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姓姓氏來源和遷徙分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04日

  曹姓,中文姓氏之一,三國時期魏國國姓,源自西周王族支系,為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曹姓姓氏源流

  ***一***、關於“曹”字:

  曹語發生遠古,是漢語原始語根之一。

  原始語稱具有空間容納性的物體為曹。夏代商國國君叫曹圉***Yǔ,音語,謂養馬的地方***,是昌若之子,繼昌若而立。曹圉亦作糧圉。曹圉,可能指糧庫或馬圈,說明夏代商國國君是管糧庫或馬圈的官,並以之為氏的。後世仍叫在樹上作窩棲息的遠古人為有巢氏。盛牲畜飼料的長條形器具叫豬槽、馬槽,盛飲料或液體的器具叫酒槽、水槽。兩邊高起中間凹下的物體,凹下的部分叫槽。漕河,是運糧草的河道。漕糧,指漕運的糧食。漕運,舊時指國家從水道運輸糧食。槽,也指房子。槽坊,舊時稱釀酒的工場。毋庸置疑,“曹”語的原始義是指有空間容納性的物體。

  曹同古代的法官攀親始於奴隸社會。相傳在夏芬***槐***時“作圜土”***今本《竹書紀年》***,“圜土”,據東漢時的經學家鄭玄解釋:“圜土,獄城也”***《周禮·大司寇》注***,也就是監獄。因這種監獄是用土築成一個圓形,將罪人囚禁在其中。因佔地面積較大,故稱之為“獄城”,這是古代畫地為牢的最早監獄。因監獄具有空間容納性,原始語當呼之為“曹”。我國夏朝所在的河南中原為乾燥的黃土地,在黃土地挖個深洞或用黃土築成“圜土”用以關押供奴隸主役使的犯人,不使其逃跑,這是簡便易行的設施。

  原始人的語言簡單貧乏,常用一個語音指代與之相關的許多事物。既然具有空間容納性的物體叫做曹,那麼把掌管囚禁奴隸和罪人於“圜土”之中的職官稱為“曹”,並以之為官名。

  後世對曹的原始義既有繼承,也有引申。許慎及之後的文字學家說曹之本義指古代之訴訟***即古代的法官***,亦引申為官吏分科司職治事之組織曰曹。漢置尚書五人,一人僕射,四人分四曹,東漢尚書六人,分五曹;一曹與後世之一部同。其後官制迭更,晉及南北朝多至數十曹,直至清代始無曹名。

  ***二***、曹姓來源有六:

  1、賜受曹官 以官為氏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程序中,人們與自然的鬥爭最艱鉅的是和水患的鬥爭。相傳在遠古時代,我們祖國大地是“水浩洋而不息”,因此曾出現過“積蘆灰以止***”的著名女神女媧。居住於共***今河南省輝縣***的共工氏族是世代相傳的治水世家。據說在顓頊時,共工曾與顓頊爭“帝位”,發生了戰鬥,共工企圖放水來淹顓頊,結果被顓頊殺掉。但是共工的後世子孫仍作水官,在部落聯盟中擔任治水的職務。到了“華夏部落聯盟”時期,又出現了治水英雄鯀和禹。鯀雖然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但治水卻未取得成功。其後,禹總結了鯀用築堤堵流的方法而致治水失敗的教訓,改用疏通河川、開導阻滯***疏川導滯***使洪水暢流無阻地由小歸大、流人大河的方法,終於治住了洪水,變水害為水利。

  在大禹治水時,陸終第五子***另說為第六子***安正逢其時,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賜曹官。曹官也就是“圜土”為牢,看押奴隸的官,這在當時以鎮壓奴隸為主要職能的奴隸主政權中並非小官。安後來以官為氏。這是曹姓得姓之始。

