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拳的簡介
擺拳,是一種橫弧線運動的拳法,其攻擊特點都是從側面攻入,有進攻力量大、擊得較遠等特點。擺拳練法比起直、勾二拳容易,這是因為人們都有本能性的兩手橫舞習慣,即使從來都沒練過搏擊術的人,都會本能地使用。比如扇耳光,就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擺勁動作。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在民國時期,川西有位綽號“朱貫捶”的人,跟師父習武時頭腦不靈活,幾年苦練毫無成績,被師父派到糶米行幹苦力,專門從事用鬥裝米。過去裝糧的鬥有大小,40、50、80斤不等,來買米的在櫃上交了錢,這邊就用鬥裝米。這朱貫捶習慣用右手抓住斗柄,向米堆中一挖即裝滿,然後提起就倒到買米者的口袋中,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停地做這一動作,練出了右臂大力。後來在成都青羊宮打擂,僅憑這一動作,一路過關斬將,直打到銀章時,才被後來觀看多場的武林高手識破“他僅此一個橫插!”此時才落敗下來位居第三名。從此後,武林中人送雅號叫“朱貫捶”,一般武林中人都難承受他的貫捶。練出這一絕招,並非師父之功,而是在平時生活勞動中養成的習慣。假如說他的這一習慣,能加以科學訓練,配合好其他拳法組合運用的話,你能想象得出他的威力嗎?
從這一事例中,我們就知道擺拳是相當容易掌握,而且也是最容易練出相當威力的一種拳法。但是,人們往往容易將擺拳和平勾拳、側勾拳混淆,受西洋拳擊中擺拳打法的影響,使擺拳的出拳動作姿勢受到限制。拳臺上為安全起見,擊打點是以拳面為主,此部受拳套較厚的海綿保護,擊打在對方身上,不會產生多大的滲透殺傷力;而我國傳統性的擺拳多以掌根和拳凸第二指關節為擊打點,殺傷力相當大,若擊中對方頭部,一般都會造成死亡。同時這也是造成一些人將擺拳與平勾拳、側勾拳混淆的原因。勾拳的屈肘角度不得大於130度,而擺拳的屈肘角度至少不能小於150度,只要清楚了這兩點的區別,就能清晰地判斷勾拳和擺拳的打擊動作了。
一、擺拳的基本技術
擺拳是從側面偷襲對手的拳法,打擊部位以對手臉側、太陽穴、耳門、頸側動脈部,或面部、後腦為主,稍低則可擊後腰、兩肋、肩背等部。使用時的戰術以聲東擊西為主,一般以要其他拳法、腿法作為引手,再發一突襲。擺拳動作快,但要求腰部發力很好地配合,以增強出拳的力量。基本技術練法分為前手擺拳和後手擺拳兩種。
***一***前手擺拳
以左側實戰姿勢為例:首先左腳向左側閃步,同時,左臂稍向前伸,隨即藉助腰部轉動的爆發力向右弧形擺擊,身體重心移至左腳,右腳成後點步。然後左拳富有彈性地弧形收回,目視前方。
出拳時,肩關節肌肉要放鬆,拳由直線轉為弧形要迅速圓滑,擊中目標的瞬間手臂緊張有力,帶有“抽”的意味。如果攻擊對方腹部,上體可向右傾或向右跨步,以降低重心,便於打擊。至於拳部的擊打點,應該以拳心為著力點,在一觸敵體的瞬間,猛地轉動拳面,肘關節上翻,以增大攻擊效果。
***二***後手擺拳
以左側實戰姿勢為例:首先左腳側閃步,同時,右腳蹬力前送,在轉髖左旋腰之際,右拳隨身體重心前移至左腳,肩、肘、手臂往前送,突然向左前弧形擺擊而出,待拳剛擺至定位的瞬間,肘關節上翻,力點轉至拳面上,上體略向左俯。然後右拳輕怏而富有彈性地以弧形收回至原勢,目視前方。
後手擺拳的發出,要充分利用腰髖勁,後腳跟和後肩必須配合出拳作扭轉。而身體重量則落於前腳以穩住前半身的重心,並以前腳掌為支撐點以提高後半身的扭勁,且凝聚全力於拳面,發拳於瞬間。在後拳的突擊時,應借身體的扭力,且使後腳前移數寸,以強化攻擊力。
