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戰與商周易代有什麼聯絡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制人的著名戰例,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牧野之戰與鳴條之戰

  從發生的地點上來看,鳴條之戰發生在古代的鳴條地區,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運城西邊的一個地方,而牧野之戰則發生在古代的牧野地區,也就是今天河南省衛輝市範圍內的一處地方。

  從發生戰爭的雙方來看,鳴條之戰的決戰雙方分別是商湯和夏桀,這場戰爭是商朝推翻夏朝的一次決戰。而牧野之戰的決戰雙方則是周武王和商紂王,這場戰役也是周朝推翻商朝腐朽統治的關鍵一戰。雖然兩種戰役的結果都是推翻了舊統治和建立新王權,但是發生的時間和物件都是不一樣的。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說,牧野之戰標誌著中國古典文明的開始。這場戰爭如此重要,參戰的周軍卻少得可憐。《尚書》記載,周武王帶著三百輛戰車,三百名虎賁參戰。後來孟子覺得三百人少了,懷疑是抄寫錯誤,改成了三千虎賁。這個改動還是合理的,因為按照慣例,一輛戰車大致應該配十個戰士。那麼說起來,周武王投入戰鬥的主力軍就是:三百輛戰車,幾千戰士。

  大家寫來寫去,最後輪到司馬遷。司馬遷是個頂級史家,但他有個毛病:貪多喜功,迷戀大數字。所以他寫牧野之戰的時候,出手豪闊,在“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後面又有整有零地加上“甲士四萬五千人”。反正四萬五千人也不用司馬遷養活,他就很大方給周武王派去了一支生力軍。但是這四萬五千人其實要不得。現代歷史學家仔細考證周部落的人口,認為周武王治下的子民,男女老少加在一起,也就是在5萬~10萬之間。他哪來的“甲士四萬五千人”?當時真正的情況很可能是:幾千人圍著幾百輛車,站在一個叫牧野的平原上,準備推翻了一個有六百年曆史的王朝。一個叫姬發的人在大喊大叫,給他們打氣。一個叫姜尚的人站在戰車裡,陰險地策劃進攻。

  在他們對面,是一個據說壞得淌水的人——殷紂王。說起來,殷紂王簡直壞的離奇。他的太太妲己也和他一樣壞。翻遍中國歷史,找不出比他們倆更壞的一對夫妻。他們簡直是禽獸中的比翼鳥,惡棍中的雙截棍。要是把他們的壞事一一列舉出來,能湊夠好幾篇專欄文章。但是紂王並不是一開始就那麼壞。他變壞有個過程。比如,出兵前周武王特地召開動員大會,聲討殷紂王。但在大會上,周武王也沒列出什麼像樣的罪狀,說的相當含糊,重點渲染的是紂王聽女人的話、不重用親戚、祭祀活動搞得不頻繁。***見《尚書·牧誓》***光靠這些罪狀,很難勾勒出一個暴君的形象。

  後來的作家讀了這些罪狀,也覺得不過癮。周武王是聖君的典範,那他的對手也該是暴君的楷模!所以,殷紂王的罪行必須豐富多彩。作家們開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斷添磚加瓦。到了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殷紂王的罪行已經頗為可觀了。

  司馬遷津津有味地寫道:紂王修鹿臺、設炮烙、挖比干的心看是不是有七竅;有位妃子有點性冷淡,他就殺了這位妃子,還順便把她爸爸也做成了肉醬;周文王聽見這事嘆了口氣,就被紂王抓起來***錢財。等等等等。受過宮刑的司馬遷還特意描寫紂王如何“淫樂”。據說,殷紂王往大池子裡灌滿酒,往林子裡掛滿了肉,然後“男女倮相逐其間”,逐累了就喝酒吃肉。當然,這個娛樂方式聽上去相當土鱉。這倒讓我想起魯迅講的一個故事。農婦在地裡幹活,忽然嘆氣說:皇后娘娘何等快活!現在還不是在睡午覺?醒了就叫“太監,拿個柿餅來!”酒池肉林倮相逐,就是司馬遷想出來的柿餅子。

  顧頡剛先生寫過一篇考證文章《紂惡七十事的發生次第》。他發現殷紂王共有70條罪狀,都是各朝各代陸續加上去的。比如戰國增加二十項,西漢增加二十一項,東晉增加十三項。而且這些罪狀越寫越誇張。就像司馬遷說紂王修建了鹿臺,劉向就補充說:鹿臺高達一千尺!晉朝的皇甫謐一使勁,鹿臺又變成了高一千丈!商周時候一丈大約摺合兩米。紂王為了淫樂,要爬上兩公里高的鹿臺。這時,我們已經搞不清楚這是一個殘暴的君主呢,還是一個優秀的登山運動員?

  學者說:紂王的形象反映了歷史學的重要特徵,那就是觀念的成長性與層積性。這個說法太學術,翻譯過來就是說:一旦某人掉到糞坑裡,那麼歷史學家就會蹲在他頭上拉屎。我們經常說:“時間會證明一切”“歷史是公正的”。其實根據我的閱讀經驗,歷史既不是公正的,時間更證明不了什麼東西。歷史是人記錄的,而人是複雜的動物……我們已經很難知道殷紂王到底是一個什麼的君主,我們只知道他失敗了。

  

曹操最大的歷史功績
張飛的臉譜是什麼
相關知識
牧野之戰與商周易代有什麼聯絡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和精絕古城有什麼聯絡
袁世凱與秋山好古有什麼聯絡
插圖與平面設計有什麼聯絡
傳統文化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有什麼聯絡
歐陽修與王安石之間有什麼聯絡
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有什麼聯絡
柏舉之戰爆發的原因有什麼
養魚與催財之間有什麼聯絡
養魚與催財之間有什麼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