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有責任心方法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父母要根據孩子所處的年齡,讓他們做自己分內的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便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有責任心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有責任心的方法

  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都容易發脾氣?因為父母幫他們做的事太多了。父母幫孩子做得越多,孩子可能越不懂感恩。因為他們會覺得父母為自己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別人沒做好時,他的脾氣馬上就來了。

  責任感必須從小培養,當孩子開始發展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時,就是家長培養孩子責任心的最佳時機。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就要鍛鍊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

  父母須記住一個原則:只要孩子能自己做的,父母就不要再幫他們做。從自己洗手,自己穿襪子,自己收拾玩具這些小事開始,一直到孩子自己決定上哪所中學,暑期報什麼補習班,大學報考哪些專業……父母都要逐漸放手,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做自己生活、情緒、時間、空間的管理者。當孩子遇到困難,父母可給予指導、建議,但不能替代,儘量尊重孩子的獨立意志。

  鼓勵孩子參與家務事

  真正的教育來自於生活,做家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之一。家長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是培養孩子對家庭責任心的第一步。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韋朗特曾經追蹤研究一組青少年達數十年,發現在童年期參與家務比較多的人,比參與家務少的人,成年後在人際關係方面有較好的表現,獲得高薪工作機會的可能性高四倍,失業可能性則少十五倍。此外,前者比較樂觀、有充實感,後者犯罪的可能性則比前者高。

  以前,每當家裡的印表機出故障、需要蒐集英文資料或出差前要先打出登機牌,我就會喊女兒幫忙。每當家裡新添傢俱,我的先生就會喊兒子平平幫忙組裝,因為他從小就做這些事,平平十六歲左右時,家裡再新買傢俱,他自己就能一邊看說明,一邊完成組裝了。孩子參與了家裡的事情,會感到自己為家庭做了貢獻,心中油然而生一種歸屬感和向心力。

  但是,孩子終究是孩子,意志和思維都達不到大人的水平,有的事也很難做得好。有的媽媽向我抱怨:“讓孩子做?她做10 分鐘,我要用20 分鐘去收拾她的爛攤子。”的確,孩子都是三分鐘熱度,剛才還信心十足地拍胸脯保證能做完,沒一會兒就厭煩了,玩別的去了。

  責任心是一點點培養起來的,父母既要對孩子有耐心,更要講究方法。讓孩子做一件事,並不是父母吩咐之後就不管了,而是要提供具體的指導,確保孩子做的事情是他能力範圍內的,逐步讓孩子摸索和掌握技巧,這樣才能減少“虎頭蛇尾”、“越幫越忙”的狀況。

  比如,家長可以先讓孩子“認養”一件家務事,洗碗、整理房間、倒垃圾、澆花都可以。家長定好“制度”之後,就要嚴格執行,賞罰分明。孩子想推諉或退縮時,父母應該堅定立場,讓孩子明白,分內的事,應該負責到底。自己的“王國”要靠自己管理。這樣,他們就不會認為,把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是減輕媽媽的負擔,這是在減輕自己的負擔,因為下次再用時,就會非常方便地找到。如果孩子沒有完成分內事,家長要根據事先定好的“制度”懲罰孩子,比如扣除零用錢。孩子也許一開始不習慣這樣,但只要堅持,習慣就會慢慢養成。而一旦習慣成自然,孩子的責任心就變內化在他們的心中了。

  無論好壞,承認孩子努力的成果

  在孩子參與做家務的過程中,無論做得好與不好,家長都要承認這是孩子努力的成果。雖然真實的情況是孩子越幫越忙:洗個碗,桌上地下全是水;拖個地,像在地上寫大字……但父母依然要肯定孩子的付出,讚賞孩子為家庭所做的奉獻,讓孩子心生“幸好有我幫忙”的快樂感覺。

  如果哪一天,你的孩子自告奮勇做了一道菜,即使並不好吃,做父母的你也必須做出吃得很開心的樣子。這不是虛偽,而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一種肯定。你不妨這樣說:“這菜味道真不錯,如果鹽放少一點兒味道會更好。”孩子聽你這樣說,就會很認真地想下次怎麼改進。但如果你說:“這麼鹹讓我怎麼吃啊!”孩子就很可能失去嘗試的興趣了。記住,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心中有“再做一次”的渴望,只有這樣,孩子的責任心才會不斷被鞏固。

  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後果”

  如果孩子做錯事或做得不太完善,哪怕事情再小,父母都應讓孩子負起責任,讓他們學會自己承擔後果。比如說,如果孩子上學忘了帶課本,家長不要急著幫他送到學校,要讓他體驗到自己失誤帶來的後果。孩子不小心打碎鄰居玻璃、撞壞鄰居花盆,家長肯定要出錢賠給人家,但錢是家長代付的,孩子並沒有為錯誤付出代價。

