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新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9日

  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各大高校紛紛開展以來,在近30年的時間裡得到了蓬勃發展。各高校基本設立了面向所有在校大學生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並通過各種方式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新》

  【摘 要】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開展以來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本文介紹了四種新的心理諮詢治療技術***音樂療法,電影療法,繪畫療法,素質拓展訓練法***的起源、作用機制,並對高校運用這四種新方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可行性進行了闡述,從而為高校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新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問題

  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各大高校紛紛開展以來,在近30年的時間裡得到了蓬勃發展。各高校基本設立了面向所有在校大學生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並通過各種方式開展了一系列工作。比如開設了以大學生心理問題預防和心理知識普及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了各類專題講座、心理遊園活動;實施了以全面瞭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為目的的心理健康測查和以大學生心理問題矯治為主要目的的心理諮詢等。它們都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各高校還擁有一批專業素質較高,綜合能力較強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他們通過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了全面提高。然而儘管如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重預防、矯治輕發展,重理論知識講解輕實際操作,工作開展方式單一……

  雖然傳統的課堂教學對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心理素質起到積極作用,但當大學生面對發生在實際情景中的心理問題及出現的心理危機時,仍不知如何處理。大學生求新、喜聞樂見的特點使得他們對枯燥乏味的理論教學有一定的牴觸、排斥心理。因此,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探求新穎的、引人入勝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對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義。

  二、幾種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又稱音樂治療***Music Therapy,MT***,是一門集心理學、音樂學、教育學、醫學等學科在內的邊緣交叉型學科。國外對音樂治療的公認定義是:音樂治療是一個系統的干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音樂治療師通過運用各種音樂體驗及在治療師、治療物件之間作為動態的變化力量發展起來的關係,來幫助治療物件達到健康的目的。它包含三要素:治療物件,音樂,治療師。音樂療法分個人音樂治療和集體音樂治療兩種治療形式。上世紀50年代音樂療法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新興學科並於80年代傳入我國,目前已逐漸被用於醫學、心理學領域,其他領域還鮮少使用。

  音樂療法以患者的自我意識為基礎,治療師藉助音樂的力量對患者加以引導,達到恢復健康的目的。醫學領域的音樂療法主要結合藥物治療,輔以音樂工具,通過音樂直接作用於人體大腦中樞神經從而對人的情緒實施影響,進而對人的生理機能產生作用。心理學領域的音樂治療有兩種實施方式:一是以語言為主、音樂為輔,對人的心理進行干預;二是以音樂為主的音樂欣賞、音樂聆聽、音樂創作等,同時結合語言引導人自我放鬆,進行意想,舒緩情緒。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音樂療法具有可行之處。大學生愛好音樂,具有一定的音樂素養,樂於接受通過音樂達到教育目的的方式。音樂治療主要以心理髮展而非心理治療為目的,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問題改革相一致。另外,大學生人數眾多,集體方式的音樂療法可以擴大接受心理教育的受眾範圍。

  2.電影療法

  電影療法***Film Therapy,FT***是由英國著名心理醫生貝爾尼·弗德爾發明創立。他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發現電影具有治療心理問題的神奇功效。此方法目前在歐美國家已得到廣泛認可和運用。我國對電影療法的研究和使用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

  電影療法是電影心理學的一種治療技術手段。它通過治療師引導治療物件觀看有針對意義的心理影片,讓患者在觀看的過程中找到與影片共鳴之處,從而改善自我心理狀態,克服心理障礙,達到恢復心理健康的目的。不同影片具有不同的心理學意義,實施電影療法的關鍵是治療師依據治療物件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引起他們共鳴的影片。治療師可通過團體方式引導大家在觀影之後進行自我感悟、相互討論,在互動過程中產生共鳴,昇華情感。目前比較優秀的、使用廣泛的心理學影片有:《美麗心靈》、《愛德華大夫》、《沉默的羔羊》等。

  電影療法可用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有三:第一,大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對晦澀的心理學電影較易理解。第二,看電影是年輕人休閒、娛樂的主要行為方式之一,深受大學生喜愛。寓教於樂的方式與傳統的課堂式教學相比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三,電影療法操作簡便,易於施行,受眾範圍廣。

