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五斗米折腰歷史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出處】《晉書·陶潛傳》。

  【釋義】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後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於人。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不為五斗米折腰【歷史典故】

  陶淵明,又名陶潛,是東晉著名的詩人、辭賦家和散文家。他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是東晉著名的大陶侃,但到他這代,陶家已經敗落,生活貧困。儘管如此,從小陶淵明還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覽群書,養成不愛慕虛榮、不貪富貴的高潔性格。

  義熙元年***405年***,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出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劉雲,以凶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就栽贓陷害。縣吏說:“我們應當穿戴整齊、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

  於是,陶淵明在出任彭澤令八十多天後,就離開衙門,收拾行裝,返回家鄉,從此過起隱居生活。對於官場,他絲毫沒有眷戀之心,反而有一種重獲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飲酒寫詩,過著世外桃源一樣的清閒生活。

  不為五斗米折腰【成長心語】

  名利本為身外物,卻讓許多人樂此不疲地執著追逐,正所謂“名利本為浮世重,古今能有幾人拋”。但是,陶淵明做到了,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名利並非人生全部的追求,我們不應為名利而活,被名利驅使。淡泊不是不思進取,不是無所作為,不是沒有追求,而是以一顆純淨的心靈對待生活與人生的慾望和誘惑。在順境中不得意忘形,身處逆境時不枉自菲薄,寵辱不驚,悉由自然。這樣就會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淡泊中充實自己。

  

有關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中國少兒寓言故事大全
相關知識
不為五斗米折腰歷史典故
關於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歷史典故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有關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陶淵明不為為五斗米折腰
不為三鬥米折腰的歷史典故傳說故事
關於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歷史典故
不食無主之梨的歷史典故
不可同日而語的歷史典故
有關不食無主之梨的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