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學反思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學就是適應於自己,又適合學生的教學,它既有利於學生素質提高,又有利於學生分數提高的教學。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

  一、實際教學中的困惑

  1、教材的問題:①教材內容多而雜、教學要求淺而泛、知識主線散而空。而各類評價性考試內容實而精、試題難而全;②教材文字不多,有限的化學知識還零碎地淹沒在花花綠綠的畫面、表格、實驗步驟和大量的生活例項中,學生預習和複習的積極性不高;③課本習題少而窄。

  2、教學目標的問題:①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制約著這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②教學中要實現四種能力的培養:化學實驗探究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資訊獲取與加工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有限的課時有限的內容有限的機會達成這些能力的培養確實有限。

  3、教學時間的問題:學生課外時間的利用極其有限。習題課沒法上,綜合訓練難上加難。

  4、學生的問題:優生吃不飽,困難生還吃不了。有一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5、評價的問題:化學成績的評價只停留在知識與技能的考核上,考核試題難而全。過程性評價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6、成績狀況的問題:考試平均分不高,兩極分化嚴重。

  二、新課標理念下應有的教學思考與要求

  1、全面理解三維課程目標,科學制定課堂教學目標

  在實施中要注意全面理解三維目標的內涵要求以及三個維度之間的關係。“三維”目標是從課程功能層面提出的,是整個課程實施後所要達到的目標,不能將其簡單地分解到每節課。

  三維的教學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載體,過程與方法是核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結果。要在實施的過程中以基礎知識為出發點,在過程與方法中尋求突破,精心設計展現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究活動。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健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基礎科學合理地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

  2、全面理解教材結構,準確把握必修模組的教學要求

  從課程設計來看,必修模組的目的是促進全體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學素養,重視其基礎性;從編排體系來看,不再以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等理論知識為出發點,採用推理、演繹的方法學習化學,而改為以物質分類的思想來整合教學內容,通過提供實驗事實、科學史話等感性材料,採用分析、歸納的方法獲得化學知識。因此,同樣的知識內容,在新、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學要求也不相同。

  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完全可以也應該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對教學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識以及為後續學習預留空間,但這種對教材內容的彈性增補,前提是首先要“保底”,而且增補不能搞“一步到位”,不能增加學生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不是在知識首次出現時就要求學生一下子全部達到的。對於教學難度的把握,還可具體參考下列建議:①比較現行的人教版、山東科技版和江蘇版高中新課標教材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適合本校實際的教學目標與要求;②對於人教版教材中的資料卡片、科學視野和科學史話三個欄目的內容,是教學上很好的素材,但可以不作為學分認定內容;③市教研室化學科組織編寫必修模組各章節的教學要求說明,可以作為教學的參考。

  3、深入研究教材中知識呈現主線,合理重組教學內容

  教材採用了專題式的模組結構,一定程度影響了知識的內在邏輯關係。為了避免這類內容學習中常見的“一聽就會,一用就亂”,一定應該有化學基本理論作為主線貫穿進行學習。本章的教材按照新課標要求,隱去了過去熟悉的線索,將大量的資訊同時出現在學生面前,若教師的指導稍不得法,就很容易感到知識凌亂,把握不住規律,從而走入“背化學”的死衚衕。要求教學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編排主線,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絡,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地重組教學內容,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突出“分類”這個主線,使基礎知識清晰。

  在新課程中,教材僅是學習的一個範例和文字,教師要突破多年來“緊靠課本”“忠實教材”的觀念,教學中如何選取知識,知識如何呈現,都要靠教師進行二次創作,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學習需要,重新整合教學資源,靈活處理教材。

  4、以科學探究作為突破口,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

  轉變學生過於依靠接受式學習的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科學探究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達到提高全體公民整體素質的目的。在實施中,首先要對科學探究或探究式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科學、合理地運用於課堂教學。

  在現代教育文獻中“科學探究”、“探究式教學”、“探究式學習”都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模仿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思維方式來主動構建知識、形成科學觀念、領悟科學研究方法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在學習內容上,不但包括事實、理論等陳述性知識,還包括科學過程和方法等程式性知識;在教學策略上,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探究情景,讓學生髮現問題,作出猜想與假設,並通過實驗、調查、查閱文獻等方式蒐集與處理資訊,對猜想與假設進行論證,最後通過表達與交流活動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反思與評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