  曹安始居於今河南靈寶縣曹水,此地是曹安受姓之地。曹安曾為夏代國君,附近有曹陽坑、曹陽墟。

  曹安後來曾被禹所攻。禹為什麼攻曹呢?原因是炎黃部落聯盟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將東夷族大部分融合了,禹是三族聯盟的最後一位首領,相傳他在晚年曾舉薦東夷族首領伯益做繼承人,但暗中卻為傳子著想,竭力為其子啟培植羽翼勢力。三年後伯益把政權讓給了禹的兒子啟。大概由於從堯到舜、從舜到禹,都是實行禪讓制,惟獨從禹到啟是傳子,因此引起曹、有扈、魏、屈驁等氏的不滿和反對,於是禹攻曹。曹因被攻,被迫遷於河南滑縣之曹,即《詩序》所謂“衛國有狄人之敗,出處於漕”。

  到商滅夏後,曹姓又常與商朝對抗,成為方國,稱做曹方。因被商討伐,而東遷於山東定陶縣。河南滑縣曹故地於西周初年成為衛國的曹邑。公元前660年,衛國被翟擊敗,漕***同曹***邑也就被翟佔領,原來衛國被封在漕邑的後代就用祖先的封邑名“漕’’作為自己的姓氏。在漢代有遊俠漕中叔、漕少遊。《千家姓》雲:西河族***今河南省浚縣、滑縣及其迪南、迪北一帶***。漕氏又演化為糟氏,《續通志·氏族略六》載:明嘉靖主事糟土奇。

  2、受封曹國 以國為氏

  出自顓頊帝的後裔。相傳顓頊帝有曾孫叫吳回,在帝嚳時為火正祝融。吳回的兒子陸終娶鬼方氏的女兒女嬇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封在曹國。周時,武王改封曹安的後裔曹挾於邾國***今山東省曲阜東南***。戰國時,邾國被楚宣王所滅。之後,邾人有的以國為氏,改為朱氏;有的仍以曹為氏,是為曹氏。

  3、出自姬姓。

  相傳周武王克商後,為了鞏固周王朝的政權,便實行大分封,在封商舊臣曹挾於邾的同時,把自己的弟弟振鐸封於曹邑,為曹伯,建曹國,稱為曹叔振鐸。故地在今山東省菏澤、定陶、曹縣一帶,都於陶丘***今山東省定陶西南,北齊時以定陶為曹州,今有曹縣***。公元前487年為宋景公所滅,振鐸的後代就用原來的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曹振鋒即為曹姓的受姓始祖。

  曹國共26任君,10伯16侯,立國636年。其世系為:

  曹叔姬振鐸,西周曹國始封之君,父姬昌,兄姬發。卒,子太伯脾立。

  曹太伯姬脾,曹國國君。曹叔振鐸子,繼曹叔而立。卒,子仲君平立。

  曹仲君曹平,曹國國君,太伯脾子,繼太伯而立。卒,子宮伯侯立。

  曹宮伯曹侯,曹國國君,仲君平子,繼仲君而立。卒,子孝伯雲立。

  曹孝伯曹雲,曹國國君,宮伯侯子,繼宮伯而立。卒,子夷伯喜立。

  曹夷伯曹喜,曹國國君,孝伯雲子,繼孝伯而立。卒,弟幽伯疆立。

  曹幽伯曹疆***公元前?—公元前826***,曹國國君,孝伯雲子,夷伯喜弟。繼夷伯而立。前835一前826在位。周宣王二年***曹幽伯九年,公元前826***,其弟鮮***一作蘇***殺幽伯自立,是為戴伯。

  曹戴伯曹鮮***公元前?—前796***,一作蘇。曹國國君。孝伯雲子,幽伯疆弟。殺幽伯而自立。前826一前796年在位。周宣王三十二年***曹戴伯三十年,公元前796***卒,子雉***一作兕***立,是為惠伯。

  曹惠伯曹雉***公元前?—前760***,一名兕。西周春秋之際曹國國君。戴伯鮮子,繼戴伯而立。前796一前760年在位。周平王十一年***曹惠伯三十六年,公元前760***卒。子石甫立。

  曹君曹石甫***公元前?—公元前760***,春秋曹國國君。惠伯雉子,繼惠伯而立。公元前760年在位。既立,其弟武殺而代之,是為穆公。

  曹穆公曹武***公元前?—公元前757***,春秋曹國國君。惠伯雉子,石甫弟。殺石甫而代立。前760一前757年在位。周平王十四年***曹穆公三年,公元前757***,卒,子終生立,是為桓公。

