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教學畢業論文範文
一:嘗試心理效應在思品課中的應用
摘要:同志曾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
論文關鍵詞: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創新人才的培養,與我們為學生營造
學生的一切活動為老師的教案服務,教師事先預定好的教學步驟、教學內容、課堂組織
形式甚至標準答案都在窒息著學生的創新思維。如何改善這種狀況?我們可以嘗試借鑑
中外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研究的一些心理效應,為學生的自信心加碼,建立融洽的師生
關係,轉動學生創新的思維空間,迸發學生創新的思維火花,營造了學生創新的思維空
間,給學生一對彩色的翅膀,讓學生在創新的天空自由飛翔。
關鍵詞:心理效應 創新 思維
思想政治學科是一門社會科學,它的特點是與學生的自身思想、行為以及生活密切相關,同時它還涉及到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係。它能夠把學生培養成一個身心健康、有崇高理想、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人。思想政治學科還與社會、家庭、個人實踐密切聯絡,內容是豐富多彩的,視野是廣闊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該是很高的。但事實恰恰相反,多數的學生不喜歡思品課。他們覺得思想政治課枯燥、乏味、沒意思,聽不進去,還不如做幾道理化題解悶呢。我們可以嘗試借鑑心理學、教育學的效應,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髮現、探索問題,激發學生創造性火花,更易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利用神奇的“羅森塔爾”效應,為學生的自信心加碼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到一所中學裡,在一個班級隨便走了一趟,然後在花名冊上劃出了幾名學生,告訴老師這幾名學生智商很高,也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後,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那幾名被他劃出來的學生果真成了班上的佼佼者。羅森塔爾教授說,我對這幾位學生根本不瞭解。教師們愕然!為什麼會發生奇蹟?因為人的“期望”有神效。羅森塔爾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學教授,在教師心目中是權威的,因而教師對他的判斷深信不疑,對那幾名幸運的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期待,像對待聰明的孩子一樣對待他們;而這幾名學生感受到了這種期待,也認為自己是聰明的,從而提高了自信心,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最終他們真成了佼佼者。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難道這些學生真是“最佳前途者”嗎?不是,是心理學家“權威性謊言”暗示了老師,堅定了老師的信心,激發了老師的深情,這些通過教師的眼神、笑貌、聲音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我校是一所地處城東的一所年輕的學校,學校裡有一部分是民工子弟,這些民工子弟的家庭經濟條件差,沒有正規住房,流動相當頻繁。民工子弟明視訊記憶體在孤僻、壓抑、敵對等弱勢心理,難以融入學校生活,特別是中途轉入學校就讀的學生,他們或多或少承受著一種“外來戶”、“低人一等”的心理壓力。利用思品課這一特殊的載體,通過課堂教學的多種手段,營造良好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這批學生減少自卑、敏感、排斥、壓抑等心理,真正融入班級、融入社會。試想當這些民工子弟學生受到老師同等的鼓勵、信任,人的“期望”將有神效,用好“羅森塔爾”效應,用期待的眼光去對待身邊的民工子弟,每一個學生都很棒。
如“培養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時設計一活動——找優點,以小組為單位,每組指定一名學生作為找優點的物件,自我找優點與小組其他成員給其找優點同時進行。期間老師提示:“優點”不光是學習好、體育好、唱歌好、人緣好、模仿能力強等優點。時間五分鐘,先由自己陳述所找優點,然後由小組其他成員陳述,當學生說出自己優點後,老師示意學生掌聲鼓勵。這一環節在挖掘學生身上閃光點的同時,培養了民工子弟的自信心,發現他們吃苦耐勞、懂事早、求知慾強等優點,告訴他們逆境也能鍛鍊人的意志,磨練人的心志。我們通常所說的“說你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一定道理。一個人如果本身能力不是很行,但經過激勵,給予一定的期望,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發揮,不行也就變成了行;反之則相反。在民工子弟身上適時運用“羅森塔爾”效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支援,他們和城裡的孩子一樣出色。
二、利用情緒效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事物的感知往往受情緒的影響,如教師的態度、情感、手勢、語言都和微笑一樣,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情緒,這就是“情緒效應。如果我們能像古希臘傑出的哲學家漠克利特那樣,以微笑迎人,不擺架勢,更不訓斥人,那就會收到良好的情緒效應,所以教師要向這位被人稱為“含笑的哲學家”學習,進行笑臉相教,其效果必定會理想。
