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名家書法篆刻作品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6日

  篆刻藝術,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製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篆刻興起於先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篆刻書法簡介

  早在殷商時代,人們就用刀在龜甲上刻“字”***即我們現在稱為甲骨文***。這些文字刀

  鋒挺銳,筆意勁秀,具有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戰國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稱為“璽”。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璽”為天子所專用,大臣以下和民間私人用印統稱“印”。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稱“璽”或“寶”,官印稱“印”,將軍用印稱“章”,私人用印稱“印信”。

  篆刻的「篆」字,古時寫作「瑑」,從玉字旁。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紋,都叫做“瑑”。後來竹帛成為通行的書寫用具,於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為“竹”。其實在古代凡屬於雕玉、刻石、鏤竹、銘銅的範

  圍,都可稱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了秦始皇時,將全國書體作綜合整理,書分八體,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書時,稱為“繆篆”,從此便明定篆書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型。唐宋之際,由於文人、墨客的喜好,雖然改變了印章的體制,但仍以篆書作印,直到明清兩代,印人輩出,篆刻便成為以篆書為基礎,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現疏密、離合的藝術型態,篆刻也由

  廣義的雕鏤銘刻,轉為狹義的治印之學。而此治印之學也有人直接稱為“刻印”、“鐵筆”、“鐵書”、“刻圖章”等。

  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端午節、中國書法、中國篆刻、中國剪紙、中國雕版印刷技藝、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龍泉青瓷傳統燒製技藝、媽祖信俗、南音、南京雲錦織造技藝、宣紙傳統制作技藝、侗族大歌、粵劇、格薩***斯***爾、熱貢藝術、藏戲、瑪納斯、花兒、西安鼓樂、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呼麥等22個專案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辦公室牆上掛什麼書法作品
傳統美德書法作品
相關知識
傳統名家書法篆刻作品
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精選
白鶴書法篆刻作品展
曾翔書法篆刻作品
第十一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欣賞
第十一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欣賞
第十一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
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精選
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
傳世名家書法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