***三***注意要領
1.在練習之初,一定要掌握好出拳的順序、力度,動作正確。擺擊時由於弧度較大,其旋轉力較k,容易造成身體失去平衡,而且易造成肩、肘關節在強大的拉力下脫臼。所以要注意發拳時以身體轉動力催動拳力,不能僅憑手臂之力揮動。
2.擺拳的直臂,並非像直拳一樣拳臂伸直,實際肘微彎,只是沒有勾拳的肘彎角度明顯。肘臂太直時,不但沒有擊打力度,而且一旦反彈力過大,就會震傷肘、肩關節。
3.前、後襬拳多是連續性的出擊,兩拳所擊出的終點要以本身中線為準,開初練習不要用力太大,只要輕快地做熟動作,體會身體各部的用力和運動力就行了。
二、擺拳的強化訓練
前、後襬拳是以實戰架勢來劃分的。左架左拳在前時,左拳即為前手擺拳;右架右拳在前時,右拳則稱前手擺拳。凡在後的護頜手若出擺拳,則為後手擺拳。前手擺拳多為攻破對方防線的唯一手段,而後手擺拳則為重擊拳,摧毀力量大。從整體觀念來說,擺拳就是利用身體的側擺和轉動帶動肩、臂的擺動來實施攻擊的力量型拳法;要使擺拳達到無堅不摧、神鬼莫測,就必須通過有條件的科學訓練。
***一***結合步法身法的擺擊練習
1.滑步左右擺拳
以左側實戰姿勢開始,向前滑進一步,同時,前擁身右抒,左拳向前擺擊出。接著,右腳向前上一大步,在體左擰之際,左腳蹬力前送,右拳向前擺擊而出。動作不停,左腳墊步前滑,上體開始右旋收右拳,待右腳落步之際,左拳借旋身之勢向前擺擊出。
以上幾個動作是連續性的擺拳練習,結合前進的步法,步步緊逼而出,按這種方法反覆進行練習,以求達到更靈活,出拳更具力量。每天要求自己必須練上述動作50~100組。
2.下閃右擺拳
以左側實戰姿勢開始,左手上架於頭頂,同時,兩膝下蹲作下閃;緊隨前移左步,抬身而起,隨左擰身右拳向前擺擊。
如果練下閃左擺拳,方法與此相同。練習時兩腿伸屈要靈活而富有彈性。這種方法是為防守反擊製造條件,左右側練得運化自如,於實戰中自有妙用。除上述練法之外,還可以左右閃步,退步下閃繼追步進身等進行左右擺拳的練習,以及配合直拳、勾拳進行組合性練習。
***二***擺拳的發力練習
1.擺拳的發力,是靠腰部的轉動來完成的,身體正直伸立,兩腳平行開襠,右臂前伸,左拳立臂護於頜下,有意向左轉動腰部,右腳前掌蹬地,在轉腰帶動右臂向左擺的瞬間,肘關節上翻,拳眼內旋。如此反覆練習體會其中的發力。左拳擺法與右擺拳要領一樣,每次每拳連續運動50~100次為宜,動作不能過快和過慢,以自己感覺適宜即可。
2.在空手練習的同時,還可以輔以橡皮筋練習。將橡皮筋一端拴在樹幹上,另一端纏於右手中,高低依練習者身高而定。以開襠步站立,臂前伸,橡皮筋的高低就以前伸的拳高為準,橡皮筋長度以拳與樹幹的距離為準,一般不得超過2尺。然後,以左旋腰之力帶動右拳向左擺,具體的運動法則與空手練法一樣。按此動作連續操作至100次後,換作左手握橡皮筋,要領與右手擺拳相同,只是站立姿勢換了方位而已。
***三***擺拳的沙袋練習
以左側實戰姿勢開始,前上左腳,同時,左掌前伸推動一下沙袋,隨即左腳側閃步,在左旋轉腰之際,右擺拳擊打沙袋中部,右腳蹬力加快身體向沙袋運動的速度。接著在右拳收回的同時,右腳向右側閃跨步,右旋擰腰,左腳前掌蹬地,左擺拳打擊沙袋中部,然後退步還原成起勢。反覆進行上述動作,力量先輕而後重。初打沙袋時最好不要用全力,將動作打順打熟後再逐漸發力,以防動作變形和骨關節受傷。每天按上述打沙袋的動作反覆練習50~100組。
***四***吊球練習
因為吊球的擺拳練習,主要是為了提高擺拳的出擊速度,所以,這種擺拳的打擊力度和動作就與空練和打沙袋有所區別。由於吊球比較輕,而且反彈性又大,用力過猛會將吊球打得反彈亂蹦,這時你用擺拳再度擊打時,不但擊不中,而且還會落空變形搞得手忙腳亂,這樣就不能達到訓練的目的。
開襠步站立於吊球前,距離以仲臂拳能擊中吊球為宜。開始一記一記地打,先用左擺拳打,將手臂伸直,拳距球二三寸,憑藉轉腰之力帶動左臂擺拳打吊球;旋轉幅度不宜過大,吊球彈出返回之際,再旋腰擺擊。至手乏力時再換右手練習,動作方法要領與左手相同。
