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養生保健小常識有哪些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大暑養生保健方面的小常識,供大家參考。
大暑養生小常識
陽盛於外,不可貪涼
大暑時節,陽盛於外,身體腠理開洩,體表溫度高,身體內部反而虛弱。陽氣外散,內陽不足,特別是平素脾胃虛寒的人,更容易腹瀉。
晚上睡覺要用毛毯蓋好臍、腿、足,日常飲食要多食生薑以溫裡,不可貪食冷飲。如果想吃冰鎮的東西,可以冷藏薑汁撞奶,生薑大棗湯這類性溫的甜點、湯水。
大暑切忌驟然冷水沖澡,不要使自己的體溫迅速下降。要循序漸進,開散榮衛,防熱閉氣鬱。時飲熱茶,促進汗腺分泌,幫助身體散發熱量,降低體溫。
清熱解毒,可食苦味
對於溼熱、痰多的人來說,大暑養生重在「清」。大暑炎熱,身體代謝旺盛,最適宜排熱毒。
平素陰虛、溼熱、痰溼的人往往發熱心煩,口渴起痘。這時候要多食苦味,苦瓜、苦菜、萵筍、油麥菜等。
如果沒有食慾,多以醋佐餐,能生津、開胃、行氣,醋泡生薑、醋泡黑豆、白醋浸時蔬等等。
要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養護脾胃。如山藥、蓮藕、綠豆、薏仁等。
艾灸太白,養護脾陽
艾灸溫陽,最適於養脾,可艾灸脾經太白穴。
如果能在脾經當令時***上午9點~11點***內艾灸,效果更好。
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濁,二者為氣機升降的樞機,養脾之升要同時養胃之降,可配合艾灸胃經足三裡穴,以健脾養胃,化溼理氣。
大暑天飲食牢記四大養生原則
一、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溼,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溼氣侵入人體,而外溼入內,使水溼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
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溼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二、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三、新鮮乾淨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
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胡蘿蔔、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四、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
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大暑節氣的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