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行業營銷案例解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6日

  在確定營銷計劃之前,應先進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實際的預測。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關於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一

  看韓束怎麼用3個月將“微商”銷售額做到上億?

  化妝品江湖的微商戰已經打響!自9月份建立以來,韓束微商的月平均銷售額達到了1億。預計明年銷售額達15億,成為比肩線下渠道和電商渠道的又一大渠道。目前,韓束已經建立起了2萬人的微商團隊,韓束副總裁,微商事業部CEO陳育新告訴i黑馬,接下來他們要做減法,這個團隊就砍掉一半,留1萬精英。

  正如化妝品領域一位專業人士所說,“化妝品賣得不僅僅是產品,更是一個美麗的夢想。”

  同樣販賣美麗夢想的韓束,於2002年誕生於上海。當時中國的化妝品領域還處於諸侯紛爭的品牌建立期。韓束誕生之後,迅速通過辦事處模式擴大市場佔有率。3年後,回款額達1億元。然而區域間的摩擦以及沒有品牌的產品勢必會影響企業未來的市場增長,於是2005年之後,韓束在全國幾十個辦事處全部撤銷,開始統一規劃,打造自己的品牌。如今,韓束的銷售額已達到近30億。

  如今,韓束每年的廣告投放量都在國內同類化妝品中處於領先地位。與此同時,12年來,韓束搭建了線下代理+電視購物+電商平臺+微商的一整套產品銷售渠道。對於韓束微商渠道是如何搭建的,以下是i黑馬的採訪內容整理。

  ***i黑馬注:2013年中國化妝品零售市場規模為3338.6億元。2014年4月份單月交易額為83.5億。其中面板護理一類別佔到了17.7億達到了68.3%。近些年來,隨著佰草集、相宜本草、自然堂、韓束等國產化妝品的不斷崛起,未來勢必會打破國外品牌佔據鰲頭的局面?以上資料來源於艾瑞資料。***

  微商渠道是大勢所趨

  在微信上賣東西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據不完全統計,從事朋友圈銷售行為的有幾千萬人。然而目前微商仍無明確規範,朋友圈裡的東西常常是快賺快閃的三無產品,韓束作為一個已經有12年品牌歷史的化妝品為何要冒如此大的風險去趟微商這趟渾水呢?

  談及微商渠道,陳育新難掩激動之色:“韓束前幾年已經將基本的渠道鋪設完畢,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手機端購物已成大勢所趨。微信未來勢必會規範微商行為。而目前微商獲取使用者的成本又較其他渠道低廉/,因此微商是韓束不可不去爭取的一大渠道。”

  其實韓束進軍微商一開始是遭到公司內部質疑甚至反對的,目前國內已有化妝品領域進入到這個渠道,大多采用延伸一個子品牌去做,不敢用自己的大品牌去嘗試。今年6月份,陳育新開始和公司進行協商並最終立項。說服公司冒這個險,可分為四大步。

  首先,擺事實。說明微商已是大勢所趨。

  其次,雖然諸多從業者,但是微商這個渠道並沒有知名品牌,雜而亂的情況下,這時候需要一個品牌作為標杆,領導這個渠道不斷建立規範。由於此前所代理的產品大多沒有品牌,沒有文化,創業者缺乏安全感,而韓束可以彌補這個缺陷。

  再次,從營銷角度講,微信本身就具有媒體屬性,有助於拉進韓束與消費者的距離。微信端聚集的人群又是消費者屬性,比如微信上有10萬個人在賣韓束,一個人最起碼有百來個好友,那麼這個資訊就會到達千萬個真實消費者面前。後期再進行營銷聚合,那麼在朋友圈發10條資訊,比其他推廣渠道都要好得多。

  最後,傳統的線下渠道發展了近30年才規範化,而電商渠道只用了10年就完成了這一過程。現在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崛起,資訊傳達的高效與透明,微商這一渠道勢必會用更短的時間完成規範化。目前微商已經發展了2年了,規範化問題亟待解決。

  微商並非簡單的攢人頭,刷朋友圈

  確定了做微商,就要迅速發力。陳育新這個行動派僅用了一天時間做決定,舉家搬遷到北京。

  首先,找到這群做微商的是他做的第一步。方法比較簡單,順藤摸瓜。先接觸一個代理,就能找到總代。與線下渠道相同的方法論,直銷分為三級,韓束只負責找到區域性大代理,設定好相應規則,後面的二三級渠道由大代理負責。

