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與人生的原則原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並不是人類社會的原則原理。也不是自然界的原則原理。而是天與人兩者所共有的原則原理。換句話說,就是產生天人合一的道理是什麼。很顯然,道理就是天地人同為道的產物,都是由先天一氣而產生。所以,道的法則也就是天地人共有的法則。也正是我們所要探求與遵循的原則原理。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供您閱讀!

  

  那麼,怎麼才能不斷的自我放大,也就是將自己融入於自然之中,從而達到渾圓擴大空洞無我的境界呢?

  古人對先天一氣早就做過這樣的描述。無窮如天地,充實如太倉。放之則彌六合,退之則藏於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充塞於天地之間。

  練拳就是要將人體內部的先天一氣與大自然中的先天一氣通過鍛鍊而產生聯絡。其中之關鍵就在於後天意識的轉變。轉變的越徹底,就越能更好的利用自然。到了這個階段,習拳者才剛剛開始超越自我。而只有做到超越自我,你才能夠做到以小勝大,以弱勝強。所以,中國傳統內家拳能不能練好,完全不在於體質的好壞和身材的大小。孫祿堂先生曾雲:苟有氣即能練,天姿不昧既能成。因而,練武首要修德。古語說,厚德載物。試想一個總是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怎麼能夠做到無我呢。難怪佛家把行願擱在第一位。練武也是一樣,後天意識改變不了,先天功能在身體上就不能得以發揮。先天不能在身體上發揮作用,即使你練的是內家拳但實際上早已和內家拳背道而馳了。因為後天之軀是不能融於自然的,更不可能渾圓放大。


  在單雙中與不著相一篇中,王薌齋先生說平日練習或是技擊當中須保持全身均整,使之毫不偏倚。凡有些微不平衡即為著相,力亦破體也。蓋雙重之病非專指兩足部位而言。頭,手,足,肩,肘,膝,胯,以及大小關節即一點細微之力都有單雙,鬆緊,虛實,輕重之別。今之拳家大都由片面之單重走向絕對之雙重,更由絕對之雙重而趨於僵死之途。

  上述這些情況是如何造成的呢?因為就人體的各部位而言,各有各的使命。雖然都有連帶關係,但只要是你的身體發生動作,無論大小,都不可能做到一動無不動。只要是你還沒有達到一動無不動的狀態,那麼身體只要稍一動作,那怕是一點細微之力都會有單雙,鬆緊,虛實,輕重之別。不是單重,就是雙重。形必破體,力必出尖。這是毫無疑問的。其原因就是沒能夠做到統一。這裡說的統一指的是肢體上的統一和精神上的統一。精神上的統一還包括與外界的聯絡。而只有達到神,形,意,氣,力的高度協調統一,才能避免單雙重與著相之弊。

  大家注意,這裡說的統一可不是組合。因為神,形,意,氣,力本身就是組合在一起的。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統一呢?眾所周知,神,形,意,氣,力都是人體的組織或是組織特性。也就是說,是先天一氣在後天載體上的表現。既然如此,那麼想要統一就只能是讓先天功能在人體內部產生作用。使人體的各組織和組織特性從各司其職的狀態,通過運動調整而達到一以貫之的先天狀態。然後,再逐漸的與體外發生聯絡,使先天一氣由體內出露體外。由自身的統一逐步發展到內外的相互統一。從而產生出一動無有不動的高度協調統一狀態。

  王薌齋先生說,根據自己四十餘年體會操存之經驗,感覺各項力量都由渾圓擴大,空洞無我而產生。然渾圓擴大需由細微之稜角漸漸體會方能有得。這裡說的細微之稜角並非單指形體而言。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當中,於言行舉止和思想方面都存有太多的稜角。有稜角才會與外界產生矛盾。比如,在練靜功當中。先是在身體方面產生大面積的疼痛感。而後由於功夫的深入疼痛感逐漸消失。但最困難的還是思想上的轉變。比如在你安靜的時候別人打擾了你。人們總是喜歡把過錯推到對方身上。其實,錯誤不在別人,而是由於在你自己的內心當中還存有很強的自我觀念。所以,你總是覺得是別人影響了你。因此古人為什麼說要在鬧市中取靜。這裡說的鬧市並不是指喧鬧的集市。而是指在最惡劣的環境下。這個惡劣環境相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在這種情況下,看看你是否還能保持於事無心,於心無事的良好心理狀態。不信你可以在自己身上驗證。即使你練功練到雜念變得很細微的時候,那最難克服的一絲雜念,必然是你頭腦當中最為頑固的思想觀念。這就是細微之稜角。它比軀體上的毛病要可怕得多。它不根除,你將永遠也無法做到老子說的流存無礙而不住的無為境界。王薌齋先生說,郭雲深老先生心極虛,而腹極實。所以練拳其實是修心。只要你能虛得下心,那麼不但任何稜角都可以迎刃而解,各項力量也能由此而生了。所以道家講無中生有,無為而無所不為就是這個道理。