  曹桓公曹終生***公元前?—公元前720***,春秋曹國國君。穆公武子,繼穆公而立。前757一前702年在位。周桓王十八年***曹桓公五十五年,公元前702***,卒。太子射姑***一作夕姑***立,是為莊公。

  曹莊公曹射姑***公元前?—公元前671***,一名夕姑。春秋曹國國君。桓公終生子,繼桓公而立。前702一前671年在位。周惠王六年***曹莊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71***,卒,太子羈立。

  曹君曹羈,春秋曹國國君。莊公射姑子,繼莊公而立。前 671一前670年在位。既立,戎***我國古代稱西方的民族***伐曹。羈奔陳。曹赤***一作夷,赤為戎之外孫***歸曹,是為僖公。

  曹僖公曹赤***公元前?一公元前662***,一名夷。春秋曹國國君。繼曹羈而立。公元前670一公元前662年在位。周惠王十五年***曹僖公八年,公元前 662***,卒。子班立,是為昭公。

  曹昭公曹班***公元前?—公元前653***,春秋曹國國君。僖公赤子,繼僖公而立。公元前662一公元前653年在位。周惠王十八年***曹昭公二年,公元前659***,赤狄攻邢,邢潰。乃與齊、宋之師救之,敗赤狄。邢遷於夷儀***今山東聊城西南***。又與齊、宋之師為之築城。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參與齊桓公會諸侯與周太子鄭盟,以定周太子之位。二十四年***公元前653***卒。子共公襄立。

  曹共公曹襄***公元前?—公元前618***,春秋曹國國君。昭公班子。繼昭公而立。公元前653一公元前618年在位。周襄王八年***曹共公七年,公元前645***,與齊、宋、魯、陳、衛、鄭、許之君盟於牡丘***齊邑,今山東省聊城東北***。謀救徐伐楚。與齊師伐厲***楚與國,今湖北隨縣東北***以救徐。十一年***前642***,與衛、邾助宋襄公平齊亂,以納齊太子昭。十二年***公元前641***,不服宋,宋師圍之。十六年***公元前637***,晉公子重耳出亡在外過曹,公欲觀其駢脅***肋骨相連如一骨***。曹大夫僖力諫,不聽。二十一年***公元前632***,晉伐曹,執公。後釋之。公乃會諸侯於許。周頃王元年***公元前618***卒。子壽立,是為文公。

  曹文公曹壽***公元前?—公元前595***,春秋曹國國君。共公襄子,繼共公而立。前618一前595年在位。是時,晉楚爭霸,多次參與晉會諸侯之盟。周定王十二年***曹文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95***,卒。子廬***一作疆***立,是為宣公。

  曹宣公曹廬***公元前?—公元前578***,一名疆。春秋曹國國君。文公壽子,繼文公而立。公元前595一公元前578年在位。周簡王八年***曹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78***,晉謀伐秦,徵師於諸侯。晉、齊、宋、衛、魯、鄭、曹、邾、滕之君會於京師。晉率諸侯伐秦時,廬卒於師。庶弟***一作庶子***負芻殺太子自立,是為成公。

  成公曹負芻***公元前?—公元前555***,春秋曹國國君。宣公廬庶弟 ***一說為庶子***。繼宣公而立。前578一前555年在位。是時晉、楚爭霸,曹屢參與晉會諸侯,隨晉而征戰。周靈王十七年***曹成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5***,晉以衛石買、孫蒯違盟擅取曹重丘***今山東省茌平西南***,執之。晉平公會諸侯伐齊,圍臨淄,負芻卒於伐齊軍次,子滕***一作勝***立,是為武公。

  武公曹滕***公元前?—公元前528***,一名勝。春秋曹國國君。成公負芻子,繼成公而立。前555一前528年在位。既立,屢次參與晉會諸侯之盟及征戰。周景王十七年***曹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28***,卒。子湏***或作頃***立,是為平公。

  曹平公曹湏***公元前?—公元前524***,或名頃。春秋曹國國君。武公滕子,繼武公而立。前528一前524年在位。周景王二十一年***曹平公四年,公元前524***,卒。子悼公午立。

