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考複習資料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9日

  同學們要想要在中考中獲得地理的好成績,需要多看書,多總結。今天,小編整理了,以供考生複習。

  ***一***:較強冷空氣來襲

  中央氣象臺今天釋出未來10天天氣趨勢預報。預計26-29日,將有一股中等偏強冷空氣自北向南影響中國,帶來一次較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過程,部分地區有降水;這次冷空氣過程對改善中國中東部部分地區的霧霾天氣有利。

  未來4-10天具體預報如下:

  25日08時至26日08時,華北北部、東北等地將為陰天,部分地區有小雪;南方地區將為晴到多雲天氣。

  26日08時至27日08時,西北地區東部、華北、東北、黃淮等地將為陰天,部分地區有小雪;江南、華南等地為多雲天氣。

  27日08時至28日08時,華北東部和南部、東北、西北地區東部、黃淮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弱的降雪,並有4級左右偏北風;南方地區為多雲間陰天氣。

  28日08時至29日08時,江淮及其以北地區有4-6級偏北風,氣溫下降;西南、江南、華南等地陰有小雨***雪***;渤海、黃海海域有6-8級偏北大風。

  29日,西南地區東部、江南、華南等地有弱的降水,氣溫下降;東海、臺灣海峽及南海北部海域將有6-7級大風。

  30-31日,北方地區將為晴到多雲天氣,南方則以多雲天氣為主。

  ***二***:印度洋地震的警示

  印度洋最近發生的強烈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現已造成7萬餘人喪生。此次災難給我國帶來哪些警示?記者採訪了中國地震局震災應急救援司司長黃建發和國家臺網中心副主任張曉東

  此次海嘯不會波及到我國

  記者:此次地震為何能引發巨大的海嘯?海嘯會不會波及我國?

  答:事實上,並不是所有海底地震都能引起海嘯。據統計,在1.5萬次海底構造地震中,大約只有100次能夠引起海嘯,地震海嘯的產生一般需要三個條件。一是震源斷層條件:如果震源斷層表現為傾滑,就可能引起海嘯。二是震源區水深條件:深水區比淺水區易於產生海嘯。三是震級、震源深度條件:一般震級大於6.5級、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內,可產生海嘯;震級在7.5級以上,震源深度在40公里以內,可形成災難性海嘯。

  在滿足震源斷層條件和水深條件下,震級越大,震源越淺,海嘯級越大。而此次地震不幸滿足了這些條件,這是近40年來世界上最強烈的地震。

  雖然此次海嘯危害嚴重,但是主要影響的國家是印度洋周邊的東南亞國家和南亞國家,並不會波及我國,過多的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餘震主要發生在印度洋的孟加拉灣沿岸,分佈在距離震中1000公里的範圍內,對於太平洋沿岸影響不大。而且,我國周圍有日本島國,整個琉球群島這些島嶼的屏障,第二大陸架延伸縱深,這樣的話深海的海嘯傳上來之後,逐漸衰減掉了,不大會受到海嘯的影響。

  缺乏科學完善的預警機制是導致重大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記者:此次地震及海嘯已經造成了5萬餘人喪生,這個數字還在增長,為何會造成如此大的傷亡?

  答:主要有四個原因:首先,災害本身規模巨大。這次罕見的巨大地震產生罕見的大海嘯,波浪高達數十米。這種“水牆”內含極大的能量,它以噴氣式飛機的速度沿海洋運動,衝上陸地後會造成巨大破壞。

  其次,災害發生突然。地震發生在早晨,約半個小時後,每秒200米速度傳播的海底波動就到達了蘇門答臘島亞齊省海岸,約1個小時後就在泰國普吉島登陸,兩個半小時後殃及印度和斯里蘭卡乃至索馬利亞。

  第三,受災的地區大多是人口稠密或者旅遊者聚集的地區,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第四,受災的地區普遍沒有建立科學完善的預警機制。由於印度洋很少出現海嘯,沿岸國家防範意識不強。

  我國境內出現了一些異常現象,屬地震中的同震現象,發生地震海嘯的可能性不大

  記者:現在,一些媒體報道我國境內出現了一些異常現象,比如重慶地區出現水庫水面暴漲一尺等等,這些是否與此次印度洋地震有關?

