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不同的文化差異

General 更新 2025年02月16日

  文化,作為一個專門術語,富有彈性。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歡迎大家參考與借鑑。

  

  有人把文化說成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 象,19世紀英國人類學家泰勒 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書中,給文 化下了一個比較經典的定義:"文化是一個複合體,其中包括 知識、信仰、藝 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人作為社會成員而獲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習慣。"交 際的過程是人 們運用語言知識和社會文化知識傳遞資訊的過程,所以學習語言 與瞭解語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識是分不開的 。瞭解英語文化知識,有助於交 際暢通並有效地進行。相反,缺乏瞭解英

語文化背景知識必然導致交際障礙, 衝 突和誤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語用失誤Pragmatic Failure1。 "本文所談 的不是因為語法結構出錯而 導致的詞不達意,而且指說話方式的不妥,或不符 合表達的習慣,或說得不合時宜。說話人未能按照英美人的 社會風俗習慣來交 談所造成的失誤,本文試圖談談日常交際中出現的誤區。

  一、打招呼

  中國人之間彼此較為熟悉的人見面問候時,一般採用下列用語:"上哪 去?"、 "吃過了嗎? "如果把 這些問候的話直譯成英語即: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 yet?"。 英美人可能會茫然,困惑 ,有時也可能引起 誤解。不瞭解漢文化習俗的外國人並不會認為這是一種起交際作用的問候語, 比 如:問對方 :"Have you eatenyet?"對方可能認為這不是單純的見面問候的 話,而會誤認為你可能發出對他/她 的邀請。又如"Where are you going?" 很可能引起對方的不快, 所以他/她對這一問話的反應極有 可能是: "It's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著嗎?"。英美人的問候一般用"Good morning/aftern oon/evening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How do you do? 您好!""Nice to meet you. 見到你 很高興""How are you doing? 你最近好嗎? 。 在關係親密者之間可用"Hello"或"Hi"

  二、稱呼

  在英美國家,人們相互間稱呼與我國的習慣相差極大。有些稱呼在中國人看 來有悖情理,不禮貌,沒教養 。比如:小孩子不把爺爺奶奶稱作grandpa和 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卻是得體,親切的,年輕人稱老年人, 可在其姓氏前 加Mr、Mrs或Miss。比如:Mr Smith、Mrs Smith、Miss Alice等。在漢語裡, 我們可以用"老師 、書記、經理、工程師、廠長"等詞與姓氏連用作稱呼語, 而 在英語中卻不能, 我們不能說"teacher Zhan g張老師,"engineer Wu吳 工程師等。正確的說法是應按照英美人的習慣把Mr、Mrs、Miss 與姓名 連用表示尊敬或禮貌。

  中國人稱呼家庭成員、親戚或鄰居時,往往用"大哥"、"二姐"、"大嫂"、 "李大伯"之類,這些稱 呼不可用於英語。用英語稱呼時不論男人還是女人, 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

  三、寒暄

  中國人見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紀?""你能掙多少錢?""結婚了 嗎?"。在英語文化中,年齡、 地址、工作單位、收入、婚姻、家庭情況、信 仰等話題屬個人隱私範疇,忌諱別人問及。英美人寒暄最頻繁的 話題是天氣的 狀況或預測。如"It's fine isn't it? "或"It's raining hard, isn't it?""Your d ress is so nice!"等等。漢語裡的寒暄有時還表示對對方的關 心。如:"你今天氣色不好,生病了?”“好 久不見,你又長胖了。""你又瘦 了,要注意身體啊。"人們不會為此生氣。 英美人如果聽到你說:"You are fat "或"You are so thin."即使彼此間較熟悉,也會感到尷尬,難以回答, 因為這是不禮貌的。

  另外,在思維方式上,中國學生習慣用漢語的語義結構來套用英語。如:打 電話時,中國學生習慣說:" Hello who are you please? "而英美人的習慣 是接到電話先報自己的號碼或單位、公司的名稱。如:

