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訓傳文言文閱讀原文及答案
李訓出身於隴西李氏姑臧房,進士及第,早年曾入河陽幕府,因罪流放象州,遇赦得還。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李訓傳》文言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李訓傳》文言文閱讀原文
李訓,始名仲言,字子訓。擢進士第,補太學助教。從父逢吉為宰相,以仲言陰險善謀事,厚暱之。鄭注佐昭義府,仲言慨然曰:“當世操權力者皆齪齪,吾聞注好士,有中助,可與共事。”因往見注,相得甚歡。時逢吉方留守,怏怏不樂,思複用,知與注善,付金幣百萬,使西至京師厚結注。注喜,介之謁王守澄。守澄善遇之,即以注術、仲言經義並薦於帝。仲言持詭辯,激卬可聽,善鉤揣人主意,又以身儒者,海內望族,既見識擢,志望不淺。始,宋申錫謀誅守澄不克,宦尹益橫,帝愈憤恥。而憲祖之弒罪人傑得雖外假借內不堪欲夷絕其類顧在位臣持祿取容無仗節死難者注陰知帝指,屢建密計,引仲言葉力。仲言數進講,至閹寺,必感憤申重,以激帝心。帝見其言縱橫,謂果可任,遂不疑,而待遇莫與比,因改名訓。訓本挾奇進,及大權在己,銳意去惡,故與帝言天下事,無不如所欲。與注相朋比,務報恩復仇,嘗所惡者,悉陷黨中。遷貶無闋日,班列幾空,中外震畏。帝為下詔開諭,群情稍安。訓一歲至宰相,謂遭時,其志可行。訓時時進賢才偉望,以悅士心,人皆惑之。嘗建言天下浮屠避徭賦,耗國衣食,請行業不如令者還為民。既執政,自白罷,因以市恩。始,注先顯,訓藉以進,及勢相埒,賴寵爭功,不兩立。然方事未集,乃出注使鎮鳳翔,外為助援,內實猜克,待逞,且殺之。及訓既敗,乃奔鳳翔,為盩厔將所執,械而東。訓恐為宦人酷辱,祈監者曰:“得我者有賞,不如持首去。”乃斬之。
***節選自《新唐書》***
《李訓傳》文言文閱讀題目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憲祖之弒/罪人未得/雖外假借/內不堪/欲夷絕其類/顧在位臣持祿取容/無仗節死難者/
B.而憲祖之弒罪人/未得/雖外假借/內不堪欲/夷絕其類/顧在位臣持祿取容/無仗節死難者/
C.而憲祖之弒罪人/未得/雖外假借/內不堪/欲夷絕其類/顧在位臣持祿取容無仗/節死難者/
D.而憲祖之弒/罪人未得/雖外假借/內不堪欲/夷絕其類/顧在位臣持祿取容無仗/節死難者/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宰相是古時輔佐帝王、掌管國事的最高行政長官,正式官名在各朝多有不同。
B.宦尹即宦官,是供皇族役使之人。因與權力中心接近,常有宦官專權的情形。
C.班列指朝議時官吏的行列位次,依資歷、聲望在位置上有前後、左右的區別。
D.浮屠也稱浮圖或佛圖,是梵語***古印度語***音譯,可以指佛、佛教徒或佛塔。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訓善於謀事,受到逢吉厚愛。他聽說鄭注喜好士人,且宮中有人相助,於是前往攀附;李逢吉知道二人交好,送他百萬金幣,讓他以厚禮結交鄭注。
B.李訓言詞中聽,切中皇帝心意。他有詭辯之才,言詞慷慨激昂,為皇帝講解詩書文史時,談到宦官都會感慨憤怒,藉此激勵皇帝,從而得到皇帝的信任。
