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建設與發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29日

圖書館學基礎理論是關於圖書館現象的一般理論知識。它是由關於圖書館現象的一般性認識問題的理性知識和關於圖書館學各個分支學科的共性問題的理性知識等構成的思想體系。對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問題的研究,在我國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的圖書館定義問題的討論。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教材和專著的不斷問世,大大推進了我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但是,應當承認:在建設和發展我國的圖書館學基礎理論方面,我們尚有許多問題需要討論和解決。

      1 關於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中統一性和多樣性的對立統一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圖書館學的研究領域出現了一種聲音,即認為對以描述客觀規律為已任的圖書館學基礎理論而言,不應該有各國自己的特色,因為特色太多不一定是件好事,圖書館學的理論、原則,特別是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只是用於本國,不適用於大多數國家,就不是真正的科學理論。對於這種認識,我們應當辨證地加以分析。一方面,基礎理論不同於應用理論,它主要用於解決人們在從事圖書館事業的活動中所遇到的各種基本認識問題和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論問題,所以,就應當充分認識到一個基本的事實:即由於人們認識有關問題的角度和深度的不同,思考問題的情境不同,解決問題的宗旨不同,掌握相關資訊素材的齊全程度不同,思考和解決問題所採用的思維方式不同等,因而自然會出現認識結果的不統一性和多樣性;同時由於圖書館現象本身的多樣性、複雜性和變化性等因素的影響,也造成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成果的多樣性和不統一性。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當看到,通過各種學派和相關問題的理論爭鳴,在一定時期,圖書館學界對某些基礎理論的理性認識會出現暫時的統一現象。但是,應當看到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過程中的這種統一的現象只是相對的,而且通常的情況是,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進一步深化,所掌握的資訊素材的進一步豐富,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方法的某些區域性的統一和平衡往往會被人們所突破。

    回顧一下我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的歷史,從其建設和發展的基本軌跡中,我們不難看出理論建設中的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的基本規律。例如,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展的圖書館定義問題的討論,使人們對圖書館本質問題的認識基本上達成了共識;但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由於世界性的圖書館學知識橫向交流的發展,以及人們認識的深化,所以又出現了一次較大規模的學術爭鳴,在這次爭鳴過程中,人們的一些認識又一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統一。再如,20世紀80年代其中較有代表性,統稱為“交流說”問題的討論,也使人們對“交流說”問題的認識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並且通過學術爭鳴,形成了一些頗具代表性的理論觀點,拓展了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研究範圍,深化了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理論內容。這種打破原有平衡狀態並出現不平衡狀態的現象,其實是圖書館學不斷成長和發育的一種正常表現,我們決不能將其看成是反常現象而加以責難。
    我們在建設與發展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道路上,必須充分認識到關於某些問題或某個方面問題的理性認識的統一隻是相對的,即理論研究中的平衡狀態是相對而言的,而理論研究中對有關問題的認識的不統一性、多樣性,從歷史的發展的角度來說,則是絕對的。如果我們只是認識到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統一性,而對其建設性和發展性認識不足,那麼就會出現自覺或不自覺地限制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的思想傾向性。同樣,如果只是承認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發展性和多樣性,而不承認在某個時期的某些問題的理性認識方面的相對統一現象,則會給實際工作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承認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建設和發展是一個動態性與靜態性的統一的過程,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是一個統一性和多樣性的對立統一的過程。