但有時往往會忽視這一點,一次學生作業做得很差,在改作業時已經火冒三丈了,一上課我就把幾個學生點名批評了,然後開始上課。這時我發現平時活躍的學生不見了,大部分學生用那種恐慌的眼神看著我,目光暗淡,平時發言最積極的學生沒反應了,課堂氣氛沉悶,我一個人唱獨角戲。我立即意識到原來上課我沒有笑臉相迎,致使學生情緒低沉,思維不活躍。我改變策略,在舉例時和學生開玩笑,學生的情緒才恢復往日的氣息。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達到進一步提高教學實效的目的,我們就要重新審視“師道尊嚴”的含義,消除“唯我獨尊”的心理,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在課堂上給學生以信任,用幽默的語言、友好的微笑、穩健自如的神態進行雙向情感交流,用自己良好的情緒引領學生的情緒進入最佳狀態。即使某些學生的觀點是幼稚的可笑的,只要他敢於標新立異,教師也應該用寬容和讚許去對待他。在積極的情緒下,你會發現,過一段時間,學生會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因為只有在這時,學生才真正是自由的、自主的,才真正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張揚。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古諾特博士說:“在經歷了若干年的教師工作之後,我得到了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育的成功和失敗,‘我’是決定性因素,我個人採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境的主因。身為老師,我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或悲慘,我可以是製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啟發靈感的媒介,我能讓人丟臉也能讓人開心,能傷人也可以救人。”古人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教育應貫徹激勵和表揚為主的原則,這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是非常有道理的。
三、利用“群言效應”,轉動學生創新的思維機器
傳統的教學方式一般是老師滿堂灌,學生豎著耳朵聽。教師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不得不採用點名體溫的方式,這樣學生一方面不願意認真聽,一方面又怕老師提問,在這種心理狀態下,思維是不可能得到正常發展的,教學效果也不可能取得頗佳。在教學中遇到某一重、難點,可以留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讓學生互相評價、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使班級成為一個有利於學生創新的大環境,這種注意激發學生情趣,讓學生質疑、求異、解疑的“麻雀嘴”活動,舊能產生良好的“群言效應”。也就是說,通過每個學生唧唧喳喳的“麻雀嘴”活動,可以調動他們思維和記憶的積極性,挖掘學生集體和個人的潛力,減輕疲勞,喚起課堂上的積極情緒,同時鍛鍊說話能力,培養探究精神、活躍了思維。
例如講到“學會合理消費”時,開展“當今時代節儉過時了嗎?”的討論。有學生說“人們生活條件好,應該對自己好一點,弄得寒酸樣沒必要。”有學生說“生活好了沒錯,可也要根據家裡的實際情況而定,必要時需要節儉”。有學生說“奧運會要在北京召開,中國人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如原國家副主席吳儀女士在出國訪問時就非常注意自身的服裝形象,請問這說明什麼?”學生的討論異常激烈,大家相互補充、相互評價,連上課不太聽的學生也積極加入到討論中來。最後大家一致認為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應該有適度的消費,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要節儉。
通過這種“麻雀嘴”活動,可以增加資訊量,即由老師這裡單方面獲取的資訊,變為從很多同學這裡多渠道獲取資訊;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大膽、積極、風趣的發言,同學間、師生間的合作情感就日益加深;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探究精神,挖掘集體和個人潛能。
但有時“群言效應”也會出現群言不起來,這時老師不要吹鬍子瞪眼加以指責,可“旁敲側擊”,轉動學生思維的機器;有時也會出現“群言不休”現象,同學們爭得面紅耳赤,出現一些“離題”或“鑽牛角尖”的議論。這時老師也只要做個帶頭的“麻雀嘴”,撥“亂”反“正”,抓“幹”帶“枝”,綜合歸納,分清主次,不必去當爭論的“裁判員”,讓位讓學生得出結論。
四、利用“預熱效應”,迸發學生創新的思維火花
大家交流想法與互相啟發的氣氛,會使一個人對本來不太關注的問題產生興趣,產生深入研究的念頭,從而起到推動創造性思維的準備作用。這種由預先交流想法而引起的效應稱為“預熱效應”。預熱效應在教學中的應用,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在認知心理雪茄奧蘇貝爾“先行組織者”策略的指導下,教學活動的設計常常運用具有“預熱效應”的“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此法能夠激發學生在活動中發表創見,合作交流,激發發散性思維,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精神和探究、發現、推理、想象、分析等能力。
如講到“人民當家作主的法治國家”時,結合正在召開的兩會,老師課前讓學生準備提問,鼓勵學生儘量提出新穎的創見,學生疑問“這些人大、政協代表怎樣產生?”“為什麼國家領導人由人大選舉產生,而如美國的總統由競選產生?我們國家是否可以嘗試競選國家領導人?”等等。通過比較,學生就發現,由於實行的國家制度不同,所以選舉的方式也不同,進一步證明我國政治體制的公正、公平性,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學生的提問可能有點偏,但這種求異的思維極大地發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對我國的政治生活印象更加深刻。
