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勵志的名人自傳故事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會喜歡找一些來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黃曉明稜角分明
作為開講嘉賓,黃曉明首次來到央視《開講啦》的舞臺,手捧一束鮮花,分發給了部分在場的聽眾。聽眾熱情高漲,歡呼雀躍。這是自《開講啦》舉辦以來,第一位給聽眾送花的嘉賓。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聽眾早早地就來了,等待是很辛苦的,鮮花代表了我的問候與感謝。”
黃曉明是個偶像派兼實力派的著名青年演員,是許多影迷崇拜的男神,按理,是觀眾給他獻花才是,可他為什麼倒過來給觀眾送花呢?黃曉明說,這就是他,從小被爸媽教育成這個樣子,改不了的。拍《中國合夥人》的時候,影片監製看到他對觀眾的溫柔樣子,就曾說他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善良了,太隨和了,沒有一點稜角,沒有太大的性格。言下之意對他是有點恨鐵不成鋼的味道。黃曉明說他聽後真是疑惑了,是不是應該學會抽菸,是不是應該學壞點,所謂的有稜角一點,就是那種面對要求籤名的熱情觀眾,憤怒地吼道:“走開,不籤!”面對過來做採訪的記者,說著說著,一個不高興,掉頭就走。
黃曉明搖著頭,十分為難地表示:“但那樣我是真的做不出來,那樣就不是我,每次我的工作人員攔著我,不讓我給觀眾簽名的時候,我就會說,人家好不容易等了那麼久了,籤一個吧,寫一個吧,拍一個吧。還有朋友來求幫忙拍戲,我明明知道那戲那角色不適合我,可一聽朋友說你就幫個忙吧,真沒辦法啦。結果我就幫了,結果果然不出我所料沒演好。是的,我對觀眾對朋友是沒有‘稜角’的。但是,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會通過我的電影角色來表現,黃曉明是一個有稜角的人,我可以是《中國合夥人》裡的創業青年成東青,可以成為《太平輪》裡抗日不要命的“雷瘋子”,可以轉身為《何以笙簫默》裡為初戀固執等待的法律才子何以琛。一個人可以不聰明,但一個人一定要努力,一定要真誠,一定要熱情,一定要善良。”
:于丹不念人過
于丹曾在一個節目中說自己喜歡周杰倫,不料遭到韓美林炮轟:“我從前挺喜歡于丹,突然她蹦出一句,她喜歡周杰倫,這下子絕對滅了我喜歡她的想法。你喜歡莊子,又喜歡周杰倫,有糟蹋國學之嫌!”很多人為于丹鳴不平:“她怎麼就不能喜歡周杰倫?這與國學有何關係?”身為當事人的于丹卻沒有任何責怪,反而為韓美林開脫:“一般人年紀大了,就容易口是心非,評價熟人時更是如此,但韓老師一直都在說真心話,從喜歡我到不喜歡我,一點都不做作,這很難得。我能感覺到他的誠意。老爺子真可愛,希望廣大讀者不要為難他。”不久後,于丹和韓美林在一個場合相逢,便主動上前擁抱,並貼近他的耳朵說:“韓老師,我還是10多歲的小姑娘時,房裡就掛滿了您畫的小動物,如今都過了40歲,我還一直喜歡您的畫。”令韓美林受寵若驚,感動萬分。
韓美林之“見”,令人匪夷所思。但于丹沒有斤斤計較,還為韓美林敢做敢說的真性情所打動,對其讚不絕口。多麼真誠與真實的于丹,既替韓美林解了圍,又展現了自己容人的胸懷。隨後的相逢見面中,于丹更是不失風度,相抱一笑“泯恩仇”,令她與韓老師的交際和諧愉悅,不給對方帶來一絲尷尬。于丹的不念人過、善於包容的交際之道,堪稱典範。
:梁漱溟不議人非
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黃炎培有一條“取象於錢,外圓內方”的處世座右銘:如果認為這是真理,是絕對正確的事,就應像銅錢中的方孔那樣方正,應該堅持,然而對人的態度,就應和若春風,也就是要“圓”。話好說,可要完全做到卻並不容易。1941年3月,民盟在重慶祕密成立,大家公推黃炎培為主席。一年多後,為適應形勢的需要,民盟將由祕密轉為公開,正式宣佈自己的政綱時,黃炎培卻迫於國民黨當局的壓力,堅持辭去主席一職,並要求為他領導的“職教社”參加民盟保密。顯然,黃炎培沒有做到自詡的“外圓內方”,被人詬病為“外圓內也圓”。有人問和他一起合作共事的梁漱溟:“您對黃炎培怎麼看?”問者希望聽到梁漱溟更多的評價,但梁漱溟只淡淡地答了一句:“是我崇敬的前輩嘍,我們和而不同,親如兄弟。”梁漱溟的做法,讓很多人肅然起敬。