    2 關於圖書館學基礎理論中有無至善的理論

    這似乎是一個並不是問題的問題。然而由於受到西方圖書館學思想的影響,近年來我國有一些人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並不十分清楚。所謂“至善”,就是十分完美,不需發展之意。那麼在圖書館學的基礎理論之中確實存在這種十分完美的理性認識成果嗎?我們認為從事物的一般發展規律和人們的認識規律來看,“至善”的事物和理論都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必須以適應一定環境條件為前提,所以在這個運動和發展的世界中,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己,假若某種事物故步自封、不思進取,那麼它的下場必然是被時代的潮流所淘汰。圖書館學理論也是如此。由於我們的管理物件和研究物件都是處於不斷髮展和完善的變化之中,所以,理論也必須順應這種變化的需要,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身的思想內容,只有如此,理論才能對變化的環境和物件做出及時的反映,才能成為指導實踐的有力工具。
    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研究歷史也說明,“至善”的理論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種圖書館學基礎理論,都需要我們通過不斷深化對有關圖書館現象的認識,不斷地予以充實和發展。目前,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又面臨著電子文獻及其管理實踐的新挑戰,有許多新的基礎理論問題需要重新加以思考和探索。一些基於傳統手工圖書館管理實踐經驗提煉出來的基本認識成果,在新的物件和新的情景之下,已經顯現出疲軟之態,如果我們依然抱著過去的理論和觀念不放,那麼等待我們的將是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大廈的顛覆。
    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功用之一,就是應當去“證明和推論”一切有助於圖書館界的社會認識和把握圖書館和圖書館工作存在價值的問題和現象。由於圖書館、圖書館工作、圖書館事業及圖書館學自身等圖書館現象都是處在不斷髮展和變化之中的,所以客觀上要求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必須對這些圖書館現象發展變化的本質、規律和特點等,及時地給予“證明和推論”,以便為圖書館界和社會提供更為充分的理論支撐。沒有科學的實踐便沒有科學的理論,沒有科學的理論的指導也就無從談起科學的實踐。圖書館學基礎理論雖然只對圖書館管理實踐起著間接的指導作用,但是,由於圖書館學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管理性、綜合性學科,所以它的基礎理論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具有實踐性的色彩。那種看似深奧的“玄學”理論,對圖書館學是不適用的。為此,密切注意圖書館管理實踐的發展和變化,及時地提煉和昇華新的經驗,形成新的認識,打造具有新鮮內容的圖書館學理論,便成為當代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建設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3 關於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建設與發展的基本走向

