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抑鬱症的行為表現有哪些
兒童抑鬱症是很常見的一種兒童心理疾病,很多兒童都會患有抑鬱症,尤其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兒童抑鬱症是不利於兒童身心發展的,及時治療才能緩解。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兒童抑鬱症的表現,一起來看看吧。
兒童抑鬱症的表現
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中心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患者的症狀歸納起來主要有六種表現:
無由發愁
就是面對達到的目標、實現的理想、一帆風順的坦途,患者並無喜悅之情,反而感到憂傷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學卻愁眉苦臉、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學學習期間,經常無故往家跑,想休學退學。
不病似病
患者一般年齡較小,不會表述情感問題,只說身體上的某些不適。如有的孩子經常用手支著頭,說頭痛頭昏;有的用手捂著胸,說呼吸困難;有的說嗓子裡好像有東西,影響吞嚥。他們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覆發作,但做了諸多醫學檢查,又沒發現什麼問題,吃了許多藥,“病”仍無好轉跡象。
不良暗示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潛意識層的,會導致生理障礙。如患者一到學校門口、教室裡或工作單位,就感覺頭暈、噁心、腹痛、肢體無力等,當離開這個特定環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種是意識層的,專往負面去猜測。如患者自認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自己不會與人交往;自認為某些做法是一種錯誤,甚至是罪過,給別人造成了麻煩;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麼辦等。
不滿環境
可能在學校或單位發生過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沒什麼原因,患者便深感所處環境的重重壓力,經常心煩意亂,鬱鬱寡歡,不能安心學習工作,迫切要求父母為其想辦法,調換班級、學校或工作單位。當真的到了一個新的地方,患者的狀態並沒有隨之好轉,反而會另有理由和藉口,還是認為環境不盡如人意,反覆要求改變。
反抗父母
患者在童年時對父母的管教言聽計從,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會後,不但不跟父母溝通交流,反而處處與父母鬧對立。一般表現為不整理自己的房間,亂扔衣物,洗臉慢,梳頭慢,吃飯慢,不完成作業等。較嚴重的表現為逃學,夜不歸宿,離家出走,跟父母翻過去的舊賬***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離異再婚對自己的影響等***,要與父母一刀兩斷等。
有自殺的傾向
最後一種行為是該中心專家最為擔心的,那就是自殺。重症患者利用各種方式自殺。對自殺未果者,如果只搶救了生命,未對其進行抗抑鬱治療***包括心理治療***,患者仍會重複自殺。因為這類自殺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學因素的,患者並非甘心情願地想***,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兒童抑鬱症成因
在當前醫學界,兒童抑鬱症的誘因有以下幾種認定:
1.失去父母的關愛。一些大的家庭動盪會給孩子纖弱的心靈蒙上陰影。
2.受蔑視和拋棄,心理長期自卑,抑鬱成疾。
3.家族中有抑鬱症病人,遺傳因素導致發病。
家庭環境是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發生的重要因素。
張桂華等對山東農村社群人群抑鬱症的相關因素研究發現,抑鬱症狀的發生與家庭環境因素有密切關係。徐氏研究結果表明,兒童抑鬱傾向與家庭環境的親密度、情感表達、矛盾性、知識性、娛樂性、組織性有關,其中兒童家庭矛盾性是影響兒童抑鬱傾向發生的共同因素。對於男性兒童來說,只有家庭矛盾性與兒童抑鬱傾向有關, 而對於女性兒童家庭的親密度、情感表達、知識性、娛樂性和家庭矛盾性都與兒童抑鬱傾向有關,這反映了男女兒童在性別上的差異。研究提示:提高家庭和親密性、情感表達、知識性、娛樂性、組織性及減少家庭的矛盾性可以降低男女性兒童抑鬱傾向的發生。
我國一直以來對於教育認識上的誤區也加重了兒童抑鬱症的蔓延。
著名心理學家崔廣柱分析說,我國很長一段時間一直以為要成才,智力是最重要的。其實不然,孩子成才,除了軀體健康、智力開發以外,培養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心理防禦方式等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要。 美國的一個心理學家曾經用40年的時間做過一個實驗,發現一個人成功的決定因素應該是他的人格,這個觀點提出後迅速得到全世界大部分心理學家的認可。所以國外權威機構對“天才兒童”的定義第一點是“智力正常”,而不是“智力超常”,因為真正成才是智力水平、創造性、適應能力、組織能力、克服困難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智力只是其中一部分。智商高,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很多大學生自殺案例也說明了這一點。
在中國長時間的教育理論中,“應試教育”一直佔據著主要地位。很多家長和學校錯誤用“題海戰術”來訓練兒童。雖然這使兒童的應試能力加強了,但其他能力卻因此被大大削弱。 這些年來國家一再提倡素質教育,但實際上存在的問題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對此還是缺乏關注,甚至還缺乏方法。在一些人眼裡,心理健康教育還只是一項可有可無的工作,他們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化,熱衷於編課本、講概念、考條條,甚至企圖通過一年教學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兒童抑鬱症治療方法
兒童抑鬱症的治療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藥物治療,一種是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
兒童抑鬱症藥物一般1 0~1 2歲以上方可使用。對學齡前兒童一般推薦用抗焦慮藥,對減輕焦慮緊張恐懼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同時還有較好的鎮靜、睡眠作用,主要藥物包括***、***、氟西泮等。抗焦慮藥副反應較輕,但需要經常反覆使用者最好不要長期單一用藥。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在兒童抑鬱症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有支援性心理治療、行為矯正治療、認知治療和家庭治療。支援性心理治療使用較普遍,治療前要熟知患兒的情況,並建立起信任的關係,對患兒所表現的困惑、疑慮、恐懼不安、發脾氣、衝動和痛苦給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同情他們,在此基礎上勸導、鼓勵、反覆保證以減輕患兒的懷疑、恐怖、焦慮緊張和不安。行為療法以“刺激一反應”的學習過程來解釋行為,並可使行為朝預期的方向轉變或恢復到原來的正常行為。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behav—joral therapy,CBT***對輕中度抑鬱症療效確切,明顯優於安慰劑,且療效持久。家庭治療是患兒和家庭成員共同作為治療的物件。情緒與行為模式既與先天遺傳因素有關,同時也是後天獲得,兒童既接受父母或祖輩的遺傳素質,若在後天仍然受到他們行為模式的影響,那麼只是依靠一時的藥物治療是難以痊癒的。另外,家庭成員間的關係、養育的態度及家庭出現的種種問題都可能成為影響治療的因素。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臨床各科醫生應學會認真傾聽,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提高患兒對醫生的信任,就能夠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
幼兒智力發育遲緩的主要表現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