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禮儀與社會道德缺失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禮儀是人類維繫社會生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大學生的道德狀況對整個社會的道德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大學生文明禮儀與思想道德修養缺失

  摘 要: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其整體素質的高低決定著祖國的命運。當前教育體制下,大學生文明禮儀缺失,思想道德修養沉淪、缺乏誠信、追求名利、自私自利以及貪圖安逸等不正之風日漸盛行,加強大學生的文明禮儀和思想道德修養教育已勢在必行。結合大學生文明禮儀與思想道德缺失的原因,提出了文明禮儀與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文明禮儀;道德;素質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青年群體,肩負著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任重而道遠。大學生整體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一個民族的發展情況,決定著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國家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的實現與否。經過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中國在各個領域中所發生的變化特別引人注目。綜合國力上升,國際影響上升,我們與世界的互動日益增強,相互影響和作用不斷擴大、深化。同時,我們的民族也面臨著複雜的國際環境和激烈的競爭。黨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面向未來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繼續奮鬥。

  廣大青年要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在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讓青春煥發出絢麗的光彩。”這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傳達給每個青年最強烈的訊號,是黨和國家巨集偉大業向每位青年發出的深情召喚。因此,新形勢下大學生必須以更優秀的素質肩負起時代的使命!然而生於和平年代、在“溫室”中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而長大的大學生,沒經受過革命戰爭年代血雨腥風的洗禮,沒經歷過社會主義建設初期艱苦環境的考驗。雖然他們獨立、開放,對新事物有很好的適應性,但是他們崇尚物質生活的現代價值觀,意識裡排斥中國幾千年的文名禮儀精髓。順風順水的成長經歷使他們抵禦社會不良風氣侵蝕的能力不夠頑強,表現出來的文明禮儀與思想道德修養缺失問題令人擔憂!

  一、文明禮儀的缺失

  中國具有幾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然而目前,大學生校園生活中普遍存在一些文明禮儀問題,有的甚至較為嚴重。上課遲到、早退,不懂得向老師賠禮道歉。與老師擦肩而過,卻故作視而不見。給長輩或老師寫信時太隨意,根本沒有稱呼和落款,有些學生則用“你好”來表示問候,不懂得對長輩使用尊稱“您”以表達尊敬之禮。舉止文明意識薄弱,在公共場所旁若無人、高聲談笑,甚至相互爭吵打鬥。隨意破壞公共設施,到處亂寫亂畫,缺少愛護公共財產的意識。有些戀愛的學生在校園裡,甚至教室裡肆無忌憚地摟摟抱抱,舉止不雅!多數學生不知道鞠躬、不會微笑、不會握手、不會問候,不知道應該怎樣與別人建立關係,遇到陌生人不知所措等。文明禮儀的缺失問題或多或少地幾乎體現在每個大學生身上。

  二、思想道德的缺失

  當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社會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和衝擊下,觀念上、道德上產生了錯位和傾斜,主要表現為:

  1.雙重標準對待誠信問題。

  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誠信非常重要,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是進行正常的經濟活動的重要保證,誠信維繫著社會秩序,調節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強烈指責校園和社會上的不誠信行為,遇到不誠信行為也會去制止。但是對待誠信問題,許多學生往往持有雙重標準,例如,很多人都反感聚會有人爽約,他們對別人的誠信度要求比較高。但同樣的爽約問題,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態度又不同。

  2.學習態度不端正,不思進取。

  在學習方面,懈怠懶散,缺乏積極進取精神。因為“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的所謂“治學原則”的盛興,遲到、曠課的學生比比皆是;課堂上偷偷玩弄手機、“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學生也不在少數。這樣一來,為了應付老師,作業抄襲;為了考試過關,絞盡腦汁發掘一些讓老師瞠目結舌的作弊方法。

  3.急功近利,缺乏遠大志向。

  一篇在網上廣為轉載的文章《這個臺灣人把問題看到骨髓裡》一針見血地指出:“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的談話,永遠都只圍繞著‘個人’問題,出國啦、讀學位啦、學英語啦、學電腦啦、工作啦……”多數大學生以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核心,強調個人本位,國家的發展與繁榮強盛與他們無關。大學生們過分關注眼前的機會和發展,忽視遠大理想和目標,不少人把實現較高經濟收入和安穩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實惠、求實用,從而淡化社會責任感,甚至陷入極端個人主義的泥坑;在索取與奉獻關係上,則一味地強調索取,認為個人貢獻應與社會索取相等價。還有部分學生在價值觀取向上過於急功近利,敬業意識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4.個性張揚,生活行為失範。