上海育才中學老校長段力佩曾指出,要提倡七嘴八舌,以課本為依據,有領導地進行“茶館式”教學。一議思想必然活躍,不同看法必然產生啟發,切磋琢磨的結果,有助於培養學生探索、發現、推理等能力。而在議論中成績好的得到提高,成績差的受到帶動,互相啟發,相得益彰,起到預熱效應的作用。而許多見解和問題,常常是老師事先沒有想到的或想不到的,這樣一來老師又得到了提高。
五、利用“攸勒加效應”,營造學生創新的思維空間
“攸勒加效應”的美名來自於一個動聽的故事。國王請求阿基米德檢驗王冠是純金還是摻了銀這一難題,阿基米德在洗澡時受啟發,大叫“攸勒加!” “攸勒加!”攸勒加是希臘語,意思是我想到了,我找到了,從而一舉解決了“王冠之謎”。這種由他事取得啟示的解決的方式,被稱之為“攸勒加效應”。
阿基米德走進生活,發現了真理,那麼我們的學生呢?更要走進生活,走進歷史,整個世界都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的課堂,利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一原理,解決我們周圍的問題。教師要有組織地提出一些創造性課題,讓學生積累大量豐富的知識,讓學生去實踐、去體驗、去發現。如講到環境保護內容時,有意識地讓學生以地球的名義寫一篇講演稿,發現身邊的環境問題,政府的處理辦法,人們觀念的轉變等。學生大量蒐集資料,文字的、圖片的、聲音類的;生活中的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網上的、書上的;過去的、現在的、以至於未來的,學生都盡情去探索,去補充,最後寫成了一篇篇有血有肉的講演稿,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這些活動的訓練中得到了充分地發揮。如講“艱苦奮鬥”時給學生播放了“南泥灣”以及大生產運動時的一些歌曲,讓學生創造性地把歌曲的場景結合自己所知道的展開想象,描繪當時的轟轟烈烈的場面,這樣把學生帶入當時的生活意境很有幫助,能更深刻地感受當時的生活狀態。
“攸勒加效應”是決不會光顧懶漢的,要學生從小就養成勤奮好學、刻苦鑽研、聚精會神地思考問題的習慣。 “攸勒加效應”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我們不能侷限於書本,要超越教材,要開放教學,要利用資源,要由此及彼,才能真正使學生的創新思維飛揚起來。
“未來文盲不是不識字的,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21世紀是一個知識激增的世紀,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和創新才能有立足之地的世紀,因此,思品課教學要充分利用心理學教育學的相關知識,必須教會學生學習,即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學生一車獵物,不如給學生一杆獵槍”。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夯實基礎。會讀、會疑、會寫、會憶、會用,逐步學會“咀嚼、反饋、消化”六個字的記憶術,將學過的知識加以理解、聯絡、概括和綜合,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聯絡社會熱點,主動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處理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精神。
參考資料:1、任順元《奇妙的教育心理效應》
2、劉瑞德《教育中的心理效應》
3、教學過程中的教師期望效應探析 教育理論與實踐 勒玉樂2006年第8期
二:論新時期民族地區體育教師的職業素養
本文從教師教育的角度,探討民族地區體育課程改革中理論與實踐的矛盾問題,
論文關鍵詞:並提出民族地區體育教師所應具備的六大素養
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程改革的主體之一,是課程改革理念付諸於實踐的主要力量。新時期,體育教師的職業素養直接關係到體育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隨著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如何疏通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路徑,已經成為包括民族地區在內的廣大學校迫切解決的問題。在此背景下,本文從教師教育的角度,探討民族地區體育課程改革中教師職業素養的提升。
一、民族地區體育課程改革的困惑與反思
一民族地區體育課程改革現狀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導下,全國各級學校掀起了新一輪的體育課程改革,在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學校體育逐漸融入素質教育的體系之中。
但是,理論層面的改進並不意味著實踐層面的改觀,儘管有些地區在新課程實施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可是許多地方特別是偏遠民族地山區,由於整體教育水平的落後而還未真正貫徹實施新課程。十幾年來,這些地區的體育課程現狀並未有大的變化,反而在新課程浪潮的衝擊下,許多學校出現了重形式、輕實質的現象,課程改革缺乏實效性和創新性,課程改革的如此現狀值得我們深省。
二困惑與反思
筆者調查發現,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新課程改革在理論與實踐層面上的反差甚大,諸多環節上確實存在著一些困難。究其原因,可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改革理念沒有深入人心。真正瞭解新課程理念的體育教師並不多見,課程改革思想並未深入人心,基層體育教育工作者沒有真正理解和領會新課程時代意義。比如,許多教師不知道《新課程標準》、“校本課程”是什麼概念等等。