***五***擺拳的打把練習
因為擺拳作為側面出擊的左右擊打拳法,至為簡單,沒有多少複雜動作變化,所以在使用擺拳時,自己的面部一線多暴露出空當。因此,擺拳不可單獨出現。打靶練習已基本接近於實戰,依靠打靶可鞏固完善擺拳的技術靈活性以彌補其自身的不足。
輔助者兩手各持一個腳靶,立臂於左右兩側,以不同的身位來引導練習者出拳練打。練習者在打靶的過程中,一手出擊,另一手必須守住中線,作好防護準備;打靶時的出拳要身體靈活,上伸下沉,左閃右避,前進後退,配合一些虛晃動作,配合輔助者的引逗作擊靶訓練。可按照直拳打靶的訓練方法,以固定靶位、活動靶位、實戰靶位進行反覆練習運用。
三、擺拳的實戰用法
擺拳用於實戰以力大勁猛而著稱。擺拳雖不能單獨運用,但在其他拳法、腿法的輔助掩護下,可發出致命的一擊;而且,擺拳也是其他拳法、腿法的開路先鋒。這裡,我將擺拳分作防守反擊中的用法和主動攻擊中的用法兩個方面來論述,這裡的舉例雖然並不能全面表現出擺拳的威力,但也是擺拳技法群中較為典型的範例,習者在深切地理解和靈活運用好這幾例示範後,往往能在臨陣搏鬥時發揮出擺拳更完美的打擊效果。
***一***防守反擊性擺拳的運用
1.下閃後的擺拳
雙方對峙,當對方前滑步進身,以右直拳擊打我方面部時,我方上體含頜仰身避過,而對方在右直拳的後面緊跟出左擺拳打向我方頭部右側,此時,我方右腳側移半步,下蹲身閃避其拳,待對方擺拳剛過頭頂,我方迅速左臂上揮起身前擁,右擺拳擊打其後腦,致其仆地。
這裡的舉例,一切動作都是為表現擺拳而設的。閃避的動機是要為擺拳的反擊製造戰機。在實戰搏鬥中,一般的出擊都不是單一的,至少是二至三拳的連續出擊。在此勢中,在對方第一次出擊右直拳時,我方後閃的距離不能過大,而是仰頭剛好避過其打。這是因為對方的第二次左拳出擊,不是直拳就是擺拳,如我方距離拉遠了,對方會追擊,我方就會有更大的動作變化,因而要想發揮擺拳反擊就麻煩多了。待敵第二拳一出,雙方距離較近,我方只有下閃,擺拳反擊就成功了。如敵第一次出拳我就下閃,是錯誤的,會遭敵勾拳擊打,這是必須注意的。
2.側閃後的擺拳
雙方對峙,對方前滑步進身左直拳擊打我方面部,我方右側跨步閃身避過,對方見我側閃,抬左腿向我方踹來,我方迅疾一個右側滑步避過。這時,我方已在敵方的左側身後了,一避過其踹腿,我方即上左步於敵臀部下方,借左旋擰身之勢,以右擺拳擊打敵方後腦。
側閃進所選方位要根據對方所出拳腿來決定,這裡是對方出左拳,我即向其左側閃,如敵出右拳,我方應向其右側閃。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防敵另一手或腿的快速出擊,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側閃的目的。在這一例裡,我方的第一閃沒有達到反擊的目的,實搏中這種境況是相當易見的。因此,在閃避時,要注意到敵方的一切舉動。如見對方有順勢出擊的可能就要防止其出擊,然後抓住其舊力略過、新力未生,必須換變身位後才能出擊的這一瞬間,發動擺拳反擊,方可一舉奏效。
3.格擋後的擺拳
雙方對峙,當對方左墊步,同時,右腿向我方襠部踢來時,我方迅速後滑步拉開距離,使其彈踢落空。假如對方的彈踢只是一記虛招,見我退身時,對方會趁勢前落步擁身以左直拳打我面部。我方見其勢猛,仰身已來不及,只好退左步,上抬右臂格擋其左臂內側,並向外格化,同時,右腳前滑步,右轉腰以左擺拳打敵方的右臉頰。
格擋屬於防守之法的下策,只在退避不及的情況下使用。運用格擋之時應特別注意,不能只是一味作防守格擋,而要帶有攻擊性,格擋既是防守,更是攻擊的前奏。傳統武術中的鐵臂功在運用於技擊時就是這樣,攻防同體出現於搏鬥中。此例中,我方一格就進身擁攏,可使對方一時無法反應過來出手攻擊,甚至忘卻了招架,這時的一記擺拳擊打自然可以相當順達地產生效力了。