  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膨脹,經常自以為是。但是由於他們的社會閱歷較淺,分辨力還不夠強壯,自我控制力較差。因此,在缺乏引導的情況下,不能正確掌握善與惡、高尚與卑劣、榮譽與恥辱的界限,進而出現了道德觀念淡薄、生活行為失範等現象。小到大學生公交車上不讓座位、該排隊的不排隊,大到打架鬥毆,甚至殺人,都引起了社會的議論。

  5.貪圖享樂,虛榮心較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和高檔化,在現代生活消費意識薰陶下,大學生也紛紛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檔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時行樂,吃講排場、穿講高檔、玩講多樣、相互攀比、超前消費。有的學生不管家裡的生活條件是多麼艱苦,也要竭盡全力加入“果粉”一族;有的學生因為生活困難申請了助學貸款,竟然還挪為他用。

  三、文明禮儀與思想道德缺失產生的影響

  社會主義大學的培養目標是使大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這就要求大學生必須努力學習、刻苦鍛鍊,為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而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然而,以上種種現象表明了當代大學生文明禮儀意識淡薄,思想道德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這與黨和國家對於青年學生高素質的思想要求相差甚遠,長此以往,他們將無法肩負起國家賦予的歷史使命。

  1.校園生活對於社會生活來說,實乃小巫見大巫。

  如若在學校中不注重禮貌與自身修養,一旦到了社會生活中,這或許將這一問題上升到另一高度!近些年來,隨著出境遊、出國遊的開放,國人把一些不講文明禮儀的現象也帶到了境外、國外,一些遊客在境外、國外粗俗無禮、沒有教養的行為常常見諸媒體,使中國和中國人的形象在國際上大打折扣。古人云:“觀其行而知其言,聞其言而知其人。”禮儀能顯示處人的知識和教養,反映出人的道德和品質,體現出人的修養和內涵。“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這是傳統文化中沉澱出來的寶貴精神。若文明禮儀意識缺失的大學生走向社會並逐漸成為國家的棟樑時,國家在世界上的形象將嚴重受損,這不利於提高我們國家的綜合競爭力。

  2.人的思想是廣闊無邊的,道德倫理無處不在。

  誠信作為公民道德規範,其基本內涵是誠實、不欺騙、遵守諾言。它是人的一種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現代誠信是在自由和競爭的土壤中孕育生成的一種契約文化,它強調了規則的程式性和權威性。一個在平時不講誠信的人,在關鍵時刻不可能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犧牲。大學生如果沒有良好誠信品德,不可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可能忠誠於國家和民族事業。此外,大學生如果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果沒有社會責任感,就會滋生個人主義和自我中心思想,對個人功利的過度追求易使人不擇手段、損人利己、誤入歧途。追逐功利者常會產生自私自利觀念,為謀私利,會不擇手段打擊報復他人,會忘記國家、集體和他人的根本利益,一旦手中有權,定會出現以權謀私、假公濟私。總而言之,如果大學生思想道德缺失嚴重,將無法推進巨大的社會變革和進步,國家將失去綜合競爭力。

  四、文明禮儀與思想道德缺失的原因

  1.成長環境的影響。

  首先是當前大學生成長的家庭環境本身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禮儀和道德缺失問題,其次是應試教育體制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沒有從學校裡接受到充分而又深刻的禮儀和道德教育。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教育體制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教師期待學子們的好成績,因此,高分成了孩子們奮鬥的唯一目標。這樣的環境裡進入象牙塔的學子們對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缺乏瞭解和學習,甚至將傳統的“禮”一概視為封建糟粕而拋棄。另外,現代大學生多數屬於獨生子女,聚全家的寵愛於一身,在小皇帝般的環境下長大,難免養成自私自利、貪圖享受、好逸惡勞的品質。

