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電影證券化,就是專案立項後發行方以電影版權所蘊含未來的預期收益為基礎保證,由交易平臺進行收益權份額轉讓,從而募集到資金的一個過程。通過證券化操作,打通了電影發行方和投資人、粉絲之間的資金融通。這樣一來,一方面是為發行方的融到資,降低了他們的資金獲取成本,一方面為投資者們提供了資訊對稱的平臺,通過公開的市場讓一般公眾以電影投資人姿態參與到看好的影視作品中去。
工具/原料
電影證券化
方法/步驟
電影資產證券化業務現狀
產業鏈不完整,收益不確定性較大
一般來說,電影存在多次銷售的機會,國內電影製片方主要是通過影院上映獲得票房收益分成,其他則是授權給電視臺、視訊網站、音像製品商等獲得版權使用費。但是由於國內證券化起步較晚,資信評級和信用增級機構尙不完善,收益存在不確定性。
缺乏統一標準,較難評估影片的價值
電影資產屬於無形資產,看得見,摸不著,也無法像有形資產那樣通過製作成本、市場流通狀況去評定市場價值,版權交易市場沒有統一、權威、公開的估值標準,影片的票房收入較難事先預估。
電影證券化健康發展的對策
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完善配套制度
電影產業包括傳統的製作、發行、放映垂直一體化流程,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電影要從螢幕向衛星電視、有線電視、網際網路電視等不同終端衍生,並向上下游不斷拓展,形成影視產業園、主題樂園、遊戲等衍生專案,並帶動圖書市場、音像市場、旅遊產業等後產業發展的全產業鏈模式。同時響應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在電影產業鏈各環節完善配套的保險安排,建立良好的風險轉移機制。
借用大資料方法,合理評估電影價值
電影價值的實現主要體現在電影產品版權的價值上,電影產品版權價值的評價常運用收益折現法、成本法、以及市場法來評估,但以上方法對於電影的增值因素和難以市場化的權利無法給予有效評估。根據資產證券化經驗,大資料方法可以通過分析資料間的關聯性進行合理推算,讓投資者在瞭解電影價值的情況下,做出合理的選擇,減緩跟風投資的現象。
創造多種金融產品,增加選擇的豐富度
我國電影資產市場可以借鑑發達國家經驗,改良現有的股票形式,為投資人創造更多的選擇。對於債券化產品來說,應該避免風險與收益的錯配,風險較高的產品應配以相應的高收益,風險較低的產品收益即便稍低,投資者也能接受。有了更多搭配的投資組合,電影資產融資市場才能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從而更好的促進電影業的發展和經濟進步。
建立信用評級機構,微電影資產評估打分
電影資產評級不僅需要專業的財務、經濟、金融知識、更需要電影方面的專業知識。如果評級機構可以對電影資產進行打分,就可以是投資者對電影資產的價值有更直觀的瞭解。
個體投資者認清電影投資風險,理性投資
通俗的講,電影證券化就是電影可以跟企業上市一樣發行類似“股票”的權證產品募集資金,讓其可以公開買賣。不同的是,一般含義的股票比較難以捉摸,而電影票房可以根據題材(受眾群範圍)、卡司陣容(粉絲群範圍)、影片質量(口碑效應)、檔期(同行競爭)、 宣傳力度(主動傳播)等因素做一個風險預估,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電影證券化大眾資本參與平臺
目前,國內文化產權交易主要集中在文交所,持有國家級牌照的是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內蒙古文化產權交易所,其中內蒙古文交所設立了文化產權線上交易金融渠道——數字產權交易平臺。未來該平臺將通過公正公開和資訊對稱的交易體系,從兩個方面對傳統電影IP交易做出突破,一是在政府大眾的監管之下,交易渠道將從複雜冗長的線下合作談判直接跨越到全網際網路化的線上渠道交易;二是對電影IP屬性的全新改造,通過公開市場促使電影IP開發與金融資本市場首次融合。
電影證券化作為電影業創新的一個重要手段,需要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合理評估電影價值,創新證券化產品,加強投資者教育,促進電影證券化業務的健康穩步發展。
注意事項
電影證券化作為電影業創新的一個重要手段需要打通上下游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