  第二,與其他三無產品最大的不同是,韓束採用的是人走貨清的退貨模式,這極大的提高了代理商們的熱情。比如說,王二想要做代理,給他一定的配貨,如果過段時間他不想做了,他手中的存活可以全部退回廠家。

  第三,韓束會對代理們進行專業培訓。相較於攢人頭掙快錢的方式,韓束採用選精英,建團隊的穩紮穩打模式。曾經有過電商銷售經驗的人會優先選擇作為總代,總代的數量是一定的。這期間會培訓他們利用團隊作戰的方式迅速在微信上找到有效資源。用陳育新的話才說:“其實一開始的你的朋友圈有多少個好友並不是很重要,關鍵是要學會整合資源。學會怎樣去加別人,怎樣進行傳播。”

  第四,韓束微商渠道的產品與其他渠道的產品具有明顯的區隔,比如,微商上賣的韓束面膜,其他渠道是沒有的。並且每一級的代理價格都是統一的,二級代理如果一開始從一個人手裡拿貨,那麼就規定以後的貨全部出自同一人之手。這樣就避免了代理間的流動,形成穩定的局面。同時,韓束線下渠道的人是不被允許作為微商代理的。因為微商不是線下基於地理位置渠道的延伸,而是作為基於人群的一個新渠道進行開發的。目前韓束的渠道像一張網,但是這個網還不足夠密,需要新渠道的建設。

  目前,韓束已經建立起了2萬人的微商團隊,陳育新說,接下來要做減法,這個團隊就砍掉一半,留1萬精英。自9月份建立以來,韓束微商的月平均銷售額達到了1億。預計明年銷售額達15億,成為比肩線下渠道和電商渠道的又一大渠道。

  韓束的冒險精神

  據陳育新這位陪伴韓束12年的元老級人物講述,韓束的企業文化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創新和冒險。

  早在2002年,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和供應,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韓束就在上海修建了自己的工廠。隨後又開發了事業部模式,在全國設立事業部,以優惠價格讓韓束各個事業部負責人賣給線下店。通過自由定價的方式,一下子將銷售額拉倒了1億。後來由於這種方式弊端漸顯,韓束又大刀闊斧的砍掉了所有事業部,重新確立代理模式。目前韓束擁有1.7萬家專營網店,屈臣氏和大潤發等渠道網店5500家,在電視購物等渠道也名列前茅。在國內化妝品競爭激烈的局面下,迅速擠進前三,成為僅次於佰草集的國內品牌。

  商場總是以如此相似的規律執行。相比於2002年韓束成立時,化妝品行業線上下渠道的戰國時代,如今一個輪迴後,新的微商市場仍處於亂戰的局面。然而,市場的邏輯就是在亂戰中建立起來的。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越來越成熟,微商相對於傳統渠道和電商渠道的優勢會更加明顯,這樣的突破口韓束已經牢牢抓住。

  二

  微信賣菜:小農女送菜的淨菜生意探索

  “小農女送菜”這個微信公共賬號背後,有不少有意思的“違和”點:這個以女生自居的賬號,是三個大男人建的;而作為一個在微信賣菜的公眾賬號,核心團隊3人中有2人都來自騰訊團隊,他們的賣菜生涯甚至是以騰訊大廈為起點的。

  目前主要在深圳科技園附近送菜的“小農女送菜”提供的也是半成品***初步清洗處理的淨菜***,而它特別的地方在於用微信賣菜。在使用者前一晚用微信預訂後,團隊會在早上5點採購菜品,並在3點多以前完成對食材的裝配,通過自建物流完成下午4—6點的配送。而使用者這邊則可以在下班前收到送來辦公室***或家裡***的新鮮菜品,到點回家就能做飯。

  試水微信賣菜,優劣都分明

  在渠道上首先採用微信,是“小農女送菜”和其他同行不同的策略。聯合創始人陳喆說,他們會在一段時期內都採用微信為主的方式去賣菜。在陳喆看來,微信可以讓他們更容易、快速地通過社會化增加粉絲,而且交流更親切,還可以每天提醒使用者下單。