  科學探究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重要的學生學習方式,但是,科學探究並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方式。接受學習、探究學習等都是人類常用的學習方式。並沒有絕對的優與劣,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綜合應用各種學習方式***包括接受式***來積極、主動、高效地獲取知識。

  科學學習強調親身體驗、在“做中學”,但由於時間和學生知識基礎的限制,只有選擇那些最有探究價值而且學生在現有的知識基礎上能夠探究的內容進行探究,這些內容應該是本模組的主幹知識。探究活動應該圍繞主要教學目標展開。學生探究思考的時間要充分,交流展示的範圍要廣。

  5、充分發揮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的多種功能

  化學實驗既是課程目標,又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方式,更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內容。在化學教學中,通過實驗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化學知識,學會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創設生動的學習情景,達到激發興趣、啟迪思維,獲得知識、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目的。

  實驗教學中的啟迪思維功能很容易被其獲知功能掩蓋,要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對實驗教學中的思維活動給予足夠的重視。若對實驗的啟思功能開發不夠,只著重其在獲取知識方面的價值,就會陷入重“做”輕“思”的誤區。

  通過實驗創設的問題情境,激發探究的慾望,依循科學的方法自主地進行探究,並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髮現新問題,或通過實驗去驗證自己的理論假設,從中獲取新知識,體驗科學的思維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培育出科學的精神和態度。

  三、個人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1、第1節《元素週期表》教學主線及流程:

  第一課時:⑴、瀏覽課本尾頁的元素週期表→尋找矽元素的位置→請說出矽元素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引出元素週期表結構的學習→平面中點的位置的確定→學習週期、短週期、族、主族等→矽元素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的正確表達與書寫。

  ⑵、畫出矽原子結構示意圖→激發學生在矽原子結構與矽元素位置之間尋找數值上的關聯→用鈉原子結構與鈉元素位置的數值關係進行驗證→得出“週期序數=原子的電子層數、主族序數=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元素的最高正價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⑶、利用課本第5頁、第7頁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比較原子半徑→原子得失電子的能力→提煉、歸納“在同一主族中,從上到下,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第二課時:⑴、回憶同一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性規律→用鉀、鈉的實驗驗證元素金屬性的相似性與遞變性→用第8頁的鹵素單質與氫氣反應的資料驗證元素非金屬性的相似性與遞變性→小結金屬的金屬性***還原性***強弱比較的實驗方案設計→總結並板書“元素的金屬性***還原性***越強,其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生成氫氣越容易;元素的金屬性***還原性***越強,形成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鹼性越強。”

  ⑵、藉助第7、8頁的鹼金屬單質和鹵素單質的物理性質比較、歸納、概括同一主族元素單質物理性質的遞變性規律。

  ⑶、由學生中的雙胞胎→引出並理解同位素→簡介核素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⑷、抑揚頓挫地示範背誦1-20號元素→說明記憶的作用,指導背誦的方法→佈置書面作業和背熟1-20號元素的順序。

  個人的教學認識:上述教學中,“知識與技能”落實了元素週期表結構的學習、得出了“週期序數=原子的電子層數、主族序數=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元素的最高正價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歸納了“在同一主族中,從上到下,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等。“過程與方法”體現在元素週期表的結構、原子結構與週期表中的位置關係、同一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等知識的產生與形成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現在學生的智力活動中、知識的內在聯絡中、元素性質的相似性遞變性的奧妙中、獲取知識的愉悅和成功感中。

  2、第2節《元素週期律》教學主線及流程:

  第一課時:⑴、開展組與組之間、學生個人之間背誦1-20號元素的比賽→落實1-20號元素的記憶→回憶同一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提出同一週期元素是否也存在元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畫出na、mg、al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比較原子半徑→學生進行分析判斷→引出問題與衝突→指導同一週期中原子半徑比較的方法→結合對硫和氯氣的知識→歸納“在同一週期中,從左到右,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

  ⑵、作業完成第18頁的第2、4、5、6題。

  第二課時:⑴、背誦1-20號元素→回憶同一週期元素性質的遞變性規律→以解答實驗習題的方式解決第14頁的實驗1→驗證同一週期元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指導學生閱讀第15頁的表格資訊→補充sih4、ph3、h2s、hcl的穩定性比較→鞏固同一週期元素的相似性與遞變性規律→歸納並板書“元素的非金屬性***氧化性***越強,其形成的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元素的非金屬性***氧化性***越強,形成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

