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勵志文章振奮人心文章
高考作為銜接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橋樑,是我國現階段受關注程度最高的考試。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高考考的就是意志
一、成績總是居末流,怎麼辦?
在所有的高考考生中,最犯愁的無疑是那些成績一直處在全年級末流的。按通常思維,要使這些考生考上大學,是有很大難度的。
但是,在2001年的高考中,西安有個信德中學卻創造了高考奇蹟。
信德中學的大部分生源來自升高中錄取分數線以下的所謂“差生”,2001年,該校22
4名考生參加高考,卻有212人上線,以94.6%的高升學率令同行和社會刮目相看。
信德中學是一所改制重組的民辦中學,該校以“不拒收一個‘差生’,不歧視一個‘差生’,不放棄一個‘差生’”為辦學教育理念,以關愛學生心靈,給學生以激勵為主導方法,使學生人人熱愛學習,人人能進步,讓入讀該校的高中錄取分數線以下的學生絕大多數考上大學,並連續保持高升學率,不能不給我們以震動和啟示。
信德中學的成功對於家長有什麼啟示呢?
那就是:要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充滿信心,讓孩子在你的欣賞和鼓勵下成長。
信德中學正是用這種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的充滿人情味的鼓勵和欣賞,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理解的溫暖、激勵的力量,從而一次又一次地創造了高考的奇蹟。
當然,對於那些成績一直居於末流的考生來說,要想通過這100天的努力來創造奇蹟是很難的了,你要做的是“做最壞的打算,朝最好的方向努力”,希望小並不等於絕望。更重要的是:你從這百日的經歷中收穫了很多,這些將是未來獲取成功的“豐盛營養”。
恩格斯說:“頑強奮戰後的失敗是和輕易獲得的勝利具有同樣的革命意義。”朗費羅也說:“失敗可能是變相的勝利;最低潮就是高潮的開始。”把眼光放長遠一些,就把這次高考當成明年的熱身吧。
高手檔案:徐蕭垠,女,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附中,2003年高考陝西省外語類第一名。
高三剛開始複習英語時始終找不到感覺。直到有一天,老師的一張表,就條分縷析地徹底解決了一直讓人困惑不已的難點問題。我終於認識到了一直以來英語複習的誤區,那就是:只考慮自己如何進行有效複習與歸納總結,卻忽視了發揮有豐富經驗的老師和寶貴的課堂45分鐘的作用。從此,我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上課的過程中,並用延伸的交流和老師建立起一種默契,從而有效提升了課堂複習效果,不僅學到了知識,還獲得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學習並不困難,關鍵是要調動自己的興趣,緊緊抓住老師和課堂去建立一種完備的知識體系,有了與老師共同建立的知識體系,再去應對高考題,就事半功倍,如虎添翼。
二、學校排名不高而自卑,怎麼辦?
學校排名次現在還是很普遍的現象,不然,哪裡會有那麼多“狀元”呢?
很難說排名次是個好現象,常常在開家長會的時候,排名次使有的家長也感到難堪,顯然,排名次會對一些成績實力本來不俗卻因沒考好排名靠後的學生產生不良的心理影響。現在一些學校已有所改善,比方說,只提幾個考得好的學生的名字,其他的就免談了。
從心理衛生的角度講,如果家庭和學校兩邊配合起來給考生一個寬鬆的環境是最好不過的了。但是有的時候不太可能,因為學校也有學校的難處,比如說排排名次,不得已這樣做,這就要求家長能正確看待這個“名次”,給考生—個寬鬆的家庭環境。
考生已經盡力了,外界環境最好不要再去刺激他,此時高考即將來臨,任何批評、埋怨只會加重考生的自卑心理,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用積極鼓勵的語言、寬容慈愛的態度,對考生的精神進行呵護,對考生的心靈進行撫慰,要心平氣和地接納他***她***目前的成績高度,再在此基礎上,幫助其突破提高。
當然,家長對考生目前成績的接納不是被動的,而應是積極主動的,即找出成績不高的癥結,然後再有的放矢地進行工作。
有這麼一位家長,他發現孩子成績不高的原因在於學習方法不對路。他就留心收集大量別人的學習方法,並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從中為自己的孩子“量身定做”了一套合適的學習方法。
收集來的方法認為書本知識重在理解,不能機械背誦,但他發現,孩子的記憶能力特別強,而理解能力卻較差。於是,他鼓勵孩子“死記”書本知識,在充分記牢的基礎上,再逐步理解,結果在考試中,孩子的基礎知識幾乎沒有失分,而需要理解的知識也比以前進步了,綜合成績大大提高。
順便說一下,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是自己的孩子適合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卻是很多家長還沒有意識到的問題,甚至有的家長認為學習方法是學校應該教會的事情。其實不然,因為只有家長最瞭解自己的孩子,只有家長最有條件研究、分析什麼樣的學習方法適合自己的孩子,所以,家長應該積極地尋找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這些方法可以是家長收集來的,也可以是家長憑自己的經驗得來的,只要對孩子的複習備考有利,就可以向孩子建議,供其參考。
三、學習堅持不下去,怎麼辦?
