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年級三個小夥伴評課稿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3日

  評課作為教師的一項專業技能,是培養教師課堂觀察,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良好平臺。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尤老師《三個小夥伴》第二課時的教學能以學生的興趣為前提,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體現。我認為本課的成功之處較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設計新穎。

  教師先出示第一幅圖三個小夥伴去植樹,提問:這三個小夥伴是誰?他們要去幹什麼?你們怎麼知道的?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再出示第二幅圖三個小夥伴植好樹手拉著手,圍著小樹又跳又笑,讓學生看圖說圖意,引出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學習。再次出示第一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上只有小象扛著樹苗,其他的動物有沒有帶工具?從中發現小象、小野豬、小袋鼠都沒有帶植樹的工具。這時,教師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答案的慾望:他們沒有植樹的工具,那麼是怎麼種好樹的呢?

  我認為這樣設計效果比較好,先了解故事的開頭和結尾,使學生急於瞭解植樹的過程,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有利於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思維的發展。因此,我認為這樣設計比按照課文的次序來教學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學方法得當。

  教師是指導者、引導者、輔導者,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於學的法子。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教師依次提了三個問題:“他們遇到了什麼困難?誰來解決的?怎麼解決的?”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教師在黑板上指導學生:用“。。。”畫出碰到的困難;用“

  ”畫出是誰來解決的;用“~~~”畫出怎麼解決的。教師畫一個標記,學生照樣子在書上畫。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教師要求學生按照剛才的做法邊自由讀邊在書上畫出,隨後交流。

  我認為這個環節,教師從教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倡導探究的自主性,教師變“告訴”為“引導”,學生變“接受”為發現,立足於學生對課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突顯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使閱讀學習過程成為個性化的自主探究的過程。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等待教師傳授知識的習慣,消除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探索者。布魯諾曾說過:學習者通過自己練習的探索、發現、所獲得的知識才真正有效。

  三、感悟形象。

  本文是童話故事,讓學生表演出課文中描寫的小野豬拱樹坑的動作、表情。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演活了小野豬

  小學生是藉助形象來認識世界的,教師努力通過語言的描繪、情景的再現和想象的激發,將靜態語言文字轉化為動態的生活畫面,引導學生入境感悟。

  篇二

  我認為本課的成功之處較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設計新穎。

  萬老師先讓學生猜謎,將猜出的三種小動物的圖片貼在黑板上,引出課題三個小夥伴然後問學生這三個小夥伴要去幹什麼?上山種樹你們怎麼知道的?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再問:三個小夥伴的任務完成了嗎?讓學生看圖說圖意,引出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學習。再次出示第一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上只有小象扛著樹苗,其他的動物有沒有帶工具?從中發現小象、小野豬、小袋鼠都沒有帶植樹的工具。這時,教師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答案的慾望:他們沒有植樹的工具,那麼是怎麼種好樹的呢?我認為這樣設計效果比較好,先了解故事的開頭和結尾,使學生急於瞭解植樹的過程,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有利於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思維的發展。因此,我認為這樣設計比按照課文的次序來教學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學方法得當。

  萬老師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提了這些問題並出示:1沒有鋤頭挖坑怎麼辦?2、沒有籮筐運肥料怎麼辦?3、沒有水桶提水怎麼辦?學生根據課題自學課文,並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我認為這個環節,教師從教到放引導,學生變接受為發現,立足於學生對課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使閱讀學習過程成為個性化的自主探究的過程。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等待教師傳授知識的習慣,消除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探索者。

  篇三

  議《三個小夥伴》這是一篇童話故事,短小有趣而寓意深刻,且很有時代氣息,意在孩子心中倡導同伴合作的精神。今天俞玉萍老師為我們執教了這一課,在本課的教學中,俞教師引導學生不離課文、不離讀書,從課文中質疑,又在課文中尋找答案,讓學生在讀中求懂,在讀中學會,在讀中獲得讀的能力。並且把讀貫穿於本課教學的始終,讀的方式多,讀的面大,讀的要求又逐漸提高,使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讀出課文語言所描繪的形象,讀出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情感,讀出語言文字所包含的意思。我覺得還有值得爭議的地方:

  一、可分散難點,多元解讀

  教學中重點解決第二自然段——小野豬拱樹坑。著重指導讀好第一句中的“怎麼辦”。小夥伴此時心中的焦急,學生不難體會,但值得注意的事,表達方式是多元的,可能是在默默地思索——怎麼辦?也可能在焦急的喊——怎麼辦?不停的語調不同的神情表達著同一種心情——焦急。第二句中小野豬的話同樣如此,“不要緊不要緊,我有硬硬的嘴巴。”小野豬或許急切地安慰同伴——不要緊,不要緊。。。;或許胸有成竹——不要緊,不要緊。。。對文字可以多元的解讀,多元的表達,這樣可以使他們既理解文字,又不拘泥於文字。

  二、“演”的處理

  演一演,不一定是我們理解意義上的在學完課文後,讓學生帶上頭飾,表演全文,而更應該是在段落學習中有指導的演。如:這個“拱”字什麼意思?小野豬怎麼拱的?誰來演一演?小野豬拱的多賣力啊,假如你是他的同伴小袋鼠、小象會怎麼做?袖手旁觀嗎?當然不是?他們在為小野豬叫好、加油呢!夥伴間的合作由此被揭示出來,而這些都可以通過讓學生邊演便體會便發現。演的目的不在於演本身,而在於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文字,體會情感。兒童天生就是演員,只要你適時適當的給予啟發,演的過程就是他們創造性的表達著自己對文章獨特理解的過程。

  這樣的難點分散,讓學生手捧書本沒有艱深之感;多元解讀,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讀與演巧妙融合,使學生在活潑的氣氛中理解文字,體察文情,這應該就是低年級語文課追求的目標和實施的途徑。


蘇教版二語學棋評課
人教版尊嚴評課稿
相關知識
蘇教版二年級三個小夥伴評課稿
人教版二年級平移與旋轉說課稿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四五單元期末複習資料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四單元複習資料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試卷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三次月考試卷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試卷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學期複習資料以及練習題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詞彙複習資料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複習資料和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