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音樂教育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學生進入大學時代,所面對的是一個人生的轉折點,學生不可避免得要面對來自於外界和自身的各種矛盾,承受種種心理壓力。此時,音樂能夠發揮其撫平人們心緒的力量,為大學生提供美好校園生活的條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論音樂教育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論音樂教育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全文如下:

  摘要:現今社會,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音樂教育與其他的教育形式相比對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從音樂教育的實質和價值,以及大學生群體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為出發點,研究音樂教育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育 大學生 心理健康

  大學生是一個的未來,作為國家的棟樑之才,大學生應該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不僅僅應該有強健的體魄,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理。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音樂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緩解人的壓力、提升人的審美情緒。因此,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音樂教育是對大學生的進行基礎教育的一種。通過音樂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自身修為,使大學生成為素質全面地人才。

  一、音樂教育的本質與價值

  音樂教育的本質在於提高審美。它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一個學科,更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起著很大的作用。音樂教育應該以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情趣為核心來設定教育的方法、方式和教育環境,教師的言行舉止、教授的作品內容都要體現審美的要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感受生活的美妙、陶冶學生的情操,淨化學生的心靈。通過音樂教育,反映學生的感情和思想,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懂得如何生活和如何創造美好的生活,從而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音樂教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創造發展的價值和社會交往的價值。音樂可以使人放鬆,產生靈感,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會對人類的智力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創造力是想象力的源泉。音樂教育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任何音樂的產生都是音樂家創造力發揮過程,音樂創作比其他創作更需要創造力。音樂不比其他的藝術形式,如繪畫、雕塑等,在現實生活中都有著藝術的原型,音樂確實沒有現實中可以模仿的物件。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利於心理健康的發展。音樂的表現有很多形式,比如合唱、齊奏、舞蹈表演等等,在這些表演形式中大學生能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互相的協作團結,遵守紀律,大學生能增進與人的交往和溝通能力,有利於其心理健康的發展。

  二、音樂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

  目前社會,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多於對身體健康的關注。所謂的心理健康是指人們的身體以外的其他心理判斷、情感等於其他人的心理活動不想衝突,適應社會的心理狀態。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沒有嚴重的心理疾病,如強迫性的心理疾病、極端的心理狀態等等,這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看事物有著樂觀積極的狀態,不消極、不懈怠。心理健康的人情緒愉快堅韌、與人能夠更好地相處、能夠更快的與環境相適應。這是心理健康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才能稱為心理健康的人。

  目前的大學生群體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首先,表現在對他人的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對比自己成功者的仇恨和排斥狀態。對比自己強的人表現出對抗的心理狀態,甚至進行破壞性的活動,以達到心理平衡的目的。甚至於當別人遭遇的逆境的時候,幸災樂禍,不提供幫助。這種心理不利於協作,有礙成功。其次,表現在對自己不認可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做任何事沒有主見,太多的關注其他人的想法,很難成功。比如現在大學生普遍存在的攀比心理,對於自己貧寒的家境或者自己不突出的外貌,表現出的不自信,結果常常是碌碌無為、自暴自棄。再次,表現在反規則行事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表現出對他人的意見和建議等的牴觸心理。

  無論正確與否,傾向於向他人意見的反方向行事。這種心理會使人失去正確的判斷是非的能力,性格偏執、會形成過於偏激的看法,不願意遵守既有的社會規範,甚至會成為違法犯罪的分子。再者,難以克服的孤獨心理。這種心理體現在比較自閉,不願意與人交往和交流,甚至有意的迴避與人交往的場合,導致最終無法與人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這種心理會使人無法排解壓力,等到心理承受能力發展到一定的極限,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最後,存在著與異性交往困惑。大學期間學業並不是很緊張,課餘的時間教寬鬆,加上心理的成熟,大學生會渴望與異性交往。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的大學生剛剛經歷高中緊張的學習階段,並不懂得如何與異性進行交往、甚至於不敢與異性交往。分不清與異性的感情究竟是友情還是愛情,盲目的交往,只為排解孤獨。還有的大學生大學期間荒廢學業,認為愛情至上、學無所成,結果大學期間碌碌無為。更有嚴重者,因為失戀自暴自棄,甚至有自殺的行為。

  三、音樂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音樂教育因為其獨有的特質和價值,必然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很好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音樂教育能夠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通過欣賞美妙的音樂作品,大學生可以放鬆精神,緩釋心理壓力,會在精神上獲得愉悅。音樂可以增強人的生命力,現今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生活的壓力來自於各個方面,心理負擔重,精神壓抑。大學生因為學業、就業等等問題,也面臨著很大的心理壓力。音樂教育可以讓大學生通過聆聽音樂給予不同的精神享受,不同的音樂會帶來不同的精神體驗,積極活潑的音樂能夠增強人的鬥志,產生積極向上的力量。

  其次,音樂教育可以完善大學生的審美價值。音樂會影響人的觀念,會使人對於某些事物產生好惡。音樂通過優美的旋律使聽眾對音樂產生心靈的共鳴。培養人高尚的情操,使人對大自然和生活產生熱愛。通過音樂更瞭解音樂所詮釋的主題和時代背景,從而更好的體會音樂的內涵,更提高了大學生的審美情趣。

  再次,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大學生不同於中學生,大學生社會交往能力應該更為廣泛以便能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現實生活著經常存在著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大學生應該學會如何的化解這種衝突。如今社會越來越重視情商的重要性。藉助音樂教育,可以使大學生擺脫人際交往的困境。比如進行合唱、齊奏、大型的音樂表演等形式使參與活動的大學生增進交流與合作,更有群體意識,從而增加與人交往的自信心,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然後,音樂教育還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源泉。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更是關乎國家的發展,許多優秀而傑出的人才都是音樂的愛好者,比如,愛因斯坦就是通過音樂獲得靈感。音樂可以激發人的激情和想象力,使創造力獲得長足的發展。音樂教育絕對不是簡單的音樂符號的灌輸,它是通過音樂的律動使學生產生更多的聯想,激發學生擴散性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創新的熱情,使學生成為創新性的人才。

  最後,音樂教育可以健全大學生的人格。人無完人,任何的人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大學生正值青春的美好時期,正是人的性格形成的階段,這時候塑造的性格以後改變就會比較困難。音樂教育可以使學生產生對美的渴望,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可以培養其團結、有愛、互助的性格,排除自私狹隘的心理,提升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操,從而健全大學生的人格。
 

淺論音樂教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論文
淺析情感訴求在廣告心理上的獨特運用論文
相關知識
論音樂教育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論文
論音樂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論文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小知識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課總結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試論音樂欣賞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滲透與融合
探析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