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語解釋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典故大家應該都瞭解吧,那典故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的內容,歡迎閱讀

  1

  典故:完璧歸趙:出處:《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含義: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典故:負荊請罪:出處:《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

  含義:負:揹著;荊:荊條。揹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請求對方的寬恕

  典故:怒髮衝冠:出處:《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

  含義:指憤怒得頭髮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氣憤到極點

  典故:刎頸之交:出處:《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含義: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

  2

  成語:門庭若市:出處:《戰國策?齊策一鄒忌諷齊王納諫》:“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含義:原形容進諫的人很多。現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醉翁亭記》作者:歐陽修

  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處:《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含義:原是作者自說在亭子裡真意不在喝酒,而在於欣賞山裡的風景。後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成語:水落石出:出處:《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蘇軾《後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義: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

  典故: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出處:《漢書﹒匈奴傳》“南有大汗,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

  含義:天所寵愛的人

  典故:風流人物:出處:《沁園春?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出處: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含義:對一個時代有影響的人

  典故:風騷:出處:《沁園春?雪》“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出處:《國風》《離騷》

  含義:原指《詩經》裡的《國風》和《楚辭》裡的《離騷》,這裡指文學才華。

  3

  成語:捨生取義。出處:《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含義:捨棄生命以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孟子為了正義而捨去生命。

  成語:望洋興嘆 出處:《莊子?秋水》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含義:望洋,仰視樣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或缺乏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成語:貽笑大方。出處:《莊子?秋水》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含義:大方,指知識淵博,學有專長的人。表示知識短淺,見笑於人。

  成語: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出處:《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含義:靛青從藍中取得,顏色卻比藍色更深

  成語: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出處:《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含義:沒有日常積累就不能有成果

  成語: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出處:《荀子?勸學》:“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含義:一直堅持不鬆懈,就會取得成就

  4

  成語: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含義:所說的那人,正在水的那方

  成語:不為最先,不恥最後: 出處:《韓非子》說賽馬的妙法,在於“不為最先,不恥最後”

  含義:賽馬的時候,既不要跑在最先,也不要跑在最後。

  傳說:處世金針 金針:傳說織女用於刺繡之針 ,後以金針比喻密法訣竅

  含義:做人的訣竅。

  成語:不為戎首:出處:《禮記?檀弓》“勿為戎首,不亦善乎”

  含義:不做發動戰爭的人。

  成語:不為禍始 :出處:《莊子?刻意》“不為福先,不為禍始;感而後應,迫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

  含義:不做製造災難的人。

  成語: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含義: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典故:盤根錯節。出處:《後漢書?虞詡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含義:樹根盤結,枝節交錯,比喻情況錯綜複雜。

  典故:迎刃而解。出處:《晉書》:“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

  含義:原意是說,劈竹子時,頭上幾節一破開,下面的順著刀口自己就裂開了。比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

  典故:功虧一簣,出處:《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含義:做事因差最後一點努力而未能完成。

  5

  成語:一人飛昇,仙及雞犬。出處:《神仙傳》傳說漢朝淮南王劉安修煉成仙後,把剩下的藥撒在院子裡,雞和狗吃了,也都昇天了。

  含義:後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的人也跟著得勢。

  成語:蠢若木雞。出處:《莊子 達生》作者:莊子

  含義:形容神貌呆笨

  成語:陰陽易位。出處:《楚辭集註》

  含義:自然界極端混亂的現象,這裡用來比喻楚國當時政治混亂。

  典故:接輿髡首,桑扈蠃行 出處:《涉江》“接輿髡首兮,桑扈蠃行”接輿,春秋時楚國的隱士,即《論語》裡的“楚狂接輿”,因為對當時社會不滿,剪去頭髮,表示堅決不與統治者合作。桑扈,古代隱士,即《莊子》裡的子桑戶,

  含義:接輿剪去頭髮,桑扈裸體走路。他們的異常行為表示不與統治者合作。

  傳說:鸞鳥鳳皇:比喻賢士遠離,小人竊位。

  典故:伍子逢殃:春秋時吳國大臣伍子胥因勸夫差殺勾踐,夫差不應,後令伍子胥自殺。

  典故:四面楚歌。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含義:比喻孤立無援,四面受敵的處境。

  典故:無臉見江東父老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

  含義:表示說話人自卑困窘。

  成語:圖窮匕現 出處:《史記 刺客列傳》“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含義: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相露出來

  典故:毛遂自薦。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含義: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典故:脫穎而出。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含義:錐尖透過布囊顯露出來。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就能表現自己。

  傳說:湘夫人:傳說堯的女兒,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死後成為湘水神稱湘夫人

  傳說:湘妃竹,斑竹,又稱淚竹。出處:傳說舜南巡時死去,他的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江間哭泣,眼淚沾染了竹子,竹竿上有了斑點,所以稱斑竹、淚竹。

  典故: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出處:《淮南子?說山》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含義:以小見大,見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傳說:廿四橋的明月 出處:《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指揚州,傳說城裡有二十四座橋,因有24位美女吹簫於橋上而得名。“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作者:杜牧

  典故:秋士:出處《淮南子?繆稱》“春女思,秋士悲”。

  含義:古時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識分子

寓言故事裡的成語故事
常用生活典故
相關知識
常用成語解釋典故
常用成語解釋集錦
小學生常用成語解釋
常見成語中含典故
按兵不動成語解釋及故事
習以為常的成語解釋及造句
不常用成語及解釋精選
小學語文常用成語及解釋
初中語文常用成語及解釋
中學常用成語及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