  答:一般來說,震級較大的地震會出現明顯的同震現象。地震在地殼中形成面波,由於震級很大,這些面波傳到中國後,雖然距離在2000公里以上,但是還會有一些影響,比如會出現一些無風起浪、井水振盪的現象。這是自然的物理現象。

  記者:此次海嘯發生在很少出現海嘯的印度洋地區,這是否也表明,我國沿海地區將來也有可能出現大規模的海嘯?

  答:我國與印度洋沿岸的地理特點不同,受海嘯威脅的可能性也很不相同。

  我國海岸線綿長曲折,海區海水一般較淺,渤海平均深度18米,黃海平均深度44米,一般不產生地震海嘯,大洋海嘯對其沿岸也無影響。東海平均深度340米,南海平均深度1200多米,具備海嘯發生的深度條件。但是我國海區大部是淺水大陸架地帶,該帶平緩寬闊,外圍又有成串的島嶼、暗礁環繞,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不利於地震海嘯波的傳播。而且,中國海區一般沒有現今活動的板塊俯衝帶和海溝構造,近代垂直差異運動表現不強烈。已發生的地震震源斷層多為走滑型,所以大多數地區發生地震海嘯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臺灣島附近海域,兩個海區海水相對較深,海底摩擦力較小,是產生地震海嘯的危險地段,發生在菲律賓海、琉球海溝的地震海嘯可能傳播過來,其沿岸是大洋地震海嘯影響的可能地區。

  據歷史記載,我國曆史上曾發生10次“海水溢”的現象,基本上都發生在長江口以南海區,其中僅1867年臺灣基隆北海中地震發生的海嘯,造成了災害。

  要建立海嘯及災害性氣候預警機制,提高應對突發災害事件的能力

  記者:這次災難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啟示?

  答:啟示是多方面的。首先,要重視建立海嘯以及災害性氣候預警機制。這一次,如果印度洋沿岸國家建立了海嘯預警機制,那麼很多傷亡都是可以避免的。由於地震震中在海底,波動傳遞到海岸一般需要20分鐘到兩個小時,如果當地居民組織得力,這段時間足夠人們逃生。

  其次,在災難預防方面,要改變觀念,防患於未然。此次地震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非常罕見,是一次小概率事件,但是往往小概率的事件會產生重大的災難。去年12月發生在伊朗巴姆的地震也是一次小概率事件,但卻毀掉了一座儲存了2500年的古城。

  第三,必須加強對公民的教育,提高他們應對突發災害事件的能力,在關鍵時刻,這種能力可能就意味著生命。

  ***三***:我國成功發射兩顆探測衛星

  新華社太原9月9日電***記者奚啟新***北京時間9月9日7時14分,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同時將兩顆“實踐”六號空間環境探測衛星成功地送入了太空。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資料表明,“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飛行約11分鐘後,“實踐”六號A星與火箭分離;繼續飛行約1分鐘後,“實踐”六號B星與火箭分離。兩顆衛星均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實踐”六號A星和B星的設計壽命均為2年以上,主要進行空間環境探測、空間輻射環境及其效應探測、空間物理環境引數探測,以及其他相關的空間試驗。這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七十九次飛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連續第三十七次成功發射。

  這兩顆衛星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和航天東方紅衛星公司研製,衛星上的空間環境探測系統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為主研製。

  自1971年我國發射第一顆“實踐”號衛星以來,我國已研製發射6種型號的“實踐”系列衛星,星上探測儀器的技術性能和衛星的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從而推動了我國衛星遙感科學的創新發展,為提高我國空間科學探測和實驗以及空間技術試驗的水平做出了貢獻。


地理中考模擬卷及答案
地理必修知識點總結
相關知識
蘇教版地理中考複習資料有哪些
人教版地理中考複習資料有哪些
人教版地理中考複習資料提綱有哪些
地理中考複習資料
湘教版地理中考複習資料提綱
粵教版地理中考複習資料有哪些
2017人教版初中地理會考複習資料
上海初中地理會考複習資料
山東初中地理會考複習資料
2018年初中地理會考複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