在巨大的壓力面前,每個考生稚嫩的心靈深處都會有猶豫,有畏懼,只是這種畏懼的程度有大有小,考生戰勝這種畏懼的意志力有強有弱,同時,還取決於是否有一個寬鬆、快樂的環境將考生這種畏懼心理抑制,不讓它膨脹。
黑龍江省有一位韓女士,高考前她的孩子突然對她說:“媽媽,我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能不能不讓我高考呀?”這位韓女士嚇壞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寫信向中國教育電視臺《高考諮詢臺》諮詢。
怎麼辦呢?不讓孩子去高考,今後還得學習成長呀!讓孩子去高考,她還能有信心?
這位韓女士去找專家諮詢是對的,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能惱羞成怒、暴跳如雷,也不能再給孩子施壓,“你非去考不可,否則……”而應找原因,找方法,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它,用正確的方法處置它。
考生產生放棄高考的念頭一般有兩種原因:一是可能學習遇到困難,對自己沒信心了;另外可能是高考臨近,壓力增大,產生了焦慮情緒。對這些問題,不要慌張,你可以請內行的家教用一種叫作“增強系統”的辦法來幫助你,幫助你解決學習困難,重新找回信心。
另外,作為一般年齡還不到二十歲的考生,思想還不是很成熟,情緒易變化,想法也多變。這些都很正常,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嚴重問題。這時候最重要的是繼續上學,不要脫離課堂。你越在老師、同學裡頭,得到的信心和鼓勵就越多;多跟同學接觸、交流,你就知道別人也有焦慮,也有不痛快,也有不自信,這反而更能增強你的自信,慢慢地,一場***就可能消失於無形。
所以,最主要的,也是最好的辦法,是家長和周圍人為你營造一個寬鬆、積極、快樂的環境,這樣就能抑制你負面心理的顯露與膨脹,從而不會使問題變得凸顯與嚴重。
高手檔案:啜玉林,男,畢業於北京市順義縣牛欄山一中,1997年北京市文科狀元。
進入高三以後,各種級別的考試會接踵而來。我認為,正確對待每次考試的方法就是不要看重考試的分數,關鍵是要認清自己在考試中暴露出的問題並積極加以解決。高三的考試,除高考以外,實際只是對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一種檢查,因而在考試中考多少分不是最重要的問題,而應看重的是自己在每次考試中發現的知識漏洞、解題技巧的欠缺等問題,以便在考試後及時補上。
我的很多同學認識不到這一點,總是在分數上計較,分數高便沾沾自喜,無視問題的存在;分數低便自暴自棄,甚至失去信心,從而也延緩了對問題的解決。結果,很多人都吃了虧,平時犯的錯誤總不糾正,高考中遇到類似問題仍犯同樣的錯誤,教訓很沉重。
四、成績波動大,怎麼辦?