  ⑵、作業完成第13頁關於元素符號和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填寫。

  第三課時:⑴、背誦1-20號元素→分別回顧同一主族及同一週期元素性質的遞變性規律。

  ⑵、觀察、填寫第14頁的兩表格→體會元素性質的週期性規律→歸納概括元素週期律。

  篇二

  我省全面實施新課程,新課標,高中歷史教學能否實施新課程的理念、精神?如何評價?如何實施?作為一名歷史教師,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相信將來我的工作任務更重,挑戰更多。努力學習,深入鑽研尋求對策及今後的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以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去教學

  針對普及高中教育時期學生的認知特點,首先將教材內容的問題化。要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需要將教材問題化。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把教材內容變成問題的“連結”;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努力***嘗試探索、合作等***一個個地進行問題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並生成更多、更深層的問題。其次將教材內容結構化。我要儘可能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構,而不能“見樹不見林”。學生的認識結構是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識時,要注意“瞻前顧後”和“左顧右盼”。要實現教材結構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內容的“綱要訊號”,也可以利用“先行組織者”,還可以指導學生自己結合相關知識構建知識系統框架。

  二、正確處理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係

  過去一學年來,教學時,我注意利用一個簡單的道理,或者一個知識點引出一個知識串,形成一個知識網,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需要在教學中正確處理內容與形式的關係。首先,我要選取那些最實用,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選擇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實可信,能夠逐步展開並深化和昇華主題,增強表達效果。其次,採取生動活潑,學生可以接受的學習方法和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使他們樂學愛聽。

  三、常規教育教學中的“困惑”變成問題

  在學科教學、師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覆講了好幾遍他為什麼還不會?”、“為什麼學習不好的學生學習習慣都差?”、“為什麼學生對涉及理論聯絡實際的問題普遍感到困難?”等等,面對這些“困惑”我們只是說說議議,很少去深入地探究這些困惑背後的真實原因,也就是說我們缺少問題意識。我準備在新學期將問題細化,注重平時積累,著手解決,具體成文。

  四、結合學生的實際,將知識整合。

  在教學中,我往往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實際能力,將課本知識重新組織,整合,使學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學就是適應於自己,又適合學生的教學,它既有利於學生素質提高,又有利於學生分數提高的教學。

  總之,社會在發展變化,教師也應改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新課改的重要性,努力設計好教學內容,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新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篇三

  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來說不僅要上好每一堂課,還要對教材進行加工,對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的結果進行反思。因為數學教育不僅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為關注結果是如何發生,發展的.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是從教學目標來看,每節課都有一個最為重要的,關鍵的,處於核心地位的目標.高中數學不少教學內容適合於開展研究性學習;二是從學習的角度來看,教學組織形式是教學設計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我們能充分挖掘支撐這一核心目標的背景知識,通過選擇,利用這些背景知識組成指向本節課知識核心的,極富穿透力和啟發性的學習材料,提煉出本節課的研究主題,這樣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以下就是我結合高中教師培訓聯絡自己在平時教學時的一些情況對教學的一些反思.。

  一、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

  以數列為例:從邏輯的角度看,數列的概念包含它的定義,表示方法,通向公式,分類,以及幾個特殊的數列,結合之前學習過的函式來說,它在某種程度上說,數列也是一類函式,當然也具有函式的相關性質,但不是全部.從關係的角度來看,不僅數列的主要內容之間存在著種種實質性的聯絡,數列與其他中學數學內容也有著密切的聯絡.數列也就是定義在自然數集合上的函式;。

  二、對學數學的反思

  對於在數學課堂每一位學生來說,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著“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裡“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會說要因材施教.可實際教學中,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餘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向更高層次邁進.平時佈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後,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佈置作業時,讓學困生,儘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後習題不在家做,對於書上個別特別難的題目可以不做練

  總之,在上好一堂的同時,結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進行相應的教學反思可以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從而更好的服務於學生。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
高中教育反思
相關知識
高中教學反思總結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總結參考範文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總結優秀範文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總結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總結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高中老師的化學教學反思總結優秀範文
高中化學老師個人教學反思總結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