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一般定義為: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在中國物價的普遍上漲即是一種通貨膨脹。而究其根本原因,則是國家中央銀行的紙幣發行量過於高。因此,應該對物價上漲負責的部門不是發改委,而是中央銀行;有效控制物價上漲的手段不是限價,而是把紙幣發行量調控到合適的範圍。
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價值的下降,而貨幣貶值為貨幣在經濟體間之相對價值的降低。前者影響此貨幣在使用國內的價值,而後者影響此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值。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方法/步驟
經濟學界對於通貨膨脹的解釋並不完全一致,一般經濟學家認可的概念是: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
通貨膨脹
定義中的物價上漲不是指一種或幾種商品的物價上升,也不是物價水平一時的上升,一般指物價水平在一定時期內持續普遍的上升過程,或者是說貨幣價值在一定時期內持續的下降過程。
可見,通貨膨脹不是指這種或那種商品及勞務的價格上漲,而是物價總水平的上升。
物價總水平或一般物價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勞務交易價格總額的加權平均數。這個加權平均數,就是價格指數。
衡量通貨膨脹率的價格指數一般有三種:消費價格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國內生產總值價格折算指數。簡單說,當政府發行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區別
1.含義和本質不同: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通貨緊縮是與通貨膨脹相反的一種經濟現象,是指在經濟相對萎縮時期,物價總水平較長時間內持續下降,貨幣不斷升值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持續小於社會總供給。
2.表現不同:通貨膨脹最直接的表現是紙幣貶值,物價上漲,購買力降低。通貨緊縮往往伴隨著生產下降,市場萎縮,企業利潤率降低,生產投資減少,以及失業增加、收入下降,經濟增長乏力等現象。主要表現為物價低迷,大多數商品和勞務價格下跌。
3.成因不同:通貨膨脹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貨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通貨緊縮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長期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形成買方市場及出口困難導致的。
4.危害性不同:通貨膨脹直接使紙幣貶值, 如果居民的收入沒有變化,生活水平就會下降,造成社會經濟生活秩序混亂,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不過在一定時期內,適度的通貨膨脹又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 推動經濟發展。通貨緊縮導致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對居民生活有好處,但從長遠看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費心理,導致惡性的價格競爭,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的長遠利益不利。
5.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貨膨脹最根本的措施是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同時要採取控制貨幣供應量,實行適度從緊的 貨幣政策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貨緊縮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綜合運用投資、消費、出口等措施拉動經濟增長,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 策、正確的消費政策,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
聯絡
1.二者都是由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與發行量不平衡造成的。
2.二者都會使價格訊號失真,影響正常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因此都必須採取有效地措施予以抑制。
注意事項
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巨集觀經濟學就稱這個經濟經歷著通貨膨脹。按照這一說明,如果僅有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這不是通貨膨脹。
只有大多數商品的價格和勞務的價格持續上升才是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