  曹悼公曹午***公元前?—公元前515***,春秋曹國國君。平公湏子,繼平公而立。前524一前515年在位。周敬王五年***曹悼公九年,公元前515***,朝於宋,宋囚之。曹立其弟野,是為聲公。悼公卒於宋,歸葬之。

  曹聲公曹野***公元前?—公元前510***,春秋曹國國君。平公演子,悼公午弟。繼悼公而立,前515一前510年在位。周敬王十年***曹聲公四年,公元前510***,乎公之弟通殺公而自立,是為隱公。

  曹隱公曹通***公元前?—公元前506***,春秋曹國國君。武公滕子,平公湏弟。繼聲公野而立。前510—前506年在位。周敬王十四年***曹隱公四年,公元前506***,參與晉於召陵***今河南省郾城東***會諸侯之盟,謀伐楚。是年,聲公之弟露殺公自立,是為靖公。

  曹靖公曹露***公元前?—公元前502***,春秋曹國國君。平公湏子,聲公野弟。殺隱公通而自立。前506一前502年在位。周敬王十八年***曹靖公四年,公元前502***,卒。子伯陽立。

  曹伯曹陽***公元前?—公元前487***,春秋曹國末代國君。靖公露子,繼靖公而立。公元前502一公元前487年在位,既即位,好田獵之事。曹鄙人公孫疆亦好田獵,獲白雁而獻給曹陽,且言田弋之說,曹陽便喜歡上了他,並與他商討政事,使為司成。公孫疆說服曹陽背晉伐宋。周敬王二十二年***曹伯陽三年,公元前498***,衛伐曹,克郊***今山東省菏澤境***而還。三十二年***公元前488***,鄭大夫以宋人有曹,乃鄭之患,不可不救。冬,鄭師救曹,侵宋。三十三年***公元前487***,宋破曹,俘君而殺之,曹亡。

  國的後裔都姓曹,以曹伯為始祖。舊時定陶故城之北有大阜,名仿山,上有曹伯廟,額曰“西周舊國”,地方官歲時祀之。因曹姓是上古皇姓著姓,舊時菏澤、定陶二邑,凡曹姓納糧,每升較他姓減三文。《縣誌》載,定陶為古曹國,曹伯墓在北門外,十七世皆葬於此。

  4曹姓黃帝后裔 源自山東南移

  對於曹姓的姓源,《姓纂》是這樣說的:“顓頊玄孫陸終第五子安為曹姓,周武王封之於邾,為楚所滅,遂復曹氏。周文王第13子振鐸封曹,亦為曹氏,為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由此看來,曹姓,最初是顓頊嬴姓的後代,雖然也是黃帝一系的血統,但在宗繫上卻跟黃帝隔得遠了些。後來由周文王的兒子振鐸所創的曹氏,則是黃帝的姬姓嫡系後裔,跟黃帝的關係,算起來近得多,不過,殊途同歸,天下曹姓都是發源於黃帝,卻是個不爭的事實。

  曹姓跟朱姓的關係,顯然也十分密切,朱姓是發源於周代的邾國,邾國則是由曹姓之人所建立。根據《姓纂》的記載,當時的情形很可能是這樣的;周武王把顓頊的玄孫陸終的第五個兒子安封在邾國,後來邾國為楚所滅,於是,安的子孫有的複姓為曹,有的則以國為氏,改姓了朱。如果真是如此,則姓曹的人當中,應該有一部分跟姓朱的人是同宗。

  這兩支曹姓的發源地,當然也有不同。傳自顓頊嬴姓的一支,是發源於現在山東省鄒縣的東南一帶;傳自黃帝姬姓的一支,則是發源於現在山東省的定陶縣一帶。兩支曹姓的發源之地雖然不同,卻相距不遠,都在山東省境內。所以,曹姓可以說最早全是來自山東。

