠攏移位,使骨間隙變窄者。術者雙手拇指與示、中、環3指構成鉗形,在兩骨之間用力鉗夾擠壓,使之分開:若不成功或時間稍久者,可用一骨圓針製成鉤狀,經皮刺入直接掛於骨折成角處,向相反方向(凹側)牽拉,即可使骨間隙分開。

經皮穿針固定技術常用的手法

迴繞旋轉:

主要用於長斜形背向移位和螺旋形骨折。迴繞法是術者一手握近折端,另一手握遠折端,結合受傷機制、沿原來背向移位路徑的相反方向進行迴繞,使背向移位得到糾正。旋轉法是在牽引下令遠端助手沿肢體縱軸向近端內外旋轉,使兩折端的對合穩定。

經皮穿針固定技術常用的手法

搖擺縱壓:

是整理手法,主要用於糾正骨折殘餘移位和折端分離,也是對整復與否成功的檢查,斜形和粉碎性骨折不可用此法,以免招致錯位。對橫斷或鋸齒形骨折,前後及側方移位已經矯正,術者一手固定折端,另一手握遠折段,輕輕地前、後、左、右搖擺,可使骨折在吻臺更加緊密,然後沿骨幹縱軸輕輕擠壓,使兩折端嵌插,有利於癒合。若骨折復位優良,別搖擺時有碰觸感,縱壓時有抵觸感。

注意事項

上述八法是正骨手法的基礎,應熟練掌握、得心應手。

在具體運用時,還必須根據病人的受傷機制、年齡、性別、體質、骨折部位、移位程度等辨證施法,或一法即可,若數法交替,力爭解剖對位。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