考前幾個月的摸底、模擬考試中,考生成績波動大,有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的原因。
高考前,演練性質的考試相當多,而有些考生對這時期的考試分數格外關心,在他們看來,這就是自己的考前水平,就是高考的預演。而實際上,這只是一種學校迎考複習的方法之一,老師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考試,查詢教學工作及學生掌握知識的薄弱部分,即查漏補缺。所以考試多極了,每堂都做卷子,三天兩天地考,你哪門功課複習得好一點,成績就高一點,哪門功課複習未到位,成績就差一點,你應該做的就是據此作功課複習安排的調整。某門成績的好壞及其所影響到的總體考分的高低,考生過分去關心是沒有必要的,如果因此還讓這些事情影響情緒,反而會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壓力,打亂原來的複習部署,所以,這個時候正確的做法是總結自己,找出問題,安排好下一步重點複習的計劃。
對於家長來說,在孩子迎考的最後階段,對於每次測試和模擬考試的成績,家長都應在尊重孩子成績的基礎上和孩子探討如何鞏固和加強優勢學科,改進和提高一些成績比較差的學科。尤其是當孩子失敗的時候,更應該注意如何合理地看待失敗的結果,不要任意推斷,把一時的失敗推斷為最後考試的失敗和孩子今後前途的失敗;不要以偏概全,把孩子某些方面的不足誤認為全面的挫敗,造成孩子整體信心的喪失;更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橫加指責,指責不僅難以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而且會引發家長自己的情緒波動和心境低落,並且構成惡性迴圈,成為對孩子持續性壓力的來源。
但是,家長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功課很好,一逢考試就緊張,成績突然下降,這就要找主觀方面的原因了,孩子可能遇到了心理問題。
比方說,孩子一進考場就非常緊張,恨不得掉眼淚,或大汗淋漓等等。如果這樣,孩子就有心理障礙了,嚴重的可以找心理醫生諮詢。一般情況下,這是高考漸近,戰前氣氛漸濃,孩子開始感覺到壓力增大所致,家長要考慮開始給孩子減壓了,和孩子談談心、散散步或到野外遊一遊,打打籃球。
高手檔案:柏青,女,畢業於陝西省西安中學,2001年陝西省文科狀元。
在學習上,父母從未給過我什麼壓力。記得初一時,我的成績排在第四,媽媽曾戲言:“第一輪流坐,何時到我家。”而當我考了第一時,她又說:“你和前幾名同學都是一個檔次的,你的成功是建立在他們失誤的基礎上;換言之,他們的成功也是建立在你失誤的基礎上,沒有人是常勝將軍。”
以遊戲的心態對待排名之類的名利得失,以冷靜的眼光看待成績的浮動,這是父母教給我的法門,使我在高中以至今後都會受用。
五、習慣熬夜複習,怎麼辦?
現在的考生熬夜學習的越來越多了,有的常常晚上學習到十一二點鐘,有的甚至熬到一兩點鐘。熬夜學習,是不科學的學習方法,長期如此,對處於成長髮育期的考生的健康十分不利,對大腦功能和學習效率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挑燈夜讀,本不是好習慣。
