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與劉榮的趣聞
漢景帝為何對兒子劉榮的死無動於衷?這是怎麼回事?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劉榮是漢景帝的長子,曾經做過大漢太子。母親是慄姬,由於慄姬失寵,劉榮因為侵佔陵地,被司法機關介入,不久因為司法的頭目郅都過於苛刻,劉榮自殺而死。訊息傳出來之後,漢景帝的老媽竇太后勃然大怒,要求漢景帝對郅都大卸八塊,滿門抄斬。而漢景帝卻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僅不照辦,反而把郅都當寶貝一樣供著,而對於自己的兒子的死卻不流一滴眼淚。那麼漢景帝為何對兒子劉榮的死無動於衷呢?
首先,漢景帝是一個政治家。政治家都是不講究情面的,他們知道英雄往往氣短,自己如果再兒女情長,肯定會對自己的江山社稷帶來損害。劉榮是廢太子,也就是他身邊肯定有一大批人,這些人拉大旗作虎皮,郅都搞死了劉榮,間接地對太子劉徹有利,對大漢江山有利。因此死了就死了吧,沒什麼留戀的。
其次,劉榮是慄姬的兒子,慄姬和漢景帝的關係網交情不好。首先,和漢景帝的姐姐長公主劉嫖有分歧。劉嫖多次給漢景帝***,這讓慄姬很反感,後來長公主劉嫖想高攀慄姬,提出要和慄姬的兒子劉榮結成兒女親家,遭到拒絕。因此二人關係鬧僵。當然得罪了劉嫖,也得罪了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另外劉徹的母親王娡落井下石,這些人明裡暗裡對慄姬進行攻擊,導致慄姬四面楚歌,讓漢景帝也對她極為不滿,人際關係太差呀。
其三,為儲君劉徹掃清障礙。劉徹是大漢太子,要想根深蒂固,就要徹底打倒劉榮一黨。郅都雷厲風行,曾經把慄姬一家斬盡殺絕,如今劉榮落入郅都手裡,郅都是個酷吏,自然只知道效忠皇帝一人,因此,對著劉榮一副公事公辦的嘴臉,哪裡還有劉榮的活命。
其四,自古皇家無親情,宮廷中父親整死兒子,兒子搞死父親的比比皆是。秦王朝李斯趙高胡亥三人弄權曾把秦始皇的屍首弄得發臭,後來胡亥又傳旨處死了秦始皇的大兒子扶蘇,狗血的歷史劇情早晚如此,漢景帝身處宮廷,他熟悉內幕,自然知道里面的來龍去脈,因此知道劉榮之死利大於弊,自然不會對郅都處罰。
總之,漢景帝作為一個父親,肯定對兒子的死非常痛惜,不過作為一個皇帝,一旦知道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情,就一定會站在歷史的高度,對劉榮的死不做太多層面的追究。雖然表面上不合情理,其實卻很符合歷史規律。
漢景帝簡介:
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年臘月初五-公元前141年正月***,漢文帝劉恆第五子,母孝文皇后竇氏***即竇太后*** ,西漢第六位皇帝。
劉啟在位期間,推行"削藩策",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繼續奉行"與民休息"政策,發展生產、減輕賦稅。
劉啟在位16年,漢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劉啟駕崩,諡號孝景皇帝,葬於陽陵。
漢景帝劉啟在西漢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展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文景之治";併為其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基礎,完成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司馬遷:“漢興,孝文施大德,天下懷安,至孝景,不復憂異姓,而晁錯刻削諸侯,遂使七國俱起,合從而西鄉,以諸侯太盛,而錯為之不以漸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機,豈不以謀哉?”
班固:“孔子稱‘斯民,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信哉!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軌不勝。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雲成、康,漢言文、景,美矣!”
曹植:“景帝明德,繼文之則,肅清王室,克滅七國,省役薄賦,百姓殷昌,風移俗易,齊美成康。”
司馬貞:“景帝即位,因脩靜默。勉人於農,率下以德。制度斯創,禮法可則。一朝吳楚,乍起凶慝。提局成釁,拒輪致惑。晁錯雖誅,樑城未克。條侯出將,追奔逐北。坐見梟黥,立翦牟賊。如何太尉,後卒下獄。惜哉明君,斯功不錄!”
蘇轍:“漢之賢君,皆曰文、景。文帝寬仁大度,有高帝之風。景帝忌克少恩,無人君之量,其實非文帝比也。帝之為太子也,吳王濞世子來朝,與帝博而爭道,帝怒以博局提殺之。濞之叛逆,勢激於此。張釋之,文帝之名臣也,以劾奏之恨,斥死淮南。鄧通,文帝之倖臣也,以吮癰之怨,困迫至死。晁錯始與帝謀削諸侯,帝違眾而用之,及七國反,袁盎一說,譎而斬之東市,曾不之恤。周亞夫為大將,折吳、楚之銳鋒,不數月而平大難,及其為相,守正不阿,惡其悻悻不屈,遂以無罪殺之。樑王武,母弟也,驕而從之,幾致其死。臨江王榮,太子也,以母失愛,至使酷吏殺之。其於君臣、父子、兄弟之際,背理而傷道者,一至於此。原其所以能全身保國,與文帝俱稱賢君者,惟不改其恭儉故耳。《春秋》之法,弒君稱君,君無道也,稱臣,臣之罪也。然陳侯平國、蔡侯般,皆以無道弒,而弒皆稱臣,以為罪不及民故也。如景帝之失道非一也,而猶稱賢君,豈非躬行恭儉、罪不及民故耶?此可以為不恭儉者戒也。 ”
錢時:“景帝嗣服雖不如文,而此數事所以厚民元氣、養國命脈者,則能遵守無所變亂,是以相繼四十年,海內富庶,風俗醇厚,而西都之盛獨稱文景歟。”
李泰為什麼沒當成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