2、舊觀念的同化與回潮對新思想的消減作用。許多體育教師面對新課程以及諸多的新觀念、新思想,反而感到困惑和茫然,缺乏主動學習的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有的學校在專家指導下做出一個樣板,也只是曇花一現,缺乏持續的創新。久而久之,新思想反被舊觀念同化,在舊觀念的回潮中逐漸消減。
3、缺乏理解和支援。體育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的地位依然較低,學校行政管理人員對體育課程改革存在的偏見依舊存在,體育教師的改革行為得不到學校領導的理解和支援。
4、缺乏系統的指導,教師培養和培訓與實踐脫節,質量不高。基層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缺乏相應的系統的指導,許多工作流於形式,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與實踐脫節,因此質量不高。另外,教育行政部門對新課程改革缺乏反饋,沒有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
二、民族地區體育課程改革的優勢和關鍵
一優勢的分析
民族地區有著特殊的生態地理環境、宗教文化、傳統習俗以及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孕育著各少數民族特有的風土人情,各民族長期生活在自己的文化氛圍中,形成不同民族的獨特個性。而風格各異、絢麗多彩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作為各民族社會歷史文化的濃縮點,有其深厚的文化積澱。這些決定了民族地區學校體育具有特色的資源優勢,必將為體育課程改革發揮重要作用。
二改革的關鍵
根據以上所言,民族地區體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於增強實效性,原因在於:沒有將體育教師的觀念教育與實踐結合起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矛盾問題,沒有理順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實施思路,更沒有通過教師主體主動地實踐改革。因此,有必要從教師教育角度尋找增進課程改革實效性的途徑,消除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在實踐上的較大差距。
對於新時期民族地區的教師教育,並非單純地依賴於技能的反覆訓練,應該結合區域環境和人文特點,將職業素質的培養加以人格化和區域化,以此實現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鮮明、清晰的發展途徑。即必須立足於民族地區實際,在反思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現狀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抓住教師教育的實踐環節,力圖變革民族地區體育教師傳統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使之更適合於民族地區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需要,最終實現體育課程改革路徑的暢通。
三新時期民族地區體育教師的歷史使命
教師是人類文明的使者,通過其特有的教育方式和人格魅力將文化知識一代代傳授給學生,文化傳遞是教師教育課程的主要功能之一。體育教師可以在體育教學中,通過自身的體育文化的特殊表達,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學生。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許多民族體育文化受到衝擊,而逐漸走向湮滅。民族地區的體育教師擔負著傳遞民族體育文化的使命,對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挽救、保護、傳承與弘揚,必定起著較為關鍵的作用。
民族地區的體育教師在課程改革的實踐環節上,只有結合實際,通過自身職業素養的提升,將職業素養人格化和區域化,才能增強民族地區體育課程改革的實效性,才能賦予體育課程新的活力。
三、新時期民族地區體育教師的職業素養
新時期,民族地區的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培養,不僅關係到體育課程改革的成敗,體育課程與教學在實踐層面上進一步銜接,還關係到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體育教師職業素養應具有時代性、民族性、健康性、人文性、主體性和創造性,體育教師不僅具有前瞻的體育課程理念、模範的健康體育習慣,還應該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知識、熟練的民族體育技能、包容的民族文化心理、強烈的文化傳播意識。
一前瞻的體育課程理念
當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正在由理論層面向操作層面逐步推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頒佈,為體育課程實施提出了一系列現實性的問題,在體育教育界掀起了空前的大討論。在教學實踐中貫徹體育新課標提出的“四個理念”,實現體育課程的“五大領域”目標,對體育教師提出更高的素質要求。民族地區的體育教師,一方面要立足當地,創造性地將民族體育課程化,以此傳承少數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引入符合當代兒童興趣的休閒體育和時尚體育,以高質量地推動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從而促進民族地區兒童素質的全面發展,以及體育民族化與現代化的融合。