高考日近,時間漸緊,而複習任務又重,偶爾加一兩個晚班也不是不可以的,但不能熬夜太深,也不能形成習慣。人的睡眠時間有規定的要求,中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保證在八個小時以上。高考複習階段緊張一點,也不能少於七個小時,否則就會影響到第二天的學習,腦子不好用,精神無法集中,複習效果上不來,複習計劃完不成,晚上又得“開夜車”,搞成了疲勞戰術,造成了高考前的身心疲憊,出師未捷“人先倒”,弄不好前功盡棄。高考複習要有計劃,要儘量按時完成計劃,儘量避免熬夜“開夜車”。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考前兩個月,考生應有意識地著手生物鐘的調整了。考試通常在上午開始,人在睡眠充足時,起床後也要兩三個小時才能進入最佳思維狀態,而有的考生習慣晚上開夜車,甚至喜歡晚飯後先睡一覺再起來熬夜複習,因為他認為後半夜思維靈活,腦子好使。對於這種長期養成的習慣,很難一時改過來,但應儘量設法一天比一天早睡一刻鐘,早睡半小時,慢慢地改變這種習慣,到考前調整生物鐘時,自然水到渠成。
高考前挑燈夜戰,還增添了臨考緊張氣氛。其實良好的對付緊張的辦法就是過正常人的日子,保持正常的起居生活。該用功時用功,該休息時休息,想唱歌時就大聲唱,想去玩時就盡情玩。複習時實在累了、煩了,就站起來,揉揉手,伸伸腰,做做深呼吸;或開啟音響,扭扭脖子扭扭腰,蹦蹦跳跳瘋一陣;要不就到戶外去,看看遠方的風景,吸吸新鮮的空氣。
一身輕鬆了,再接著去做功課。事情就這樣神奇,當你不緊張了,心態平穩了,你的複習和考試都將會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作為家長也應這樣告誡、督促和引導孩子,高考前也應和平時一樣地生活,儘量過正常人的日子,按照學校和自己制訂的計劃,按部就班,從容不迫地去複習和生活。
六、降低目標,你可能會“跳”得更高。
目標減壓法就是以原來為實現最高目標的一切努力與條件,轉而去求相對較低目標的實現,以增大成功率,獲得自我心理暗示,緩解緊張與焦慮情緒,增強自信心的一種心理調節方法。
比方說,有些考生,平常學業成績相對較好,甚至非常出色,進入高考複習階段以後,因心理素質不穩定,成績波動大,有時考得極好,有時一落千丈,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
環,對考試產生恐懼,如不及時進行心理調整,影響到高考,後果可想而知。此時心理調節的較好方法是從目標定位上為自己減壓。比如說,你可能有考上清華或北大的實力,但卻不苛求自己考上清華或者北大,而是退而求其次,其他重點大學甚至普通大學均可作選擇。當你在心理上有了這種準備之後,你給自己施加的壓力自然就小了,然後你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輕裝上陣,鎮定自若,從容發揮,說不定反而能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
2001年山西省理科狀元張景利,平時成績在學校甚至在全市都排名在前幾名,進入高考衝刺階段,成績波動卻極大,有時甚至一下倒退30名,尤其在高考前的最後一次模擬考試中,成績十分不理想。他的班主任對他說:別把這個成績當回事,只要到時好好考,正常發揮,考個普通大學還是有希望的。這就把他原來因多次在全市競賽獲前一、二、三名,“今後必上清華、北大”的目標給大大降低了。在這種環境對他普遍低調的情況下,張景利本人也沒有把自己的目標往高處放,認為自己這樣一個農村孩子,只要考上大學就可以了。由於心理被調整到了最平靜的狀態,高考來臨時,他從容不迫,恣意發揮,最後竟以690分一舉奪得當年山西省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
張景利的班主任就是不知不覺中運用了“目標減壓法”。
其實考生一般都能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認識,他們對自己的成績定位、學業優勢、專業志願、發展趨向等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他們能知道什麼是對自己有利的,什麼是適合自己的。因此家長應該在尊重他們自己意願的前提下給予一定的建議和幫助。如果一味要求孩子按照家長的意願去做,結果不僅會讓孩子感到不滿,甚至還會因為父母的這種固執而造成終生的遺憾。將來他們或許還會對父母的錯誤一輩子都不能原諒,這就不是你教育孩子的初衷了。