  A:Hello 8403229

  B:Hello, thisis Tom. Could I speak to Jim,please? 打電話的套話,必 須這樣用。

  四、讚揚與祝賀

  當英美國家的人向我們中國人表示讚揚或祝賀時,我們即使心裡高興,嘴上 難免要謙虛一番。這大概是我 們中國人認為"謙虛"是一種美德的緣故,認為 不這樣,就是對別人的不敬。例如:一位外國旅遊者對導遊小 姐說:"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2. 你英語說得很流利 。"這位導遊小姐謙虛地回 答:"No,no M 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不,我的英語講得不好。"對 於中國人的謙虛回答, 英美人會誤解為對方 對自己的判斷力表示懷疑。又如: 在一次舞會上,一位美國人讚揚一位中國女士說:"You look beautiful t oday 你今天很漂亮。"這位中國女士謙虛地說:"Where哪裡、Where哪裡。" 幸虧這位美國人懂 一點漢語習慣,非常巧妙地說了一句:"Every-where 到 處。"根據英美人的習慣,當他們讚揚別人時, 總希望別人以道謝或爽快接受 的方式作答,而不希望以謙虛、客氣的方式作答。對於上面兩位的讚揚,恭維話 , 英美人的回答是:"Thank you! ""Thank you for saying so."

  五、道別

  英漢語言中告別的使用語言或方式也不大相同。中國人道別時,把客人送到 門口或樓下大門口,甚至馬路 上,客人對主人說:"請留步",主人最後要說: "走好"、"慢走"、"再來啊"等等。這些話都不能直譯 成英語,如果說Stay here,Go slowly,Walk slowly. Comeagain聽起來不順耳,也不符合英美人的 習慣, 其實, 微微一笑並作個表示再見的手勢或說:“Good-bye再見,See you later 回頭見、So long. Take care再見,保重就可以了。

  六、比喻用語

  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段。日常生活中,常借用動物或顏色的特徵來形容人之特 性的詞語,但這類比喻往往因 語言、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義。在英 語中dog 狗的形象一般不差, 常可泛指人, 如:You ar e a lucky dog 你可真是個幸運兒。Everyone has his day?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諞簧?薪雜械靡庵??。 在漢語裡, 用狗比喻人多帶貶意,如"走狗"、"賴皮狗"、"狗東西"、"狗 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等。另外,由於 環境、歷史和文化的不同,在表示相 似的比喻或象徵意義時,英語和漢語會使用完全不同的顏色詞,例如:bl ue pictures 、the blue-eye boy紅人、to be green-eyed眼紅、 嫉妒。green hand 沒有經驗的人、in the black不欠債、 grey mare3 母老虎、white harvest晚秋時節的收穫等。

  七、其他社會禮節

  中國人使用"謝謝你"遠不及英美人那樣頻繁。中國只有在別人提供了大量 的幫助時,才說:"謝謝", 而且是真正表示謝意。英美人無論是家庭成員之 間,還是上下級之間,上下輩之間,為了一件小事,甚至是份 內之事都需說: "Thank you "這裡"謝謝你"只是習慣性的回答,並不表示多大的謝意。例如: 在給英美人 上對外漢語課時,每次上完課後,英美學生習慣說:"Thank you"。 如果回答"Thank you",中國人往往說 :"這是我應該做的。"把這句話直譯 成"It's my duty",就不會讓英美學生聽起來那麼愉快,因為“It's my duty"的含意是:我本不想做,但這是我的職責,所以不得不做。"這 與漢語表達的原意有很大出入,適 當的回答應是"It's a pleasure我很樂意, Don't mentien it沒什麼或You're welcome不用謝。 "

  英語中的"Please"並不完全相當於漢語中的"請",在某些場合表示 "請"不宜用英語"please"。比 如:讓別人先進門或先上下車時,一般都說 "After you你先請"。在餐桌上請人吃飯吃菜, 喝酒或請人 吸菸時,一 般用Help yourself,而不用please。如果生病, 到醫院看病應說"Go to see the doctor看病 。"

  因此,我們在學習英語時,應瞭解它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及社會風俗習慣,隨 時將它與我們的母語進行對比 ,使自己自覺意識到不規範語言產生的根源和避 免方法,進而增強使用規範語言的意識。




小學英語教師實習工作總結
零基礎也能學好英語
相關知識
瞭解不同的文化差異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態閱讀答案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態閱讀題及答案
漢英中的文化差異
試論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文化差異
淺析翻譯中的文化差異
母語和第二語言閱讀的文化差異與認知體系論文
商務談判中的文化差異
英漢的文化差異及翻譯
文化差異造成誤解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