    一般認為,理論是灰色的,而實踐之樹卻是常青的。這是用來說明理論如果失去實踐的土壤,就會失去生命的活力。所以,圖書館學的基礎理論建設和發展必須注意同實踐的關聯性,始終保持引領實踐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也許有人會提出反駁意見,認為基礎理論對實踐沒有直接的指導作用,所以不必過分強調它與實踐的關係問題。其實,這種認識本身的產生根源在於缺乏對圖書館學基本性質的把握。圖書館學作為一門綜合性、應用性的社會科學,它只有時時處處注意維護自己的實踐品格,才能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否則,如果把它們作為一門思辯性的理性學科來建設,它很快就會被實踐所否定。因此,無論是圖書館學的基礎理論還是應用理論建設,都必須以科學的圖書館工作實踐為導向。在的基本走向問題上,大致可以選擇以下幾個方面的道路。
    3.1 注重研究實踐之中具有普遍性的、影響較大的理論問題
    由於資訊時代的到來,許多以往似乎已經得到圓滿回答的基本問題,目前又重新引發了圖書館學術界的反思。諸如來源原則的概念化問題、文獻的生成與運動規律問題、圖書資料的原始性問題、圖書館的本質規定問題、圖書館法制化問題、圖書館工作者的社會地位和角色問題等。理論的突破,往往就出現在對人們已經習以為常的圖書館現象的重新思考和探究過程中。理論的生命力在於自身的“新陳代謝”,不斷地對變化著的現象做出反應和說明,並形成新的理論思想,指導實踐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譬如,圖書館本質問題研究長期以來一直非常關注歷史的文獻原始記錄性,而對圖書館本質的其它規定性卻缺乏充分的研究和把握,所以使我們無意之中失去了許多創造新理論的機會。相反,西方的一些學者由於長期以來一直注重文獻有機體思想的研究以及圖書館的歷史聯絡性的研究,所以才會提出一些對世界圖書館管理有價值的新理論,如文獻生命週期理論、文獻連續體理論等。因此,反思歷史可以使我們充分認識自身理論建設方面的缺點和不足,以便確立正確的研究取向。其實,任何一種研究物件都具有多重規定性,我們不能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3.2 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應當具有更加寬闊的視野並探究一些根本性的問題
    就目前我國的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的現狀而言,存在著以下幾個較為突出的問題。
    首先,注意系統內部問題的研究多,關注環境影響的問題少。現代社會要求各門社會科學的研究除了關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外,還要有注意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和滲透問題。實際情況表明,應用性的學科只有關注環境的變化,才能不斷地從中汲取資訊和營養,才能使本身的建設與發展充滿機遇。否則,目光短淺,只進行已有研究成果的重新包裝,或採用新瓶裝舊酒的思維方式,那麼該門學科遲早會被社會淘汰。我國圖書館學中的一些分支學科的消亡,已經客觀地說明了這一道理。因而,注意從社會環境的角度,發現和選擇新的研究課題,是我們在資訊時代建設與發展我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必由之路之一。
    其次,只注重概念的炒作,不注重對實踐具有實際指導意義問題的發現和研究。對圖書館學中的一些概念作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使我們對相關問題的研究站在一個堅實的邏輯起點之上。但是,如果將這種問題的研究擴大化、庸俗化,那末實際的效果恐怕就會事與願違。如對“實物圖書”、“圖書資訊化”、“文獻”、“ 文獻一體化”、“電子文獻”、“文獻中心”等概念的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上述癥結。再如,對我國有無某種理論的紛爭,也沒有什麼實際學術理論價值。我們的學者是否應對一些既有學術理論價值又有實踐指導價值的根本性基礎理論問題的研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智慧呢?如我國圖書館事業的資訊化發展戰略問題,圖書館事業管理體制的變革、走向問題,圖書館工作者的社會職責變遷問題,WTO與圖書館事業的關係問題,電子文獻的巨集觀控制思路,數字政府與圖書館事業職能完善問題,資訊化在圖書館部門實現問題,由實體管理到資訊管理的轉型問題等,都需要我們認真加以思考和研究。
    再次,注意對已有的成果的炒作,缺乏創新意思。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學術理論界註釋之風盛行,一旦某個方面的理論研究成果引起人們的關注,總有一些人熱衷於將別人的東西拿來亂編胡吹一氣,使本來清晰的理論變得烏煙瘴氣,令人難以琢磨。我國目前“基礎理論層的虛弱、欠缺乃至空位是現實實踐層混亂的根源之一。……已有的成果是我們的財富與精神慰籍,但未來尤其是未知領域對人類更具誘惑力。”因此,不斷強我們的創新意識,不斷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和領域,應該是我們應當選擇的道路
    3.3 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應當注重端正學風和學者團隊的建設
    反思近年來我國圖書館界的學風問題,基本是好的,然而有一些同志的學風的確存在一些問題。其表現:一是華美詞藻堆滿篇,務實內容找不到;二是理論講了一大套,實際工作不需要;三是國外理論一大套,不知中國要不要;四是文章崇尚大而玄,內容空泛無實效。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學風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我們自身的治學態度和學術修養問題,同時也有不良環境的影響問題。只有端正學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務實學風,切實解決一些實質性的問題,才能培育出適應實踐需要的圖書館學術理論果實。
    另外,當今社會的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需要提倡團隊合作精神。有關部門可以組織力量,實施集體攻關,爭取在一些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建樹。當然,我們提倡團隊合作的學術研究形式,並不否認學者們以個體的形式參與學術爭辯的積極作用,而是主張以適當的形式來強化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的氛圍。
    最後,我們應當重提一下學術問題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學術問題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對持有不同思想觀點的同志實施不平等的攻擊,更不能把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混淆起來。對於一些較為偏激的學術思想,應當給予正確的引導,並客觀地指出其觀點中的合理成分,以及值得商榷之處。青年一代的學者更應當注意創新意識的培養,不惟上、不惟師、不惟古、不惟“洋”,是當代圖書館學者應當具有的基本學術風範。

【參考文獻】
    1 列寧.哲學筆記.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
    2 商曉帆.圖書館學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向.圖書館論壇,2003***3***
    3 吳慰慈.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概述.中國圖書館學報,1991***1***
    4 黃宗忠.概論改革開放以來的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圖書與情報,1999***2***
    5 範並思.變革時期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研究.中國圖書館學會2000年學術研討會
    6 黃宗忠.圖書館學基本研究十年述評.圖書館,1995***2***
    7 石寶學.國外圖書館學基本理論研究述評.中國圖書館學報,1991***4***
    8 新海青.新世紀我國圖書館學研究的展望.中國圖書館學報,1998***1***

關於圖書館員職業生涯的探討
關於圖書館建築論文
相關知識
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建設與發展
論激勵制在圖書館人員管理中的應用論文
有關圖書館知識管理論文
圖書館知識管理論文
圖書館資訊管理論文
圖書館座位管理論文
法學基礎理論考試的試題和答案
法學基礎理論考試的試題和答案
關於高校計算機基礎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探究
體育文化的建設和發展畢業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