當然,家長也不能對孩子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一個十七、八歲的孩子,還不能對自己的行為完全負責任,對事物還不能有全面、正確的看法,家長有義務對孩子的行為加以監護,對孩子的思想予以指導,但要注意講究正確的方式和方法。
七、嚴密監控,謹防考試綜合症。
考試綜合症是一種由於面臨考試的緊張壓力而導致學生不能進行自我調節的心理病症。高考的激烈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往往使考生心理負擔過重而患上此症,其主要表現為:
每當考試尤其是重大考試來臨時,心慌意亂,恐懼緊張,甚至在進入考場後,莫名想哭,面色蒼白,大汗淋漓,頭腦模糊,大腦一片空白,而自己竟無法鎮靜自己,考試過去,則症狀消失。
考試綜合症是一種對考試情景的緊張恐懼,是一種危害極大的心理疾病,如不及時糾治,還會形成惡性迴圈,最終造成學業成績每況愈下,並引發其他生理及心理疾病。
考試綜合症應在早期及時糾治,有效的治療方法即是減壓。
高手檔案:周錁,女,畢業於重慶市銅梁中學,2001年重慶市高考理科狀元。
周錁自述:
摘取了重慶市理科狀元的桂冠後,許多人包括記者都一直在問我:“你一定為此付出了不少吧?”我真的不覺得學習有多苦、有多累。如果真要探尋我成功的奧妙,只有五個字:學並快樂著。
生活中的我,其實有點懶,我每天從學校回到家裡,很少看書,看看電視玩玩電腦就睡了,我認為只要在學校裡把時間抓緊,已經足夠把所學內容融會貫通。在學校,課堂45分鐘對我來說是最寶貴的,我注意力特別集中,與老師的思維寸步不離。我在家中找到快樂,獲取輕鬆。
不管是平時還是緊張的高考備考階段,我都喜歡適量運動,與幾個朋友一起打打球,聊聊天。有時哪怕只有半小時,也會讓我從書本中跳出來享受片刻的愜意。
“忙中找樂”,這幾乎已成我的個性。
:一年從三本到北大
幾乎所有認識孫宇晨的人都覺得,他考入北大是個奇蹟。
2007年2月,他因獲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而參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試時,面試官甚至不知道他所就讀的惠州一中位於哪個省份。
在這所在他之前從未有人考入過北大的學校裡,他原本是理科生,但因物理成績始終徘徊在二三十分間而不得不改學文科。此後,他的成績有所好轉,但直到高三上學期結束時,仍然排在全年級100名開外。
大一時,他在《萌芽》雜誌寫下《一道論證題》,試圖向人們證明“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時間彌補任何的遺憾,只要你下定了決心”。他在文末留下自己的通訊地址,邀請中學生和他一道證明這道題目。文章發表後兩年多裡,他收到了接近1萬封信件。
而如今,他即將以北大歷史系總分排名第一的成績結束4年的本科學業。
沉浸於文學世界不可自拔成績在全班穩居倒數前十
整個中學階段,孫宇晨從來都不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好學生”。初中時他就讀於一所寄宿制學校,他對3年初中生活的記憶,大多與網遊有關。為了玩網遊,他常常裝病回家休息,晚上趁父親熟睡後溜去網咖,再在清晨父親睡醒之前趕回家。
中考前他突然“覺醒”,用功學習了半年,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惠州一中。
進入高中後,他對網遊的熱情驟減,因為他發現了新的興趣點小說。受在大學中文系任教的父親影響,他接觸了王小波的作品,並因此開始瘋狂閱讀各類小說。他說:“沉溺於小說的每個人都不可避免有一個引誘者,我的引誘者就是王小波。”