二模範的健康體育習慣
體育教師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往往是影響學生十分重要的方面。體育教師在日常生活和體育課程實施中,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向學生傳達“終身體育”的理念、健康科學的健身方法,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比較合理地進行健康管理,即通過追求、探尋、建立或改善適合自己生存發展的良好生活方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實現提高生活質量、增強體質、增進身體機能、保持良好健康狀況的生活目標。為此,民族地區體育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識,建立科學的健康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成為學生科學健身的偶像和楷模。
三豐富的民族文化知識
少數民族地區,其教育受社會文化的影響,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長期受到民族文化潤澤的體育教育,同樣不能脫離民族本色,走民族體育之路是民族地區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民族地區體育教師為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應該瞭解本地區、本民族優秀燦爛的文化,充分掌握少數民族歷史、文學、藝術、宗教、醫學以及各民族風俗、傳統體育的文化背景等。具備豐富的民族文化知識,是從事民族體育教育,參與民族地區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更是挽救、繼承和傳遞少數民族文化的基礎和保證。
四熟練的民族體育技能
眾所周知,體育課程的重要特點是從事身體操作性活動,獲得運動技能和體育知識是體育課的根本任務;而言傳身教又是體育育人的基本方式。民族體育教育的實踐過程對發展人的民族情感的培養是有效的,但如果離開了民族體育技能學習這個實質性的教學內容,就無法體現。民族地區的體育教師要在民族教育、文化傳遞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就必須儘量多地掌握民族體育運動技能。體育教師則在體育運動中,把內在的人格與人文修養和外在的動作融為一體,潛移默化地影響人、教育人,使學生受到人文薰陶,產生心靈感悟、情感昇華。
五包容的民族文化心理
包容是一個民族汲取和創造先進文化的心理基礎。通過回溯和透視歷史,不難發現如此燦爛多姿的民族文化,正是多個少數民族文化與主流文化交融、涵化的結果,民族文化的演進、發展過程是各民族文化相互滲透補充的過程,由於這種包容和融合的非凡氣度,民族文化才蘊涵著巨大而豐富的魅力和價值,不斷散發著強烈的生命活力。因此,民族地區體育教師也應該具備包容的民族文化心理,勇敢接納其它民族的體育文化,通過民族地區學校體育來加強多元文化的交流、融會,從而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六強烈的文化傳播意識
作為民族教育的生力軍,民族地區的體育教師不僅能在體育教學中承擔起民族文化傳遞的重任,而且還能具備強烈的文化傳播意識,在校園文化建設和各種校外體育活動中,積極參與民族文化的對外交流,有意識地呈現民族文化魅力,積極地宣傳和推廣本地區、本民族的優秀文化。通過傳播民族體育文化,少數民族體育能為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和接受,讓悠久、燦爛的東方民族體育文化衝破外來文化的包圍,走上全國和世界體育的大舞臺,使民族體育文化在更廣闊的空間中發揚光大。
四、結論與建議
當前,民族地區體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於,通過提升體育教師的職業素養,來增強體育課程改革在實踐層面的實效性和創新性,為民族地區課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實現民族地區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人格化和地域化,要求體育教師不僅具有前瞻的體育課程理念、模範的健康體育習慣,還應該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知識、熟練的民族體育技能、包容的民族文化心理、強烈的文化傳播意識。應該定期組織系統的培訓,將培訓的課堂設在基層學校,創設培訓專家與基層教師的溝通環境。另外,在教育和培訓方法上,有必要採用微格手段來強化有關的職業技能。
主要參考文獻
[1]鍾啟泉.現代課程論[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10
[2]張楚廷.課程與教學哲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2
[3]滕星. 中國少數民族與教育[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2.1
[4]弗雷斯特·W.帕克.CURRICULUM PLANNING[M]. 2004.12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Z].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33-47
[6]段愛明等.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變遷傳承與發展[J]. 體育學刊 2005,2
[7]劉衛等. 高等師範教育改革應立足於基礎教育—雲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中學教師素質調查[J]. 雲南高教研究 2000,3:76-79
小學德育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