  5、他姓改作曹姓

  後漢有曹嵩***曹操之父***,本姓夏侯,後改姓曹,是為安徽曹氏。

  6、少數民族曹姓

  1***匈奴族曹姓。《晉書》載記有匈奴右賢王曹轂屯馬蘭山。又載有貳城胡曹寅獻馬3000匹,以寅為鎮北將軍、幷州刺史。公元413年,北魏初吐京胡首領曹龍、張大頭等率部眾兩萬人,入蒲子***今山西省隰縣***,推曹龍為大單于。公元416年6月,幷州胡人數萬落叛逃後秦,人平陽,曹弘被推為大單于。《晉書·世祖紀》有山胡曹僕渾,是投降漢人的匈奴族,演變為步落稽胡。

  2***滿族曹姓。索佳氏改曹氏、索氏,分佈於鄂爾坤、俄漠和、界凡、長白山、馬爾敦、大淩河等地。鄂託氏,後改為曹氏,分佈於赫圖阿拉、葉赫、烏喇地方。

  3***蒙古族曹姓。曹光明,鎮江人。曹。春林,法庫人。曹都,巴林右旗人。曹裡鷹,原為民勤漢人,遷阿拉善族,起蒙古各察來臺。

  4***藏族曹氏。大通縣大通川土千總戶曹通溫布,番族,以曹為姓,清乾隆九年以功授職。

  5***瑤族曹姓。泰國德伊兌村十二姓之一,原住南京,遷潮州府河楊河。元末大亂,又遷貴州,再轉遷泰國北部山區。

  6***阿昌族曹姓。曹老莘,隴川縣芒東寨經師。曹秉薄,原為漢人,明洪武二年遷騰越,又到綺羅、羅文衝關璋,娶阿昌族女哄氏而成為阿昌族。一支遷路西縣高埂田為阿昌族。一支遷蘿蔔壩成為傣族。一支到隴川縣小新寨成為景頗族載瓦支。

  7***布朗族曹姓。勐臘縣倚邦土千總曹當齋,清雍正七年***1729年***從徵普思逆夷,殺賊有功,給土千總。

  曹姓遷徙分佈

  早期的曹氏誕生於山東,長期在山東居住和繁衍。至於遷徙山西、陝西、河北、安徽等地,則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三國以後,原本單純的曹姓混亂了,不但被曹操冒姓,還有被康國之後冒姓的記錄。

  漢時,曹姓已經廣佈於北方及安徽等地。這是曹姓一個非常重要的繁衍時期。

  唐代末年,曹氏大規模南遷江南。久居北方的曹氏先人為躲避黃巢起義,舉家南徙,有的一直展轉入閩,遷居漳州一帶。後在福建南部也出現曹氏蹤跡,都是這次南遷的曹之後代長期繁衍、播遷的結果。

  福建南部的這些曹氏族人,後來又遷居臺灣。現在,臺灣的南投、彰化和臺北三縣是曹姓最多的地區。

  宋代以後,曹姓已經廣佈於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了。

  秦漢時期:

  漢時曹姓已廣佈於北方及安徽等地,其中出自姬姓的邾國曹氏,後人多居於譙郡,漢相曹參即屬此支。這時,曹姓是以今天的山東、安徽、河南、江蘇北部等地分佈最為集中,以至後來曹姓家族的主要郡望均分佈於這些地區。東漢時,已有曹姓移居浙江,安徽等地。

  魏晉南北朝及隋唐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因北方連年戰亂,曹姓開始大舉南遷,於唐初遷漳州***今屬福建省***,後漸至福建的同安、南安、安溪、芹山等地。

  東晉時期曹彥家族南遷

  西晉後期,歷時16年的“八王之亂”,使司馬氏政權勢力耗盡,西晉滅亡後,司馬睿於次年3月自稱晉王,在江南建立政權。公元318年,愍帝司馬鄴死訊傳到建康,遂接皇帝位,定都建康***即今長江以南的南京市年***,仍以晉為國號,史稱東晉。公元383年,氐族貴族政權前秦以87萬大軍南下,企圖攻佔江南,東晉以8萬軍隊抗擊,大敗秦軍於安徽省境內的淝水。在戰亂中,曹姓被迫大遷徙。