在王小波“時代三部曲”的“引誘”之下,他整日沉浸於文學的世界中不可自拔。他如此形容自己的高一生活:
“將課表裡的中英數政史地全部改成小說或者是文學;整天待在圖書館不出來;考語文的時候,花半個小時做作文的題目,然後花兩個小時寫一篇3000字的作文交上去,然後就被打了個10分;花一個星期的時間蹲在圖書館寫實驗小說,寫好交給大家評判,只要有一個人說不喜歡就燒掉,如果大家都喜歡就投稿,然後石沉大海;早上的早讀全部改成詩歌朗誦,在全班嘈雜的背古文環境下,舉起白話詩的大旗……”
與這種率性灑脫相伴隨的,是考試成績的紅燈高掛。這其實在所難免除了班主任的英語***論壇***課不方便逃課外,其他大部分時間他都在圖書館看小說。全班48個人,他的成績“穩居倒數前十”,老師們對他的期望是“保惠大***惠州大學***、衝汕大***汕頭大學***”。
那時的孫宇晨認為,應試教育和文學理想是對立的,因為二者的根本性質不同,一個是以機械的速度訓練為根本,一個要以才華為根本。在他看來,接受“全面平庸”的應試教育近乎“奇恥大辱”,“有限的時間與精力無法覆蓋諸多不擅長的學科,數學對於一個專於文史的人來說,真可謂是慘痛的悲劇。”他因此而並不在乎考試成績,即使全科掛紅燈也無所謂,只是害怕讓父母知道,“因為他們已經不好意思打我了,畢竟我已經長得比他們還高”。
必須縱身跳入應試教育的河水中儘管也許會將稜角沖刷乾淨
帶著二三十分的數學、物理成績,孫宇晨在高二時不得不選擇轉為文科生。此時的他發現自己已不再像高一時那樣不帶任何功利性地“為了看書而看書”,而已經開始渴望得到別人的承認。他堅信自己有著過人的才能,而身邊的很多同學卻“不知道這世界上除了做題還有何物”。
但現實卻不斷地給他挫敗感,“400多分的成績,我連自我安慰的理由都找不出”。
他覺得應試教育總有些使他“備感恥辱”的等級化儀式和細節:按照學校規定,考試時的座位順序要按照上次考試的排名依次排定,他所在班級的教室是第一考場,而他每次考試都要提著書包“灰頭土臉”地挪至第三甚至第四考場。一次考試時,他看到以往一直排在年級前五的同班女生也到了第三考場,他便有點幸災樂禍地去譏諷她,但那個女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我上次考試期間生病了,英語沒考。”
強烈的碰壁感使他開始考慮與常規的升學之路徹底決裂,他開始想辦法給自己找一條出路,一條不是高考***微博***的出路。那時的他覺得,參加高考是對應試教育的妥協,“是一種相當可恥的行為”。他堅信自己的才華能讓自己通過一條不用參加高考的路徑,進入理想的大學。
帶著極高的期望,他先後報名參加了第八屆新概念作文大賽和北京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結果卻黯然落選。這對他產生了極大的打擊,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必須縱身跳入應試教育的河水中,儘管它也許會將我這塊石頭的稜角沖刷乾淨”。
他為自己定下五項要求:第一是把所有與應試無關的書全部搬回家,只留下一本胡適的晚年談話錄;第二是絕對不進圖書館,所有課程一堂都不能缺;第三是收起對老師的愛憎,以獲得應試的知識為目的;第四是保證晚自修的時間,3小時積極進行應試訓練;第五是制定每天的計劃,並嚴格完成。
帶著450分左右的模擬考試成績和上述五項對自己的要求,孫宇晨進入了高三。他給自己偷偷定下衝刺目標:中山大學,“極限的非分之想”,則是中國人民大學,王小波的母校。
一年時間成功完成從三本到北大的衝刺
孫宇晨執行五項要求的初始階段,成效並不明顯。他覺得在應試教育體系之中,“壞學生”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比“好學生”更多的代價,“眾所周知,這年頭老師都不怎麼願意幫助後進生。”但他覺得自己已經沒有選擇,“就像一個人臨死的時候,他只想活,沒有其他的目的了。”在他看來,到了高三的衝刺期,方法已經是次要的,最關鍵的是態度和堅持。