  對於各項力量來說,雖然名稱各異。比如:三角,螺旋,定中,惰性,槓桿,輪軸等等。但在實際當中,絕不可單一而論,更不可能單一而練。它們就像人體本身,從外觀上看,卻有上下,左右,前後之分。可一旦被先天功能統一之後,所謂各項力量實際上都是先天一氣的統一發揮。若單一而論,則又變成有形破體機械之拳道,而非精神意義之拳了。然而,拳論中有一切力量都是筋肉動盪與精神假象參互而為的說法。其中精神假借這幾個字又當如何解釋呢?所謂精神假想其實是先天功能在人體上的發揮,而使人感受到的無窮無盡的景象。因為任何感受都要通過大腦,所以稱它為精神。而假想其實是根本就沒去想,可感受到的一切就如同是用大腦想像出來的一樣,因而把它稱為假想。如果把這些由先天而產生出的景象加以描述而落於文字的話,不論你如何描述總是有掛一漏萬之感。因為文字所能表達的意思是非常有限的。針對包羅永珍的道來說實屬強言。因此後人大多都落入了文字障礙中。把精神假想錯誤的理解成用後天思維去做幻想。而沒把以為之,且莫流於虛幻的金玉之言認真體會。

  自我談了半天如何去掉後天意識。那麼無疑有人會問,既然練拳就是叫人從後天返回到先天。那麼,去掉後天頭腦中的思想意識應為第一要素,既然這樣,那麼王薌齋先生為什麼還要把它稱之為意拳呢?

  王薌齋先生說,意為心之動。而欲達此意司命全身在有腦。從這句話大家可以知道,王薌齋先生在這句話中所提到的意,指的是大腦的後天作用。這樣一來,我們所說的不就和王薌齋先生的理論相互矛盾了嗎。

  王薌齋先生還說,人身體的動用可分為兩種,合意之運動與不合意之運動。 合意之運動為有益之運動,不合意之運動為無益之運動。 合意之運動又分為有意運動和自動運動兩種。它們的共性都是身心一致,合於需要之運動。 而它們的區別是有意運動是基於心意支配之運動。如果能做到不感覺受意之支配,其運動又無有不合意者,則成為自動運動。這也正是王薌齋先生說的本能。郭雲深老先生說的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無心使見奇就是對本能運動的描述。

  那麼要想達到此境界,習練者必須先做到知意,也就是知道意是什麼。前面已經說過意是人體大腦的後天意識。然後由知意而做到得意。由得意做到存意,再臻於不知存意而意存。那麼由知意,得意,存意,最後到不知存意而意存的目的是什麼呢?

  王薌齋先生在拳學新論意一篇中寫到,習拳者之通病在欲求速效。求速效乃是貪念。此念一生,身心定然吃力。故制止身心用力為第一要素。制止之法,唯有存意。存意檢身,稍覺吃力便要挽回,一動便覺,一覺便轉。久之則歸於自然,全身舒適如無力之人。其氣力方能暢達周身。應運外發,無往而不利。慾望必須根除,拳功方臻神化。
 

太極推手的戰術運用
太極拳對經絡系統功能的影響
相關知識
宇宙與人生的原則原理
科教片宇宙與人的觀後感
情志護理與養生的基本原則
宇宙與人的觀後感作文
哲學與人生的文章
關於哲學與人生的故事
生命與人生的名言
夢想與人生的名言
茶與人生的經典語錄精選
關於生命與人生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