  2.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

  首先,社會是一所大學校,大學生的許多思想觀念的形成和行為品德的養成無不與社會環境有關。當前社會中,人們的認知領域裡存在著一種輕道德、重金錢的現象,用金錢衡量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成了一部分人預設的標準。其次,黨風、社會風氣不正,少數領導幹部以權謀私、貪汙受賄、崇尚奢靡等腐敗之風也極易造成大學生對社會消費產生不平衡心理,榮辱觀發生倒置性變化。再次,社會輿論的導向也存在一些誤區,對各種“星”和“腕”的大肆渲染和炒作,使大學生將對社會的關注焦點發生了偏移。最後,不斷髮生的做好事反而惹上麻煩的社會事實對大學生道德缺失問題的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學校德育工作的考評缺失。

  為了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很多學校自願積極配合民間組織的“高校評估排位”,為了爭取靠前的排名,自覺不自覺地跟著不科學的排名指揮棒走。如此一來,學生的就業率與考研率、學校的論文與科研經費等成為學校考核的重點,對學生德育的評估只是流於形式。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形式,輕內容的弊端,而過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體系,也因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行為引導和約束。

  五、大學生文明禮儀與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途徑

  校園環境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因素,富有人文景觀和文化氣息的校園,濃郁的校園禮儀氛圍,對學生養成文明禮儀習慣有著重要的作用。此外,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禮儀理論和具體規範教育的良好途徑。然而,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沒有給予禮儀教育足夠的重視,禮儀教育處於德育的邊緣地帶。因此,提高大學生禮儀素質首先要將禮儀教育引入課堂,並通過設計不同的案例對學生進行考核,以確保每個大學生真正能將掌握的文明禮儀知識學以致用。其次,學校可以舉辦豐富的實踐活動提高大學生禮儀素養,如、組織講座、建立社團組織的相關活動、相關演講和徵文活動等,將大學生禮貌素養真正地落實到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當中。讓大學生處於良好的禮貌氛圍中,繼而形成良好的禮貌行為,並自覺維護它。

  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學校責無旁貸。除了理論知識的傳授外,應該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狀況提出能觸動大學生心靈的道德觀教育實踐方法,儘量為道德實踐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道德實踐可能。另外,將案例教學方法積極引入大學生的德育課堂中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還應在“引入心理教育”和“加強師德建設”方面重視起來。

  引入心理教育。隨著當今社會各種競爭愈演愈烈,理想與現實、現代與傳統的矛盾、就業與前途的憂慮等因素困擾交織在一起,當代大學生便承受著日益巨大的壓力,這使得大學生整體的心理健康狀況有惡化的趨勢。如果不加以恰當地教育和引導,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如果一個人心理不健康,有認識障礙、意志障礙,心理狀態抑鬱、敵對,就必然要影響到個性心理,影響到其正確道德觀的形成,阻礙其思想進步和道德完善。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導,可幫助學生建立平常心態,正確認識及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為道德教育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加強師德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師是關鍵。中華民族素有崇尚師德、倡揚師德的優良傳統,師德就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德國著名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師本人是學校裡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效益的模範,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同志曾經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應該當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應該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風,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師德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師德,對學生具有重要的心理導向、道德導向和價值導向,貫穿於育人的全過程。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都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對於象牙塔裡的莘莘學子更是責無旁貸!同志曾經明確指出:沒有好的思想道德,就不可能把學到的知識真正奉獻給祖國和人民,也就難有所作為。大學生是最富有生機、最富有活力、代表著國家和民族未來和希望的社會群體,其文明禮儀與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對中華民族素質的提升具有示範作用、輻射作用、推動作用。當前社會形勢下,高等學校應最大限度地重視文明禮儀與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塑造良好的素質教育環境,探討切實有效的教育方式,重視學生的心理疏導與師德建設,為實現“中國夢”而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豔瓊.論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現狀及其培養[J].現代交際,20114:9-10.

  [2]國佳.談如何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J].遼寧 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32-33.

  [3]趙敏.新媒體視閾中的大學生道德教育創新研究[D].山東大學,2012.

  [4]張阿蘭.案例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095:236-238.

  [5]於學豐.案例教學法在德育課教學中的運用[J].才智,20129:49.

  [6]湯汀.淺談思想品德課中的教學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352:84-85.

  >>>下頁帶來更多的

大學生社會道德調查論文
有關大學生社會道德論文
相關知識
大學生禮儀與社會道德缺失論文
大學生禮儀與社會道德建設論文
大學生養老院社會實踐感受論文6篇
淺談大學生的網路倫理道德問題論文
大學生社會道德調查論文
大學生志願者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最新大學生辦公室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關於大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精選
大學生暑假的社會實踐總結範文
大學生司法局社會實踐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