漸漸地,他的成績逼近了600分,但增長勢頭也就此放緩。他的成績在590分至600分之間徘徊了很久,他意識到,自己陷入了瓶頸期。在廣東省,600分左右的高考成績將意味著他很有可能無法考上重點大學。
而就在此時,他獲得了第九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複試資格。當時距離高考,還有6個月。
老師和父母都勸他不要去上海蔘加複試,因為這將讓他缺課至少兩週,對於一個成績正處於瓶頸期亟須突破的高三學生而言,兩個星期的意義似乎不言自明。但孫宇晨覺得自己“理想主義開始重新萌動”,拋下所有顧慮,前往上海蔘加複試。
事實證明,他作出了正確的選擇。他順利拿到一等獎,隨後的高校見面會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程鬱綴和招生辦公室主任劉明利看中了他身上的理想主義,給予了他參加北大自主招生的資格,可在高考時於錄取分數線下20分錄取。而這意味著,若想考入北大,他還需要在剩下的5個月內將成績再提高50分。
此後令他感到神奇的是,他此前最頭疼的英語,從參加完“新概念”後的第一次考試起就徹底衝破了瓶頸此前他的英語成績從未上過100分,而自那次考試起,就從未下過110分。而其他科目的成績,也都在穩步提升。
他後來如此解釋這種“完完全全的飛躍”:每個人的潛能其實往往是被過低的自我預期所壓抑,而過低的自我預期則源於外在制度壓迫。他覺得,應試教育的深層次問題在於分數崇拜,強調全面平庸。“在應試教育話語體系中,所謂好學生皆是成績好的,壞學生皆是成績壞的,分數評價變成了道德價值判斷,人格被分數體系不斷否定,破罐子破摔也不足為奇了。”在他看來,恰如其分的“新概念”一等獎肯定,是成功的關鍵性因素。
在他前進的腳步中,高考如期而至。他最終考出語文115分、數學132分、英語130分、綜合146分、歷史127分、總分650分的出色成績,成功完成了從三本向北大的衝刺。
在北大相對更加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中,他如魚得水。他先習中文,後學歷史,成績穩居歷史系第一。他擔任北大西學社社長,代表北大赴荷蘭海牙參加世界模擬聯合國大會,還曾獲演講十佳稱號。
在那篇引來近萬封回信的《一道論證題》的結尾,他如此寫道:“我相信自己的才華從來沒有被應試教育的河水沖刷殆盡,而是我真正成功地挑戰了應試教育。最後,我僅僅有兩點希望:一是希望有理想的人不要向現實低頭;二是希望大家一起幫我做這道題目,我希望它在你們每個人身上都成立。”
:只需去戰鬥
即使在無盡的黑暗中,我也敢微笑著獨自前行。謹以此文獻給那些在艱苦環境中仍不頹其志者。——題記
囈語
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開篇曾反覆論述輕與重,我很喜歡這段辯證。那麼就讓我“東施效顰”一番,思考一個簡單命題:
公平與不公。世界自開闢就有天與地之分,我們從出生就有窮與富之別,有貴與賤的分別,有聰明與愚笨的分別,有出生在高考錄取率極高與極低地區的差別。對於這種差別,太多人在怨恨,怨恨自己的父母貧窮,怨恨自己的相貌不出眾,怨恨別人的聰明,可這些怨恨並沒有改變我們的處境。
那麼出生富貴者,驚豔傾城者,聰明絕頂者,對他們就一定是公平的嗎?沒有了貧窮就缺少了奮鬥動力,沒有了普通就陷入了過多的誘惑,有了聰明可能讓你過於浮躁而一事無成。總有人更聰明,有人更漂亮,還有人既聰明又漂亮,那又有什麼,我們需要的不是選擇對自己是否公平的環境,而是在已有的環境裡創造最大的成績。
這個觀念伴隨我至今,生活***包括高考***是一場個人的戰鬥。更現實地講,貧寒之家總是佔大多數,認為自己處於艱難環境者也為數眾多。在環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結局只與個人有關。