4.掛腿後的擺拳
雙方對峙,當對方左墊步起右腿踹擊我方腹部時,我方後撒左腳一步,在左轉體避閃之際,右手反劃格掛敵右小腿後側,於勾腕掛住不鬆脫其腳的瞬間,前滑右步,左腳前跨一步,右旋體右手猛推敵腳,左手擺拳擊打敵方後腦。
敵出腿攻擊時,我方在掛格防守後以擺拳反擊,要掌握好雙方的距離和反擊速度。因為腿比手長,我方防守時與敵方的距離相對來說就較遠,此時用擺拳反擊,往往有鞭長莫及的感覺。所以,在防守時一定要控制住敵暫時的第二次進攻,我方進身動作要快而靈活,右手在掛敵腿時須用勁推,使其幾乎成為背身對我之勢,此時發出致命的一擺拳,才有可能生效。
***二***擺拳的主動進攻性運用
1.直拳掩護中的擺拳
雙方對峙,我方在左腳前移步左手作虛晃之際,右腳向敵方襠前進步,右直拳擊打其面。如果對方後滑步避我拳鋒,並用右手來格我右腕,我方右手往下一壓,右腳側擺步以左手擺拳猛擊其後腦,左拳一中的,緊隨左腳向左側閃步,以右手擺拳擊打在敵方臉頰上,以連環的左右擺拳打翻敵人。
在上述運用直拳作為掩護而發揮擺拳擊打效果的例子中,在發直拳時必須快而猛,讓對方只能招架。如果我方的進攻在一、二手攻擊都落空了的話,第三次的出擊就沒有多麼充足的信心了,這時往往會被對方打反擊。因而,進攻時必須注意攻擊的猛烈性,打亂對方的陣腳,使其無法防守,這樣才能使其遭到重擊。
2.連環性勾擺拳
雙方對峙,我方滑步上前出左擺拳擊打敵方右耳門,在對方以退右步下閃避過之際,我方右勾拳擊打其剛低下的面部。此時,對方一般會起身後仰避躲,我方在勾拳之際,就前跨進右腳一步,在對方起身之瞬間,右勾拳即變向成擺拳打擊敵方左側頭部,使其受重創倒地。
第一手出擺拳擊打對方,一般都是虛招,用以觀察敵方的反應。如敵方退避,我方即可追上連續擺拳擊打。一旦對方下閃,這就讓我方省時省力了。我方在左擺拳時就有發出右勾拳的準備,對方下閃躲左擺拳,很可能會撞上我緊跟上的右勾拳。右勾拳的出擊,不管擊中與否,它都有一個連續勢,右勾拳接右擺拳,這是組合拳法最常用的招勢,用於搏鬥中一般的對手都易中此圈套。
3.鞭腿掩護中的擺拳
雙方對峙,我方在右墊步以左低鞭腿踢擊敵方右膝彎時,被其後跳步避過,我方迅疾踏步打出左擺拳攻擊敵右臉側。對方在無法退避之際,只好舉起右臂格擋,我方所打出左擺拳不管擊中與否,緊隨就是前跨右步,以右擺拳打擊敵面部,對方在我方如迅雷般的連環擺拳攻擊下,無法避閃而中拳跌僕。
利用鞭腿作引手的目的是讓對方顧其下而疏忽於上。在一般情況下,躲避低鞭腿,不是提膝避躲,就是後收步前佝身;而我方的願望是對方有前佝身的動作,這樣才能發揮出我方擺拳的威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左右擺拳的出擊要一氣呵成,步法身法要跟得上,發出的速度和氣勢得讓對方無法閃避或招架,如出拳稍有遲滯,就會給對方製造一定的反擊空間。
4.驚下取上的擺拳
雙方對峙,我方前滑左腳一步,右腳猛地一個倒插步,左手下翻擊向對方腹襠間,對方見勢猛,以快速的後躍步避過我方擊襠手。而我方這一手只是一個虛勢,是要藉此進身的。在左手出擊之瞬,我方立即左轉體,左腳向其襠下跨一步,擁身以右擺拳擊打敵頭部。在對方退避不及只好屈臂阻截的剎那間,我方左擺拳已打在其後腦勺上。
這一勢乃是取其步法、身法的慣性作用,一氣呵成地發出左右連環擺拳。對於這種攻勢技法,一般人是無法退避躲閃得了的,只有硬架硬擋,而我方又是連環出擊,動作快如閃電,你架得了前面,而顧不了後面。要注意的是:第一手的佯攻動作要逼真,以防被對方識破,若其來個不退反進,與我方成扭纏之勢,再優秀的擺拳也發揮不了作用。
散打運動員的腿功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