  正確的做法是,家長需要和孩子討論一個雙方認可的方案,或者孩子同意每個月少拿一部分零花錢,或者多承擔一些家務比如刷一個月馬桶。為什麼必須這樣做呢?因為,如果每一次家長都是出錢幫孩子解決問題,卻不要求孩子負責,孩子就會這樣認為:反正爸媽會幫我解決、我做錯也沒有關係。有了這樣的態度,孩子肯定還會繼續犯同樣的錯,責任感很難建立起來。

  一旦孩子面臨處罰,家長應鼓勵孩子坦然接受與面對,不能因為害怕責罰而逃避、說謊。孩子承擔責任是需要一定勇氣的,勇氣來自於孩子對家長的信任。也有家長認為孩子還小,犯點錯不需要負責,自己幫孩子善後。他們這樣貌似愛孩子,實際是把孩子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讓孩子無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習慣性地推諉責任,為自己找藉口,很難受他人歡迎。

  教育孩子有責任心的建議

  1、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我們要儘量營造寬鬆、和諧的師幼關係。比如真心地跟孩子作朋友;多采用徵詢、商量的口吻跟孩子交流;彎下腰去跟孩子對話;尊重每一個幼兒;善於傾聽幼兒的心聲;多采用啟發、誘導的方式去鼓勵幼兒活動;相信他們的能力;不批評指責幼兒等。持有這種心態和理念,幼兒就會逐漸形成自尊、自信、民主、和諧等良好處世習慣。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力圖讓幼兒意識到他們自己生活的意義,他的行為能為他人帶來影響,讓他感到自己為人所屬,獨一無二,對父母重要,對夥伴重要,對老師重要,從而產生自豪感和責任心,即讓幼兒感到自己對爸爸、媽媽,對周圍夥伴和老師都有一種責任感。

  幼教資訊每日新鮮送,敬請新增博愛人微信491870101

  2、給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

  在教育活動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找機會讓幼兒充當有意義的角色,使他感到自己的行為對別人產生的重要性,同時也培養他們戰勝自己的弱點,增長各種能力的自信。比如讓孩子輪流擔任老師的助手,每天安排1-2人做分發玩具、收交作品、佈置或清理活動場地、為花草澆水、給魚缸換水、擺放課桌凳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還比如中班開始讓孩子學著自己穿脫外衣併疊整齊放好、保持環境衛生、自己整理書包等,以此來鍛鍊他們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對這些活動孩子們都很願意參加,並會為日益增長的能力感到自豪。當然在做事之前,老師須先教給孩子具體的做事方法,講明注意事項,然後放手讓他們去做。在孩子做事的同時老師要適時鼓勵,對其好的表現要及時誇獎,小孩子熱情很高,我們要相信他們的能力。事實證明:孩子天生充滿自信,很多時侯可以勝任。又比如我們還通過遊戲、故事中的角色表演等讓孩子逐漸懂得:在這個世界上,自己一方面要享受別人對自己的養護、教育和幫助,另一方面還負有許多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一個不盡社會責任的人是一個對人類無益的人,而一個不會做事、無能為力的人是不受大家歡迎的。要鼓勵孩子從小融入集體,有主人翁意識和集體觀念,作為集體中的一員要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也就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生活的意義,看到自己的行為能為他人帶來影響,從而生出自豪感和責任心。

  3、瞭解孩子在家裡的表現,讓家庭也負起責任

  教育強調教育者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幼兒園只有與家庭聯手,做到家園共育,幼兒教育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在一些發達國家裡,家長普遍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這樣做不僅是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也是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還可以鍛鍊孩子的意志。而我們的情況是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裡生活條件優越,很多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自私任性,懶惰而無能,就像溫室裡的花朵,稍微遇到些風雨就經受不住,更談不上自理自立,也不知責任感為何物。事實上,孩子做事沒有責任感,主要原因是父母過分溺愛、過分照顧孩子,剝奪了孩子擔任責任的機會。因此,我們教育幼兒在家裡面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起床,自己洗漱,自己吃飯,自己脫衣服等,同時要求家長配合老師工作。教育家長要對孩子有信心、還要有耐心,也不要害怕“苦孩子”,一定要多給孩子鍛鍊的機會,決不能事事包辦代替。越來越多的家長明確了意識:訓練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生存能力、責任心等綜合素質,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就這樣,在幼兒責任心的培養上,家庭這個主戰場也負起了自己的責任。

  綜上所述,自理自立、角色服務等是培養孩子基本責任心的主要途徑,只有當孩子對自己切身的種種事情都能負責到底的時候,才能進一步要求他對其他的事情負起責任。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做事,平時有意識地分派給孩子一些事情做,並教孩子認真去做,善始善終,這樣一點一點培養,孩子就會形成必需的責任心。責任心要從小培養,家長和幼兒園教師絕不能漠然視之。孩子有沒有責任心,不僅是對他個人、對家庭甚至以後對社會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天的兒童就是明天世界的主人,兒童強則國強,只有我們這些為人師、為人長者都來相信孩子、鍛鍊孩子,我們的孩子才會成為對社會有意義的、充滿責任感的人,我們的明天也才會更好。