  安徽青陽縣墩頭曹姓是三國時曹爽的後人,據《墩頭曹氏宗譜》***清曹氏族人修***載,建業十七世祖曹彥***乳名漢***以孝聞世。大興三年***320年***被大臣王導和周***凱-幾+頁***推薦任南朝翰林中書,他任官後的第二年***321年***為避戰亂,率家眷宗族1300多人渡江南下,居京口***即今江蘇省鎮江市***。在連年戰亂中,曹姓又從京口四散遷徙,有的往扶蘇,有的往丹陽***今陝西、河南兩省間丹江以北地區***,有的往洪都***江西省南昌府的舊稱***,有的往浙***即今浙江省***,有的往閩***即今福建省***,有的往新安***今江蘇省睢寧縣***,有的轉往江北***指今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及大別山以東地區,近代多指今江蘇長江以北地區***,分居18處。

  安徽省青陽縣墩頭之曹姓以十九世孫曹沛為一世祖。曹沛於東晉太和***367—371年***間,任廣陽***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令,當時掌握長江上游兵權的桓溫專擅朝政,遂辭官並隱居青陽縣城之東喻山約10裡的涇陽鄉墩頭裡***村***。曹沛孫曹轂出守並家居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三十五世祖曹翔復居安徽青陽縣墩頭故里。

  唐朝時期 唐高宗總章年間***668-670***陳政,陳元光奉命入閩,曹姓也從此開始遷入福建。唐末黃巢起義時,河南固始曹氏又有一批人遷徙到福建。

  兩宋時的遷徙:

  北宋末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大舉南侵,攻破宋都汴京。北宋滅亡。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後渡江南下,遷都臨安***今浙江省杭州***,是為南宋。北宋開國宰相曹彬在朝為官的後代子孫也隨南宋王朝南遷。

  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年***金兵南侵,河北真定曹彬之後裔子孫很多遷徙外地,多數是南渡遷往淮河泗水流域的江蘇和浙江一帶。曹彬後人有四支十八房南遷。曹姓佔了江蘇、浙江人口的一半。今上海市上海縣、青浦縣曹姓,今上海市松江縣西曹姓,今江蘇省泰興縣曹姓,今江蘇省金壇縣曹姓,今江蘇省江陰縣曹姓,永嘉***治所今浙江省溫州市***曹姓等都是南遷十八房中曹氏。

  宋曹彬子孫南渡時由汴徙吳***今屬江蘇省***,居常熟州***今屬江蘇省***之祿莊裡者,號福山曹氏,併為旺族。南宋寶佑元年***1253年***曹彬子曹瑋之五世孫“孝慶公”,因官由河北靈壽縣遷往豫章***今屬江西省***,為豫章曹氏之祖,曾任瑞州府和隆興府***今均屬江西***知州;其子善翁與美翁又遷去了山東。

  南宗理宗***1225—1264年***,曹彬十二世孫友聞任沔州知州,友萬為武翼大夫,兄弟二人在與元兵的兵戰中全軍覆滅。友萬子名“祖七公”,見宗族中人大多死去,便由河北真定靈壽縣遷江西都昌縣之石壁山,之後又遷湖南湘鄉縣,生子三人,長子曹庚一居磨河,二子曹庚二居鬥鹽,三子曹庚三居西亭。

  ★★★天津靜海沿莊村曹姓★★★

  天津靜海沿莊曹姓於明洪武年間在山西洪桐縣遷出,先到山東,後到河北在靜海沿莊定居,現有約三千人.歷史人物,曹福田,清末義和團著名首領之一,後被清政府殺害。

  明清時常寧市勝橋鄉曹姓的遷徙:

  常寧市勝橋鄉曹姓是曹操的子孫,入常始祖曹志道原居江左***今蕪湖市、南京市長江河段以東地區***之衛馬船,明初洪武間***1368—1398年***任省祭,奉命祀九嶷***今寧遠縣九嶷山***的路上經過常寧,覺得楚南尤其是常寧土沃人醇,於是在解職離任後攜其族兄弟志通與志鬆、志柏徙居常寧,至今已有600多年。

