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三結義的歷史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9日

  桃園三結義,是小說《三國演義》裡記載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涿縣城裡有一條大街叫忠義廟街。相傳,當年張飛在涿州賣肉就在這條街上。張飛在這條街上開了個肉鋪賣肉。他把肉系在門前一口井裡,用千斤石板蓋上,井旁豎起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誰能舉起石,割肉白吃。”

  有一天,關羽趕著小毛驢糶綠豆走到張飛肉鋪門口,見了那牌子上寫的字,心想:“好大的口氣呀!”他上前用手輕輕地一掀,沒費吹灰之力就掀起了千斤石,從井裡拎出半片豬肉來搭在小毛

  驢上,一聲沒言語就“得兒駕”趕著小毛驢走了——趕集去了。等張飛回來,他老婆一五一十對他一學,他一聽就火了,立刻追到集上要找人家算帳。

  張飛是個粗中有細的人。他想自己有言在先,牌子上寫得明白,這回兒又和人家爭扯佔不住理;又一想,這次要不聲不響,以後他總來白吃肉那還得了嗎!於是他想了另外一條辦法來報復。他來到關羽的糧食攤上問:

  “你這綠豆乾不幹?”

  關羽說:“幹!乾得很!”

  “我用手碾碾試試行嗎?”

  “行!那還不行!”

  張飛抓起一把綠豆來,用大拇指一碾,綠豆成面了。他又抓起一把綠豆來一碾,綠豆又成面了。他碾了一把又一把,不大的工夫,把關羽的半口袋綠豆給碾碎了七、八升。關羽認得他是張

  飛,知道他是不服氣故意來找茬兒,就說:“老鄉!你要買綠豆,買回去再碾成面兒好不好?在這裡你都給我碾成面,我還怎麼賣!”

  “你不是讓碾嗎?”

  “誰讓你都給碾了?”

  兩人說崩了,挽起袖子,拳打腳踢扭在一塊。開始人們上前去拉,誰也拉不開。這時候,恰巧劉備趕集賣草鞋走到這裡,他見兩條大漢大打出手,卻不見一個人敢上前去拉架,就想上去勸解。別人見他弱不禁風的樣兒,勸他不要去。劉備不聽這一套,上去兩手往兩處一撥拉,就把他倆給分開了。一手支住一個,關羽、張飛兩人幹跺腳,誰也摸不著誰。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一龍分二虎”。

  張飛和關羽經過一番撕打,互相都佩服對方的力氣,又經過劉備從中一調停,兩人又成了好朋友,於是在桃園三人拜盟結義。劉、關、張三人在 桃園拜盟結義完了,下來就是排行次了。一般

  的拜盟兄弟當然是按年齡徘行次,可是張飛年齡最小卻不同意。他說:“咱們排行次應比力氣,誰力氣大誰是大哥。”關羽說:“劉備一下把咱倆分開了,數他力氣大,應該是大哥,咱倆不相上下,誰做老二老三都行,還比什麼?”

  張飛不吭聲。劉備說:“這樣不行,就鬥智吧!”

  張飛連聲說 :“好,好!”

  劉備說:“咱們比比看誰能把雞毛扔到房上去,誰一扔就上去了誰就是大哥,好不好?”

  三人都同意,張飛性急,抓來一隻雞,拔下根雞毛就使勁往房上扔,連扔幾次都沒扔上去。關羽也拔了根雞毛使著勁地往上扔,也沒扔上去。輪到劉備了,他不緊不慢地拎起那隻雞,輕徑一掄就把整個雞連同雞毛扔到房頂上去了。”

  張飛說:“你扔雞不算!”

  劉備說:“我總算把雞毛扔上去了!”

  張飛光哼哼無言以對,只好認愉。

  劉備當了大哥,那麼誰是老二老三呢?劉備說:“張飛扔得最早,扔得次數最多,可是都沒成功,按道理應該排老三,關羽排二。”

  張飛無詞,哈哈笑著說:“我認輸,認輸。”

  桃園三結義的典故起源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故事。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聯想到他們早年在涿郡張飛莊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人們一直傳誦著這個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著焚香結義。梁啟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談到:"今我國民綠林豪傑,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園之拜……"***《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清代一些會黨如三合會等,在他們頗為莊重的入會儀式上,必定不會忘記插上桃枝,以此象徵他們是在桃園結義。

  劉焉出榜招募義兵。榜文行到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脣若塗脂;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後坐酎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枝在涿縣。玄德祖劉雄,父劉弘。弘曾舉孝廉,亦嘗作吏,早喪。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蓆為業。家住本縣樓桑村。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餘,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相者雲:“此家必出貴人。”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叔父劉元起奇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因見玄德家貧,常資給之。年十五歲,母使遊學,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

  及劉焉發榜招軍時,玄德年已二十八歲矣。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嘆。隨後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才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玄德曰:“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長嘆耳。”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

  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雲長大喜。同到張飛莊上,共議大事。飛曰:“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桃園三結義的真假考辨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羅貫中把它放在《三國演義》開篇的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書中的故事大家都相對比較瞭解,再次也不再累述。來看看“桃園三結義”的其他故事。