梁漱溟與黃炎培一直是患難與共、親密合作的朋友,共同為中國民主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梁漱溟之所以深受信任和尊重,是與他不議人非的交際品德分不開的。他從不對朋友揭短,不在背後議論人的長短,包括在家人面前。這裡,面對他人對黃炎培的“頗有微詞”,他卻沒有指手畫腳,而是用“和而不同”的得體語言,恰到好處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梁漱溟不議人非的交際原則,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陳建斌不忘人恩
當年,陳建斌在中戲上大學時認識了回校講課的姜文,姜文演的《紅高粱》讓陳建斌有了偶像。可是,屬於新疆定向生的陳建斌,畢業後不得不回到烏魯木齊話劇團工作,劇團根本沒有話劇要排,整天沒事做,陳建斌感覺自己四年大學白上了,鬱悶不已。姜文建議他通過考研再次殺回北京,來北京考研的第一天,姜文就找到他,並請他吃飯。席間,姜文與他邊吃飯邊說:“我覺得你挺棒的,別放棄!”受到自己偶像的鼓勵和肯定,陳建斌發誓一定要混出個樣來!後來,陳建斌如願考上了中戲的研究生,還得到過姜文的不少指點,正式走上了演藝之路。2014年11月,陳建斌破天荒成為“金馬三料影帝”後,首先不忘的是感恩姜文:“他是影響我一生的人,當初我心灰意冷,已經對演戲不抱什麼希望的時候,是姜文的一頓飯,一句話,讓我沒有放棄,走到了今天。”
姜文當時已經是大明星,而陳建斌只不過是來北京考學的小演員而已,受到姜文的如此禮遇,怎能不讓初出茅廬的陳建斌感動萬分,信心大增。但陳建斌更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他在取得巨大成功後,還念念不忘姜文的知遇之恩,那“一頓飯,一句話”,至今刻在陳建斌心中。相信姜文聽到後,也會頗感欣慰的。兩個人友誼又怎能不與日俱增!
:佐科威不計人怨
2014年印尼大選中,競逐總統寶座的一方是富豪出身的、前總統l蘇哈托的女婿普拉博沃,另一方是平民木匠出身的、有著“印尼奧巴馬”之稱的佐科威。大有來頭的普拉博沃從一開始就肆意詆譭佐科威“小木匠”“何德何能”,在佐科威最終獲勝後,普拉博沃還拒絕認輸,公開指責佐科威“欺詐”“大規模舞弊”,並上訴法院裁決。最終法院判決佐科威大選勝出。這時,佐科威專程前往普拉博沃的寓所,慶祝他63歲生日,同時還邀請他出席總統就職典禮。有人大為不解,佐科威說:“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場合,你打算用憤懣和怨恨去實現的目標,完全可能由寬恕去實現。”就職典禮上,佐科威特地向普拉博沃致意,普拉博沃起身回以標準的軍人舉手禮,表示已承認佐科威是***,兩人盡釋前嫌的君子風度,引來熱烈掌聲。
出身卑微的佐科威飽受普拉博沃的責難、怨恨和打擊,但他在勝利當選總統後,不僅沒有怨聲載道,置之不理,而且還把個人的委屈、恩怨全然拋卻,極其寬容大度地為對手過生日,邀請對方在自己的就職典禮上拋頭露面,讓對方受到了莫大的榮譽和尊重。佐科威豁達無私,不計個人得失、不計人怨的交際風範,自然能夠贏得世人的廣泛讚譽。
有很多人說,人情世故很複雜,人與人難相處,其實不然。如果我們都能像陳建斌、于丹、梁漱溟和佐科威這樣,不忘人恩、不念人過、不議人非、不計人怨,想必你也一定能成為交際練達之人,在交際的海洋中如魚得水,自由快樂!
諸葛亮是哪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