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晉和南北朝時期的室內規劃設計?

隨著佛教的傳入及南北民族的融合,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佛教建築,此時期的主要建築型別有佛寺建築、石窟建築、宮殿建築和陵墓建築四類。其室內的平面形制以方形或類方形為主,兼有組合方形,平面佈局多采用十一以下的奇數開間,其中宮殿建築多為“東西堂制”式佈局,佛寺建築多采用以殿為主的“前塔後殿”式佈局,陵墓建築多為單室墓,兼有前後室佈局的多室墓。此時期室內規劃設計的牆體由土牆、土木混合牆發展為全木牆。其室內牆面的裝飾以壁畫為主,其裝飾題材多取自佛教傳說、鳥獸等,“暈”的方法已初步出現,多見於佛教建築及陵墓建築中。

方法/步驟

三國、魏晉和南北朝時期開始出現了高坐傢俱。如扶手椅、方凳、圓凳、束腰、蹄等。傳統的床加大加高,上部設頂帳以抑塵,四周還圍置可拆卸的矮屏,下部飾壺門,床上除有倚靠用的憑几外,還出現了供倚躺墊腰用的隱囊及圈形曲幾。人們既可坐於床上,也可垂足坐於床沿。在室內規劃設計中,一般傢俱的裝飾多采用與佛教有關的蓮花、飛天、纏枝花等裝飾紋樣。

三國、魏晉和南北朝時期的青瓷器的器形高瘦、優美別緻。室內規劃設計與裝飾上受佛教藝術影響,風格簡大方,蓮紋瓣和貼花佛像十分流行。紋飾以弦紋為主體,壓印網格紋。此時陶瓷器追求以釉色取勝的效果,即用含鐵量很高的釉施於釉中或釉下,有的任其流淌,變化,燒成後呈現美觀的褐色花紋。這一時期青瓷器的製造技術有了很大提高,器型除一般造型外,還出現了雞首壺、蓮花尊、穀倉罐等。

三國、魏晉和南北朝時期,從中亞地區傳入的金銀器是帶有北方遊牧民族風采的裝飾品,如鏤空金絲帶、高足鎏金盃、鎏金銀壺等等,它是東西方、南北方文化交流的結果。

三國、魏晉和南北朝時期的繪畫藝術無論在理論的探討上,還是創作實踐都有長足發展,它在中國美術史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魏晉時期的繪畫在繼承併發揚了漢代風格的基礎上,呈現出新的面貌。值得強調的是當時的繪畫已擺脫了附著於室內規劃設計的狀況,而成為獨立的藝術形式,繪畫的品種開始豐富,其中山水畫已具有形成獨立畫種的雛形。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