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學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課後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溝通與合作的過程。對於八年級數學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師們有哪些反思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我的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應用.教學難點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與判定定理的區別.教學方法主要是討論、探索、啟發式.運用輔助工具是多媒體課件.

  等腰三角形是一類特殊的三角形,因而它比一般的三角形在理論和實際中的應用更為廣泛。教材專門設計一個單元的內容來研究它。這個單元的重點之一就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同時這也是本章的重點之一。大綱對此的要求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並能靈活應用它們進行論證和計算”***“靈活應用”是大綱中“瞭解、理解、掌握、靈活應用”四個層次中的最高要求***。在學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後,推理依據增多了,學生所接觸到的題目難度也會明顯加大,證明思路不再那麼簡單。近幾年的許多中考題目常以等腰三角形為命題背景,結合四邊形、相似形、圓、函式等相關知識點出一些綜合性題目和壓軸題目。所以要求學生能掌握並靈活應用。

  學生剛剛學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對等腰三角形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初二學生在這個階段逐漸在各方面開始成熟,思維深刻性有了明顯提高,有著自己獨特內心世界,有著獨特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先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論,並能夠靈活應用它進行有關論證和計算.發展學生的動手、歸納猜想能力;發展學生證明用文字表述的幾何命題的能力;使它們進一步掌握歸納思維方法,領會數學分類思想、轉化思想。再進一步發展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關於數學內容間普遍存在的相互聯絡、相互轉化的觀點。

  ***二***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 賴於模仿與記憶,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是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以促進學生自主、全面、可持續發展”,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溝通”與“合作”的過程。上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節內容後,對本節課作以下反思:

  一、 成功之處

  1、本節課從生活中的例項引入課題,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學知識源於實際的需要,再從例項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2、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時,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畫出有兩個角相等的三角形,測量它們所對應的兩條邊之間的關係,進而猜想、歸納、驗證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這一過程體現了知識的發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突破了教學重點。

  3、對於課本的例題,屬於文字表述的幾何命題式的證明,首先要求學生寫出已知和求證,獨立思考後再在小組內討論,最後與課本規範的證明過程比對。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獨立書寫解題過程後比對這種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代替老師的講解,能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4、在課後層級訓練中,列出了與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線、平行相關的問題,便於學生認識並掌握這一類基本的圖形,近幾年許多考題常以等腰三角形為命題背景,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求學生及時歸納總結,靈和掌握並能很好的應用。

  二、不足之處

  1、對於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的逆命題在本節課堂上沒有提出,只在課後雙基訓練中提到,如果能在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後,對“三線合一”的逆命題也加以說明,指出此性質的逆命題也是真命題,再讓學生課後分三個命題分別證明會更好。

  2、對於課本例3沒有講解,例3主要是已知底邊和底邊上的高,尺規作等腰三角形,雖然現在教學對尺規作圖有所淡化,但仍應該讓學生學會基本的尺規作圖,所以如果課堂上能呈現例3,教學內容會更完整,學生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全面。

  三、 學生創新

  在證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時,可以通過作頂角的角平分線、底邊 上的高證明三角形全等,從而得到邊相等,即然可以作角平分線和高,自然就有學生提到做底邊上的中線,但如果直接證明全等就會錯用“SSA”,那麼能否作中線後,再通過其他的方法證明呢?學生課下思考交流後,發現再過中點做兩邊的垂線,利用兩次全等也可以得到要證明的結論。所以,對於提出這個解題思路的同學應給予肯定後引導大家一些思考交流,從而正確解決問題。

  四、再教設計

  在解決“三線合一”逆命題這個問題時,可以在知識回顧中用幾 何語言敘述“三線合一”所包括的三個命題,在本課結束後,丟擲逆命題這個問題,讓學生課後思考,並在課後訓練中完成,這樣對於學生的思維的培養以及今後逆命題、逆定理的學習都很有好處。

  “教然後知不足”,教學後的反思會發現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也正是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自己不斷學習,進一步地激發自己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三***

  本節課是“逆命題與逆定理”的第二課時,課題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卻出現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兩個定理,這讓我很困惑。經過認真分析,我好像理解了課本的設計意圖。

  這兩個定理都已經學過,並且學生已經能夠靈活運用,只不過是從來沒有對其進行邏輯推理。這兩個定理放在這兒,一方面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的應用;另一方面也是逆命題與逆定理的延伸。進一步對以前所學定理進行邏輯推理證明,從而形成完整的只是鏈條。

  所以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證明中輔助線的做法,勾股定理的證明有難度,需要學生交流分析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互逆定理之間的關係。

  由於目標明確,本節課處理環節緊湊,效果較好,在課堂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生教生,生強生,教師整整做到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讓我思考:

  1、導學思考部分處理時間較長,教學重點放在定理的證明。

  2、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初一數學三角形知識點歸納
初二數學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八年級數學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課後教學反思
八年級數學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學反思
初二數學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八年級數學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課後教學反思
八年級數學等腰三角形教學設計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學反思
八年級數學等邊三角形教學反思
八年級數學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中考數學因動點產生的等腰三角形問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