  而從他們現實推廣的結果來看,微信公共賬號帶來的轉化率也要更高。當印有“微信賣菜”的傳單到手,使用者會因為好奇,更自然地掃個二維碼關注一下賬號。

  此外,從使用者行為來看,通過手機下單更符合使用者平時對裝置的使用。使用者通常會在晚上吃完飯以後開始考慮第二天的菜品。到晚上私人時間,沒有太多人會依舊坐在電腦前,但玩手機卻是常有的事***移動化趨勢明顯***。

  能夠做到圈使用者也是他們在微信上賣菜的一個優勢。在賬號的運營上,“小農女”正想辦法讓他們的每日推送看著不像廣告。他們發給使用者的訊息並不只是今天菜品的廣告,還會發一些有關飲食人文、創業想法的交流。

  在他看來,關注了賬號的人可能只有三四成是真的有買菜需求的,但也要想辦法把他們留住。當“小農女”送的不只是菜,還做水果零食的生意,這些使用者總會存在購買的人群。

  但微信也有不完美的地方,目前通過微信送菜,“小農女送菜”只能通過貨到付款的方式結賬,過程不夠簡練。他們計劃建立web網站的一部分原因,也是移動端的支付體驗還沒有web端做得這麼好,在網站上可以輕鬆辦到預充值的業務。

  用遊戲的運營思路賣菜

  陳喆介紹,“小農女送菜”這個專案實際上在2013年5月份就開始籌備內測了,當時他和另外一位合夥人還在騰訊工作。為了讓生鮮從0到1做起來,都做過微信遊戲、瞭解社群產品策劃運營的兩人想到用遊戲的運營思路,通過內測——試運營——上線的思路做產品、流程的優化和規範化。

  他們首先面向騰訊人開始內測的生意,一開始用每天固定30單、每單虧10塊的方式去做生鮮的嘗試,整個過程都與宣傳打通。因為是限量的,使用者需要將公眾賬號推送的文章轉發到朋友圈才有機會買到9塊9的菜。這給他們後期帶來了不少好處:因為單量有限,問題的影響可以控制,而且可以優化;而因為內測的都是騰訊人,他們很理解內測階段產品的不足,願意積極提意見;內測期間積累了使用者基數,不至於開門做生意時因為沒有使用者而感到低落***最初的信心很重要***。

  而到內測中發現的問題得到優化進入試運營階段的時候,他們開始不限單量做測試,藉此預估團隊開門營業以後能夠承受的單數。在這個測試階段,社會化的營銷推廣也是一直進行的。

  當初很多想法不切實際

  對生鮮的想象和生鮮的落地有明顯的落差,這個看起來被認為有強需求的產品有時並不是想象的樣子。

  在最開始的時候,為了不分散採購能力,他們做的是每天提供使用者8個菜,就像國外的一些午餐遞送服務那樣。但在運營的時候他們發現,使用者做飯的差異化還是挺大的,8個菜根本無法滿足。到現在他們已經有60—70個菜品供使用者選擇。而這樣的轉變其實並沒有太影響採購,因為很多菜其實是不同食材的排列組合。

  讓陳喆深刻意識到的,還有強需求的表象下,很多人買菜的習慣其實是不存在的。“如果你覺得從0開始做生鮮,兩個月能做到100單,那你就太樂觀了,沒做過生鮮的人可能感受不到。”到目前為止,物流是他們認為最為困難的事情,生鮮對物流的及時性要求讓他們在前期只能慎重再慎重地去選擇配送範圍和區域。所以目前他們仍只面向寫字樓白領。

  點評:掘金“圈層文化”

  重慶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廖成林認為,“小農女”的定位準確,如今移動化趨勢明顯,通過手機下單更符合使用者平時對裝置的使用,而接受這種消費方式的群體大多是白領,與他們所推廣的目標人群不謀而合。他說,“小農女”相當於是利用新型社交媒體和現代物流管理手段打了一個“組合拳”,解決了線下“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

  

微信經典成功營銷案例
微信營銷盈利案例分析
相關知識
微信行業營銷案例解析
微信行業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商業營銷案例分析
個人微信成功營銷案例解析
手機微信成功營銷案例解析
網路行業營銷案例解析
微信平臺營銷案例解析
微信成功營銷案例解析
微信推廣營銷案例解析
手機微信推廣營銷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