  教育孩子有責任心的法則

  責任感是養成的。

  責任感是養成的。《青少年教育的愛與邏輯》一書中有這麼一節,叫做“教不會、養得成的責任感”,作 者在其中這樣寫道:“責任感不是家長通過訓話、威脅或恐嚇能傳遞給十幾歲孩子的。隨責任感而來的還有自 尊感,兩者都是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的意識,是孩子通過自己的能力培養出來的品質,家長必須給孩子機會,讓 他們決定自己的行為,即使是犯錯誤的行為。”總之,父母應該創造機會,讓孩子自主地養成責任意識。

  給孩子留一定的餘地。

  給孩子留一定的餘地。我見過許多家長,他們的孩子都是十幾歲。房間總是亂七八糟,這讓父母很是苦 惱。“地板上的東西多得都要沒過膝蓋了,”家長們告訴我說,“幾個星期前吃過的盤子、喝過的杯子都還 在。那我還要不要堅持原則?要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再怎麼說是在我家裡啊。”

  說得對,既然是在你家裡,就應該堅持你的原則,要求孩子把房間打掃乾淨。也就是說,凡事要有底線,不過也要給孩子留有餘 地。如果孩子在上高中,是學校拉拉隊的隊長,這一天剛結束學校裡的訓練,回到家裡還要做3個小時的作業, 父母卻對她說“把房間打掃乾淨,現在就做”,這未免有點過分。

  在我們看來,比較有效的方式是讓孩子每週打掃一次房間,堅持下去,而且和某個活動掛鉤。例如,家長可以這樣規定:“只有把房間打掃乾淨了,週五 晚上才可以出去玩兒。”

  適當懲罰。

  適當懲罰。如果孩子沒有打掃房間,週五晚上自然不能出去。我們就碰到過這樣一些十幾歲的孩子,和中 心預約見面,結果自己卻忘記了,雖然後來家長讓補上,但輔導費用的一半甚至全部卻要他們自己掏錢。這就 是不負責任的後果,家長應該讓孩子接受類似的懲罰。

  給孩子發言權。

  給孩子發言權。父母在給孩子交代家務事的時候,可以讓他們先進行選擇,這樣年齡小一點的孩子會覺得 自己得到了優待,而青春期的孩子則會覺得大人是尊重他們。

  如果家長想讓全家人集體出去做志願服務,也可 以讓十幾歲的孩子選擇要去的地方。一般來講,孩子在整個青春期都比較羞於表達,怕因為發言而當出頭鳥, 所以父母一定要創造機會,讓孩子有發言的自由,體現自己的價值。

  培養家庭之外的責任感。

  培養家庭之外的責任感。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十幾歲的孩子都需要在家庭之外的某個場合證明自己的責任意識,方式嘛,可以是擔當一個固定的職位、做臨時保姆、擔任某個俱樂部的領導或者每週做一次志願服務。

  家長可以讓孩子自由選擇地點,但一定要督促孩子堅持不懈地做下來。幹工作也好、當志願 者也好,都能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職責的數量隨孩子年齡增長而增多。17歲的女孩子完全能夠自己洗衣服,如果不會,也應該開始學習,畢 竟一年之後上了大學也必須要自己動手。青春期的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必須學會安排日程、管理財務,把自己 照顧好。父母在孩子的這一階段要靈活機動地為他們增加職責數量。

  將責任感與回報掛鉤

  將責任感與回報掛鉤。十幾歲的孩子一天天在長大,所以享受的權利也應該逐步增加,當然條件是他們有 資格獲得這些權利。比如說,17歲的孩子可以比14歲的孩子睡得晚,如果他們比較懂事的話。

  如果孩子表現得 理智且負責任,說明他們值得信賴,父母可以給他們更多的信任。我們在上文中說過,父母對孩子信任越多, 孩子就會表現得越值得信任,因為他們渴望獲得機會來證明自己的責任感。

  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最關鍵的是持之以恆。如果父母只是偶爾要求孩子打掃一下房間,那麼孩子肯定不會 記在心上;如果孩子一年中只參加志願活動一兩次,那他們也就沒有機會充分實現自己的價值。

1.以責任為主題的演講稿3分鐘

2.責任重要性的名言警句

3.關於責任的勵志文章

4.名人名言勵志責任名言

5.關於責任的經典語錄大全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不要早戀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有擔當
相關知識
如何教育孩子有責任心方法是什麼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方法是什麼
如何教育孩子誠實待人方法是什麼
如何教育孩子成人成才方法是什麼
如何教育孩子勤儉節約方法是什麼
如何教育孩子獨立自立方法是什麼
如何教育孩子不要驕傲方法是什麼
如何教育孩子有責任感
如何教育孩子的責任心
教育孩子學習的好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