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黃疸的治療
黃疸主要就是膽紅素的影響,只要加快膽紅素代謝,黃疸飆升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的文章,歡迎閱讀!
生理性黃疸
足月兒:出生後兩、叄天內達到高峰,約一星期後肉眼就看不見。
早產兒:出生後五、六天內達到高峰,約二星期後肉眼就看不見。
看護注意
透過觀察膚色變化***在光線充足處***,可瞭解新生兒黃疸的程度。「因黃疸發生時,會先從眼白開始,再來才是面板,出現順序是頭、軀幹、大腿、小腿***黃疸煺去的程度則是從腳到頭***」,如果連小腿都黃黃的話,表示黃疸指數愈高,約在15mg/dl以上,她提醒,這時需要返院檢查,接受抽血以檢驗血液中膽紅素濃度,以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的處置,如照光處理或是交換輸血。
以照光處理為例,有的媽媽以為自己在家照日光即可,不需要住院,其實照光是以特定波長的藍光照射,使未接合型膽紅素轉化成無毒性的異構物,並進一步由尿液及膽汁排出,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多數寶寶是屬於生理性黃疸,只要吃得好、體重正常增加、大小便正常***大便顏色請參照兒童健康手冊所附的嬰兒大便卡」7、8、9號***;一天尿溼的尿片至少六片以上,小便顏色清澈***無青、褐色物質***,媽媽就不用太擔心。但若合併有以下現象:軟弱、愛睡、吸吮力減弱、嘔吐、厭食等;或寶寶大便呈灰白色、或是腹部有腫塊時,可能是病理性黃疸的前兆,請立即送醫檢查和治療。
小兒黃疸 餵母乳與黃疸的關係
不少人認為寶寶黃疸指數高是因為喝母乳的關係,其實是要視發生時間而定:
早髮型:餵母乳的嬰兒在出生一個禮拜之內,膽紅素值常會徧高***可能比非母乳哺育者還高***,可能與餵食方式有關,因寶寶剛出生時喝的母乳量不足,寶寶喝不夠,體重增加不佳,使得體內的熱量不足、水分不夠。當體內因脫水而無法讓腸道蠕動排出胎便,又使腸肝迴圈吸收了胎便中的膽紅素,才使黃疸指數上升。
改善方式:增加哺餵的次數,最好以親餵方式,讓寶寶的吸吮刺激媽咪的泌乳機制。
遲髮型:有的寶寶一個月大仍有黃疸,可能因母乳中某些成分會影響膽紅素的代謝,使得黃疸持續時間較久,但指數不高,且造成核黃疸的機會也不大。這時,確定寶寶的健康狀況良好,且排除病理性塬因***尤其是肝膽疾病***,只要持續追蹤黃疸指數在安全範圍內,即不需過度擔心。
改善方式: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但若黃疸指數過高,可考慮停餵母乳一至兩天,即可使黃疸迅速降低,之後再重新餵食母乳。
小兒黃疸 注意大便顏色‧即早發現膽道閉鎖
是指因膽道病變,造成外膽管管腔封閉,無法讓膽汁順利排出體外,如果不及早在60天內診治***接受葛西氏手術***,膽汁鬱積在肝臟,嚴重者可能在一、兩個月內造成肝硬化,使得寶寶必須要換肝。
主要症狀有黃疸持續兩週以上、便便顏色呈灰白色***如嬰兒大便卡上1~6號***或從黃色變得越來越白、右上腹腫大***因肝臟腫大***等,若寶寶有這些症狀需儘快送醫進行抽血等檢查。張思玟醫師提醒,膽道閉鎖雖然是嚴重且可能致命的疾病,卻可因為及早發現而及早治療。在60天之內進行葛西氏手術,成功率***即膽汁順利排出***將近九成;若拖到叄個月以後,約只有36%的成功率。
母乳性黃疸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