  3.繪畫療法

  繪畫療法又稱技藝療法***Drawing Therapy,DT***,起源於20世紀初對精神病藝術家的研究。在我國,繪畫療法主要被用於智障型、失語型、自閉型等缺乏社交能力及社交技能人群的研究與心理治療,對治療情緒上的焦慮和抑鬱問題效果尤佳,在一般人群中的使用不多。

  繪畫療法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為理論基礎,與著名的羅夏墨跡測驗、主題統覺測驗一樣,都運用了心理學中的投射技術。不同的是繪畫療法以非語言的繪畫為工具,繪畫者通過創作將自我潛意識的、不被感知的、受壓抑的內心衝突投射至自我創作的圖畫中,並在創作過程中得到情緒上的紓解和內心的滿足,從而達到心理診斷及心理治療的目的。繪畫療法的核心概念包括象徵、轉移及投射。由於繪畫是距離人類意識最近的一種表現形式,圖畫中的每個部分都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但是繪畫又具有主觀性和模糊性。繪畫藝術大師Robin認為:“人類的思維和心理活動大多是呈視覺性,而繪畫藝術療法正是運用可檢視畫去呈現來訪者的內心世界,通過來訪者對可檢視畫的表達和思考,從而達到認識和解決問題的目的。”

  繪畫療法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運用頻率不高。目前學校心理諮詢使用較多的有沙盤療法,又稱箱庭療法。與沙盤療法相比,繪畫療法不受地點、環境、實施工具的限制,對治療物件的繪畫技能不做要求,操作簡便、易行。另外,繪畫療法亦可採用團體形式,這對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廣泛使用提供了重要條件。

  4.素質拓展訓練法

  素質拓展訓練***Outward-bound***最早起源於戰爭和戶外,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戶外體驗式教學模式,它具有體驗式、開放式、探險式、求新式等多種特點。素質拓展訓練的雛形是二戰期間對海員海上求生能力的訓練,後來增加至體能、人格、管理等方面的訓練,訓練物件也逐步擴大到軍人、企業員工、學生等群體。素質拓展訓練於上世紀90年代末期引入我國,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裡得到了蓬勃發展並被廣泛用於軍隊、醫院、企業等社會組織中,學校不常使用此方法。

  素質拓展訓練是指導老師通過專門針對受訓人員特點、問題及要求而精心設計的素質拓展專案,運用團體方式讓受訓人員在訓練過程中體驗、感悟、昇華,培養他們團體協作以及人際交往的能力,增強他們堅強的毅力及耐挫力,提高他們自我分析的能力等。“自然理念”是素質拓展訓練的重要理念。它強調自然的、現實情境中的訓練,主要分水上、場地和野外三種課程型別,每種型別訓練的主要內容和目的不一。總體來說,素質拓展訓練是一種培養各種積極人格品質的體驗式教育方式。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素質拓展訓練雖受一定的場地、設施限制,但素質拓展訓練所具有的主動參與性、情境性、自我教育性、個體差異性等特點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具備的。作為年輕一代的大學生喜歡探新,具有冒險精神,熱衷於有趣味性的、挑戰性的事物。素質拓展訓練中的“穿越電網”、“孤島求生”、“相依為命”、“車輪滾滾”等專案能帶給大學生在其他訓練和教學課程中不能體驗到的感受。另外,相較於個體心理諮詢,以提高群體而非個體的基本心理素質,以解決普遍的、發展性的心理問題而非個體的、非差異性的心理問題為目的的素質拓展訓練與大學生群體成長特點、心理需求相一致。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上述四種心理治療方式具有五個共同點:簡便、易操作,寓教於樂,團體互動性強,貼近大學生心理,受眾廣。它們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新的教育方式提供了可行性條件。基於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摒棄工作中持有的輕發展重治療、輕能力重干預的錯誤觀念,結合傳統的教育模式,探求大學生喜愛的、符合其心理成長特點的、高成效的教育方式。音樂療法、電影療法、繪畫療法以及素質拓展訓練法可以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式,可以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去新活力。

  參考文獻:

  [1]鄭玉章,陳菁菁.音樂治療學的定義、形成及其在中國的發展[J].音樂探索,2004***3***:91- 94.

  [2]嚴虎,陳晉東.中國民康醫學[J].2011***9***:2173-2175.

  [3]楊眉.用電影文字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法的探討[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09,19***8***:992-993.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有關心理學應用的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分析論文
相關知識
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新論文
電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論文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探討論文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探討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探索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探析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報告論文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報告論文
論新時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