C.李訓官至宰相,籠絡天下人心。他常引薦有聲望的賢才來取悅士人,人們都受到迷惑:他曾提議讓所有浮屠都還俗為民,執政後又主動請求停息此事。
D.李訓賴寵爭功,與鄭注不相合。他依靠鄭注的幫助入宮,二人權力相當後卻勢不兩立;他出於猜忌之心,找藉口讓鄭注離京鎮守鳳翔,想要殺死鄭注。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以身儒者,海內望族,既見識擢,志望不淺。
***2***與注相朋比,務報恩復仇,嘗所惡者,悉陷黨中。
《李訓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10.***3分***A
11.***3分***C
12.***3分***C
13.***1******5分***李訓因為自己是儒生,出身於天下有名望的家族,受到賞識提拔後,志向很高。
***2******5分***李訓與鄭注互相勾結,致力於報恩復仇,對曾經厭惡的人,都陷害說他們是結黨。
《李訓傳》文言文閱讀參考譯文
李訓,字子垂,初名仲言,字子訓,是故宰相李揆的族孫。身材魁梧,能言善辯,常説大話,自我標榜。考中進士科,補授太學助教,被徵用到河陽節度使的幕府任職。叔父李逢吉做宰相後,因李仲言陰險狡猾善於謀事,厚愛他。鄭注在昭儀節度使的幕府中任職,李仲言感慨地説:“當代掌權的人都謹小慎微,我聽説鄭注喜愛人才,有宦官做靠山,可以與他共事。“因此前往拜見鄭注,兩人相處得很投機。當時李逢吉正任留守,怏怏不樂,企圖重新掌權,知道李仲言與鄭注關係好,交給他百萬金錢,讓他前往京城送厚禮結交鄭注。鄭注高興,介紹他拜見王守澄。王守澄善待他,就將鄭注的藥術、李仲言的經義一起推薦給皇帝。
李仲言有詭辯之才,慷慨激昂言語中聽,善於揣摩皇帝的心理,又因為他是儒士,李氏是海內望族,因此受到賞識提拔後,志向不低。當初,宋申錫謀劃誅殺王守澄沒有成功,宋申錫死後,宦官更加專橫,更加感到憤恨恥辱。而且憲宗被害後,凶手沒有抓到,文宗雖然表面上寬容宦官,內心卻實在不能容忍,準備將宦官斬盡殺絶,然而在位的大臣衹顧保持祿位貪圃安逸,沒有人願意為此赴湯蹈火。鄭注刺探到了文宗的心思,多次提出密計,援引李仲言協助自己。李仲言多次進宮講習,談及宦官,必然感慨憤怒,藉此打動文宗的心。文宗看到他言論縱橫,認為確實可以任用,就不再懷疑,而且待遇無人能與他相比,因此改名叫李訓。李訓本來就心懷奇計入宮,等到大權在握後,專心一意剷除邪惡,因此與文宗談論天下大事,無不如願以償。他依仗鄭注互相依附勾結,從事報恩復仇,向來忌恨李德裕、李宗閔受寵,就借楊虞卿一案,指責他們是同黨,凡是他們厭惡的人,都陷害説是朋黨,降官貶職沒有停止的時候,朝中大臣幾乎為之一空,朝廷內外震驚害怕。皇帝為此下詔開導諭示,眾人的情緒才稍稍穩定一些。
李訓從一個被流放的人受到任用,一年就做到宰相,認為時機已到,自己的計劃可以付諸行動了。李訓也常常引進有聲望的賢才,取悅於士大夫,人們都被他迷惑了。他曾經建議説天下和尚逃避徭役賦稅,耗費國家的衣食,讓他們從事佛業不如讓他們還俗為民。做宰相後,自己又稟告停止,藉此求取恩寵。開始,鄭注首先顯貴,李訓靠他的幫助入宮,等兩人勢力相當,依賴恩寵爭搶功勞,勢不兩立。但是謀劃的事情還沒有眉目,鄭注就被派出任凰翅節度使,對他説是為了裡應外合,實際上是出於猜忌,等到大功告成後,就殺死他。
昌國君樂毅文言文閱讀原文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