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的典故成語
刻舟求劍是比喻辦事方法不對頭;死守教條;拘泥固執;不知道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那刻舟求劍有什麼典故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趕緊去抓,已經來不及了。
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裡掉下去嗎?我還在這裡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刻舟求劍的解析
刻舟求劍kè zhōu qiú jiàn
[釋義] 舟:船;求:尋找;尋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失落水中的劍。比喻辦事方法不對頭;死守教條;拘泥固執;不知道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
[語出] 《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正音] 刻;不能讀作“kē”;劍;不能讀作“jiǎn”。
[辨形] 劍;不能寫作“箭”。
[近義] 守株待兔 墨守成規
[反義] 看風使舵 見機行事
[用法] 含貶義。多指做事不知進退;墨守成規;不懂得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來處理事情。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連動式。
[辨析] ~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變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重於“刻”和“求”;強調雖然主觀上努力;但不注意變化了的客觀情況;不能相應地採取適當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強調主觀上不努力;僅想坐守等待;僥倖得到意外收穫。
刻舟求劍的造句
1.任師傅,得掌握好停火的時間噢,要知道,您當年在山上‘跑反’靜等土匪走遠和現在既不同時又不同世,即使是人的心態亦不相同,千萬不可刻舟求劍,把事情弄砸了。
2.凡鴉鳴鵲噪,東鳴則看震,西鳴則看兌,此皆不能膠柱鼓瑟、刻舟求劍者也,諸佔例此。
3.然而,規則的堆積,肯定扼殺人的自在,若一味拘泥於所謂規則行文,無異於削足適履,刻舟求劍,必使浮詞偽語充斥文間。
4.卡克乘坐螺旋飛抗機到達蘭亞堡,由於戰鬥激烈導致相關溫度等於1204710298091590105891375攝氏度,只是刻舟求劍的本色等。
5.刻舟求劍的故事中的主人公犯了什麼錯誤?學生:刻舟,刻壞了船家會找他賠!他應當用筆畫就好了!一寢室女生湊在一起說偉大理想。
6.史學家與好事者單單根據時間不相吻合而否定一切,正是刻舟求劍、不知變通的結果。
7.刻舟求劍學過嗎?你要執迷不悟的以昨天作為參照,今天你會死得很慘的……我今天心情不好,所以給你個機會,現在放棄還來得及。
8.在基層這種事情,一數一大堆,畢竟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用千變萬化的事情去代入一成不變的政策,只是刻舟求劍罷了。
9.我們每天面對層出不窮的矛盾和變化,是刻舟求劍以不變應萬變,還是採取靈活機動的變通方式應萬變,這是我們需要確立的一種做人做事的心態。
10.然而斗筲之儒死抱住先聖的骸骨不鬆手,刻舟求劍,削足適履,以至於作繭自縛,自欺欺人,垮坍也就是遲早的事了。
11.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才能在新常態下搶抓機遇、化危為機;墨守成規、刻舟求劍,就會遲滯不前甚至倒退。
12.未必我講的就是對的,即使當時是對的,時過境遷,也可能是刻舟求劍。
13.但是對於這一雙手,你會完全沒有資格去說東說西,你會完全沒有理由去刻舟求劍。
14.季冬晨,你一定是在小學時就沒好好聽老師講課,不然你不會不知道刻舟求劍的故事。
15.竊以為,如此判定和刻舟求劍的愚公無分毫差異?試想一下,再愚蠢的城市建設者,在巨大的自然災害過後,還在原址之上建造城池。
16.可眼前情景,相要找回來不大可能,也只能刻舟求劍,來日再尋了。
17.痴呆或者***,為了自己心目中所謂的愛情,固執地吊死在一顆樹上,呆呆地守候一輩子,有刻舟求劍之嫌。
18.我的泡妞事業一直在刻舟求劍緣木求魚,哪怕是一次際遇一次纏綿一次邂逅,都只是與我擦肩而過的名詞,最終都會隨風逝去,在腦海裡留下一片空白。
19.小李同志,刻舟求劍的故事你聽過吧,你說就算當初那把劍掉進河裡去了,你跳下去撈的話,你能夠撈得到嗎?
開門見山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