  有專家考證,“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大概在宋元之際就開始流傳了。在赫經《重建廟記》中,已經出現了“初,王***關羽***及車騎將軍飛與昭烈為友,約為兄弟”的說法。《關羽戲集》中也引用了元末詩人的詩句“桃園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弟與王”。

  元雜劇《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中又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蒲州州尹臧一鬼欲謀自立,請關羽為帥。關羽殺之,逃往涿州范陽。張飛則在當地開了一家肉店。張飛故意在店前用千斤巨石壓住一把刀,並揚言如有人能搬開巨石,就分文不取,送肉給他。一日,關羽路過張飛的肉店,搬動張飛用以壓刀的千斤巨石而不受肉。張飛回店後得知訊息,專門去到關羽入住的客店相訪,並拜關羽為兄長。二人後來又遇到劉備,二人見劉備長相非凡,便邀其一起喝酒。劉備大醉而臥,只見有赤練蛇鑽入劉備七竅之中,關羽覺得“此人之福,將來必貴”,於是又共拜劉備為兄長。三人在城外桃園殺牛宰馬,祭告天地,並立誓“不求同日而生,只求同日而死”。

  這個故事雖然饒有趣味,但又未免荒誕。在元代《三國志平話》中,“桃園三結義”構思得相對來說好點,畢竟有現實生活的影子的。

  三國時代有殺白馬為盟的習俗。建安七年***202***,曹操攻破南皮,殺了袁譚。袁熙的部將焦觸、張南背袁向曹,他們起事時,就是殺白馬盟誓。不過這只是盟誓,並不是結拜兄弟。後來,很多農民起義的頭領在起事結拜兄弟時就用這種形式。比如,元代劉福順等人的紅巾起義,《元史·順帝本紀》描寫他們結義的情況就是“殺白馬烏牛,誓告天地,欲同起兵為亂”。

  不過,這樣的寫法對人物的塑造是比較粗糙的,而且立意也低。

  羅貫中不愧為文學巨匠,這些史料、故事到了他的手上立刻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羅貫中刪除了一些荒誕的成分,改成了三人在國難當頭,欲投軍破賊、保國安民、共舉大事這個目標一致的大前提下結為兄弟,尤其在三人焚香再拜說誓言時道出:“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這樣一來,立意也就高了,朋友關係拔高了一大步,把一個單純的結拜變成了一種共赴國難的相互扶持,使人倍感崇高而親切。一部大書把“桃園三結義”放在開頭,這就為以後他們三人為實現“共舉大事“這麼一個奮鬥目標,而能”同甘苦、共休慼、患難相攜“的深厚情誼埋下了伏筆。因此,在以後的歲月中關羽、張飛為輔佐劉備恢復漢室而出生入死、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也就更加令人信服了。

  那麼,在歷史上,劉備、關羽和張飛到底是個什麼關係呢?

  事實上,劉關張三人沒有桃園三結義。理由是:***1***正史沒有記述,《三國志》、《資治通鑑》從未提及此事;***2***三人年齡大小,順序排列應是關劉張,而不是劉關張。

  《三國志·先主傳》中無劉備生年,僅說他死於章武三年***223***,時年六十三。先人計算年齡都算虛歲,照此逆推,劉備當生於漢桓帝延熹四年***161***。因此,劉備的生卒年代應是161~223年。

  據錢靜方著《小說叢考》:康熙年間關羽家鄉出土的關侯祖墓碑記知,關羽生於漢桓帝延熹三年***160***六月。所以,柯汝霖《關公年譜》認為,關羽實長劉備一歲。關羽的生卒年代應是160~219年。

  張飛的生卒年代,《辭海》介紹:?~221年,根據《關公年譜》“張飛小劉備四歲”之說,應是165~221年。

  《三國志劉曄傳》也說:“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

  歷史上,劉、關、張三人關係確是非同一般。《三國志·關羽傳》說,關羽亡命奔涿郡,劉備正在鄉里聚合徒眾,關羽、張飛便投其門下。後來劉備為平原相,又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劉備和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關羽經常於稠人廣坐,侍立終日,後來徐州失守,關羽被擒,曹操派人勸降,關羽也說:“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張飛傳》也記載:“張飛……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

  關羽和張飛都以勇略著稱當世。魏國謀臣程顯讚譽關張“萬人之敵”,周瑜稱讚關張為“熊虎之將”。所以,劉備特別寵信關張,視他倆為心腹之臣。以致於後世論史者,如明末清初王夫之就認為:“劉備待關張之信,勝於對諸葛亮之誠。”

  以上幾段史料足以說明兩個問題:一則劉關張三人關係親密的“恩若兄弟”;二則是“恩若兄弟”而非結拜兄弟,史料也無結義之說。所以說,歷史上並沒有真實的“桃園三結義”這個典故。


關於瑤族盤王節的傳說
龍井茶的經典傳說
相關知識
桃園三結義的歷史故事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_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_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有意義的歷史故事
有教育意義的歷史故事介紹
關於團結的歷史故事素材
關於團結的歷史故事精選
茶的歷史故事三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