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小年的傳統習俗具體有哪些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那麼你知道過小年的習俗有哪些?中國過小年的習俗是什麼嗎?一起隨小編來了解吧!
過小年的習俗——小年節日習俗
祭灶王
祭灶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3]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掃塵土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剪窗花
窗花
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
貼春聯
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面糧倉、畜圈等處的春聯,則都是表示熱烈的慶賀與希望。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米麵如山厚,油鹽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馬如北海龍”、“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單聯,如每個室內都貼“抬頭見喜”,門子對面貼“出門見喜”,旺火上貼“旺氣沖天”,院內貼“滿院生金”,樹上貼“根深葉茂”,石磨上貼“白虎大吉”等等。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乾淨,不留一點汙穢。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婚嫁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過小年的習俗——小年祭灶習俗
小年祭灶,所以由此產生一個傳說,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駐一位監督員-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爺、灶王***,以監督考察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為,到了臘月二十三日這一天,灶神將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玉皇大帝根據彙報來決定下一年對這家是獎勵還是處罰,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來繼續監督這家的作為。祭灶節這一天,實際是各家歡送灶神上天的節日。
具體操作方式:由於一般每家在灶臺附近貼有灶神畫像,有時還有灶王奶奶畫像陪伴,經過一年煙熏火燎,畫像已舊,面目黢黑。要把舊像揭下,用稻草為灶神扎一草馬,為了讓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還要賄賂他,用一塊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說好事,然後和草馬一起燒掉。這個過程被稱為辭灶。新年後再買一幅新畫像,將灶神請回貼上。在中間這幾天內,由於沒有灶神的監督,一般人放量暴飲暴食、聚眾賭博,放縱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時也認為不應該犯的小過錯。
祭灶探源
祭灶節實際是中國古代世俗社會秩序的一種反映,表現普通人對皇帝及其基層官員的恐懼,以及對基層官員賄賂的風氣,所謂“瞞上不瞞下”,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員賄賂好,皇帝不會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即使小有觸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懲罰。
做糖瓜、祭灶是這一天的主要活動,從此後就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人們精神上開始放鬆。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
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定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灶君傳說
普遍傳說灶神是位俊朗的美男子,因此中國北方由男丁祭拜灶神,有“男不拜月,女不拜灶”之說,或許為“嚴男女之防”的表現,如實在不得已,祭拜時必須戴著斗笠遮掩面貌。
廿三灶神
灶王爺稱灶王、灶君、灶王爺、灶公灶母、東廚司命等,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後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晉以後則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明火食以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灶就逐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崇拜灶神也就成為諸多拜神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了。故《禮記·祭法》中“王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中國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搏頰”。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又稱,“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髮,從灶中出”。灶神初為女神,或稱是老婦,或稱是美女,說法諸多。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對老夫婦並坐,或是一男兩女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
中國道教興盛之後,曾借《經說》之論,將灶神說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後來就發展成了既有灶君爺爺,又有灶君奶奶之說。在不同的地區裡,灶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著當地流行的民間傳說故事。
祭灶日期
古人祭灶的日期,歷來說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國封建社會裡,諸教並存,神靈之數高達萬千之多,民間習慣一概敬之。可能是為了簡化統一,易記易行的緣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稟報一次的說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並且把時間固定在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這一天,也就成了傳統的祭灶節日。
山西境內,絕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陽城等少數地方是臘月二十四日祭灶。
祭灶風俗
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的。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祭灶時要陳設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晉北地區習慣用餳,是麻糖的初級品,特粘,現在統稱麻糖。有“二十三,吃餳板”的民諺。糖、餳之類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顧了吃,顧不了說話,上天后嘴被餳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還要擺上幾顆雞蛋,是給狐狸、黃鼠狼之類的零食。據說它們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點一下。祭灶時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別要為灶君坐騎撒馬料,要從灶臺前一直撒到廚房門外。這些儀程完了以後,就要將灶君神像拿下來燒掉。等到除夕時再設新神像。 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說法,祭灶往往是男人們的事情。近代卻多數由家庭主婦來充當祭灶的角色。
祭灶飲食
小年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麵。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供品除糖瓜之類外,也有供水餃,取民間“起身餃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麵條。
祭灶歌謠
晉東南地區民間流傳著兩首歌謠,其一是“ 二十三 ,打發老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糰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錫器;二十八,漚邋遢;二十九,洗腳手;三十日,門神、對聯一齊貼”。體現了時間緊迫和準備工作的緊張。 其二是一首童謠:“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點點兩聲炮。五子登科乒乓響,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兒童盼望過年的歡躍心理。 在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種戲劇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於四進土,五女拜壽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慶壽九件衣”的說法,體現了民間對戲劇故事的偏愛。有新媳婦的人家,新媳婦要帶上自己剪制的各種窗花,回婆家糊窗戶,左鄰右舍還要前來觀賞。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型別。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祭灶對聯
小年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面糧倉、畜圈等處的春聯,則都是表示熱烈的慶賀與希望。如“ 五穀豐登 ,六畜興旺”;“米麵如山厚,油鹽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馬如北海龍”;“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單聯,如每個室內都貼“抬頭見喜”,門子對面貼“出門見喜”,旺火上貼“旺氣沖天”,院內貼“滿院生金”,樹上貼“根深葉茂”,石磨上貼“白虎大吉”等等。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臘月二十三以後,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乾淨,不留一點汙穢。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過小年的習俗——小年地方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相傳湖北部分地區,小年忌宰殺。
河南有些地方忌諱搗蒜,認為小年搗蒜會把家裡搗窮了。
臺灣則忌舂米,據說會有把風神搗下來之虞,恐怕給來年帶來風災。
過小年有什麼傳統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