  常寧勝橋鄉曹氏人口發展很快,這支曹氏一修譜為清雍正七年***1729年***,此時距鼻祖道公12代,據庠生三益序說“數百人之身。”道光十年***1830年***曹子鈞序說這支曹姓“棋羅星佈,繁衍不下數千人”。百年間竟增加人口幾倍甚至十倍。今有人口一萬餘。

  始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的曹志道家族已遷布常寧市內的洋泉、板橋、黃桐、塔山等鄉鎮。因生活計,曹國球、國瑞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遷往湘潭、湘鄉縣。這支曹姓今已分佈於湖南省內的衡陽市、祈陽縣、長沙市、零陵市、株洲市等地。

  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遷住四川的有曹三極、三綱、三恪和三景。康熙年間***1662—1722年***遷往四川的有曹三川、三揖、三德、三蘇、三晉、曹庚、曹弼、曹陶、曹思、曹巽等。清代遷住四川的還有曹陌、曹裡、曹隅、曹昌、曹鈞、曹佚、曹伯、曹俯、曹位、曹傑、曹佐、曹仕、曹僻、曹佑、曹子寶、曹子貞、曹子貴、曹子貫等。

  遷居臺灣:

  曹安支曹姓於商周時有一支南遷臺灣,成為高山族的一支曹人。 後世也時有曹人遷徙臺灣。雍正年間***1723—1735年***,福建曹氏部分移居臺灣。臺灣省據1978年的統計,在當地100大姓中曹姓排第58名。

  移居海外:

  雍正年間***1723—1735年***,福建曹氏部分移居臺灣,後來有的又徙居海外。 緬甸曹氏。曹風英,仰光《中華商報》董事長。曹纘卿,仰光《中華時報》董事長。曹思羨,廣東人,仰光華僑光復會會員。

  越南曹氏。曹達策,《中華時報》總編。

  馬來西亞曹氏。曹行,創辦和豐廣西會館。

  韓國曹氏。曹薰鉉,世界著名圍棋運動員。

  祕魯曹氏。曹鉅聲,《民醒日報》社長。曹棲梧,祕名埃米略·曹·馬,廣東人,生於祕魯卡亞俄,創社會考古學,著有《祕魯華人的奴隸生活》、《十七世紀的進化論》、《拉美人與文化起源之析》。

  葡萄牙曹氏。曹其峰,著名企業家。

  澳大利亞曹氏。曹繼業,獲澳大利亞研究食用菌獎。

  法國曹氏。曹奎源,法國上海聯誼會會長。

  美國曹氏。丹尼·曹,紐約海洋宮海鮮酒店經理。曹志源,益陽人,浸禮會大學教授。曹桂林,作家。曹文彥,溫嶺人,德伯渥大學中國文化教授。

  曹姓郡望堂號

  1、郡望

  曹姓在長期發展中,形成許多郡望,最著名的當數:

  譙 郡:東漢末年從沛郡分出置郡。治所在亳州***今安徽省亳州***。治轄相當於今天的安徽、河南兩省的靈璧、蒙城、太和、鹿邑、永城之間的地方。

  彭城郡:西漢時設定,東漢時改為彭城國。治所在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治轄大約在今天的山東省微山縣,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東南部。

  高平郡:晉時設定,治所在今山東省金鄉。治轄相當於今天的山東獨山湖、金鄉、鉅野、鄒縣之間的地方。後來有多次變遷。漢時設定了鉅野縣,在今天的山東西南部、萬福河北岸。

  鉅野縣:因古為大野澤而得名,西漢置縣,治所在今山東省鉅野。

  2、堂號

  清靖堂:又稱“無為堂”,西漢曹參,在蕭何死了以後,繼蕭何為宰相。他一本蕭何時的辦法,所謂“蕭規曹隨”。“省刑法,薄稅斂,無為而治”。老百姓因此歌頌他說:“載以清靖,民以寧一。”

  此外,曹姓的主要堂號還有:“譙國堂”、“敬思堂”、“崇孝堂”、“寧壽堂”、“無為堂”等。


猜你喜歡:

苗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元史的文學成就
相關知識
曹姓姓氏來源和遷徙分佈
嚴姓姓氏來源和遷徙分佈
鄭姓的起源和遷徙分佈
糜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充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逄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經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薛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廉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淳于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