那好吧,就讓我講述一個從貧寒之地、從高考錄取率低得可怕的省份走出來的人的故事。
蒙太奇
十年前的家鄉,貧窮就像空氣一樣侵入每個角落,任何一點資源都會引起激烈的競爭與幕後的操作。教育也是如此,我初中升高中時,升學比例是1:7,如果拋開各種人為因素,靠分數來升學的比例應該低於1:10,那些沒有進入高中的孩子就只得去打工。
通過1:10的選拔,我來到了高中。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呢?近千人的學校,卻長寬不過一百米;所有教學都在學校唯一的兩層小樓上進行,冬天教室冷得讓人發抖;幾十人共一間宿舍,睡覺時擁擠得以至翻身都困難;每個月會吃半個月鹹菜,另半個月吃食堂裡沒有一滴油的菜***為了讓正在長身體的我們吃得下去,食堂在菜裡放大量的辣椒,以致我們都上火嚴重***;沒有浴室,一年四季裡洗澡都在露天進行。
然而我從未埋怨,即使今天我坐在北京繁華的寫字樓裡,仍然視這樣的生活為一種公平。
在《荊軻刺秦王》裡,小小的嬴政必須走過一座高達十丈的獨木橋,才能吃上飯。嬴政說:“那刺骨的寒風啊,凍得我幾乎走不穩路。但每天都有一個小女孩對我說,過來,你過來,不過來就沒飯吃。”對於我而言,知識與上學就是通往外面世界的獨木橋樑,我必須每天都提醒自己要走過去。
狙擊
2001年,16歲,我坐在窗邊,告訴自己:高三來了。
我從山村裡走出,已經很艱難地衝殺出中招這道坎。我不能中途倒下。所以我很早就進入高考狀態。買不起參考資料,我在高二一直在不停地看課本甚至背誦。到高三的時候,我喜歡的化學書中任何一個數字我都能說出。高三時候學校會免費發放試卷,那些成堆的卷子對於我而言不僅不是負擔,反而讓我欣喜:終於可以在這麼多試題中大顯身手了。於是我每天都規定自己起碼做完兩套試卷,一年時間幾乎未間斷。雖然很多人都反對題海戰術,但是我想這也因人而異,起碼對於我,題海戰術很奏效,尤其對我的英語而言。我高二時英語一直穩定地保持在可憐的六十分左右***滿分150分***。到了高三,我通過大量的試題練習,然後進行歸納總結,錯誤修正等,短短半年已躍居班級前十並保持到高考。現在每當看到QQ上的昔日同窗,我就想起那時候的我:每天早上我會六點準時到教室,十點半準時離開,中間除了吃飯你會發現我一直都在那個排滿了桌子、堆滿了書籍的教室內。我會一天不和任何人說活,即使吃飯也等大家都吃完了我再進食堂,這樣我就不用排隊,省下了學習時間。我的休息時間甚至也是以文言文和詩歌自娛。
長期的勞累讓身體付出了代價,那個高三的冬天就如同夢魘一樣,我脆弱的身體已經無法抵擋教室的寒冷,於是我開始嚴重咳嗽,整天身體都在低燒,頭昏昏沉沉的***現在看來應該是嚴重的支氣管炎***,這樣的症狀持續了一個冬天。父母在外,我也不懂照顧自己,竟然在沒去醫院的情況下,我就像一隻打不死的小強一樣挺過去了。
在這一年裡,我就像一個狙擊手一樣,瞄準著高考,分分秒秒都緊扣扳機;我又像窮19年光陰在監獄挖出逃跑隧道的安迪***參見《肖申克的救贖》***一樣,時刻都銘記自己的目的。我並不聰明,但是我願意去努力。不管這個努力別人是否會恥笑,我願意為我自己的目標付出每一滴汗水。這年高考,我在全縣一千多人的考生中位居第八,夢想離手邊咫尺。
驚變
這個世界上總是有無窮的驚奇在等待著你,它們有的讓你歡樂無窮,有的讓你跌入黑暗,我們常常把它們稱為命運,這點在雨果的《悲慘世界》裡體現得淋漓盡致。當然,16歲的我雖然同情冉阿讓,但也碰到了痛苦的命運。在我還為高考分數滿意時,第一志願落榜的訊息卻悄然而至,碰到詭異的分數線,七分之差,足以把我打入另一個深淵。轉輾反側,整夜失眠,鄰居們羨慕的眼光漸趨複雜,一切都已成定局。我只能接受現實,選擇了第二志願——另外一所重點大學。
在那所古城裡,我享受著古王朝氣息渲染出來的味道,寬大的護城河邊恍惚還有戰士衝殺的吶喊,高高的城牆上依稀有將軍遠眺的身影,故宮裡還有宮女的胭脂氣息在迴盪,街邊的酒旗已隨風飄蕩了千年。在這一年裡,我經常騎著自行車遊蕩在城裡,貪婪地看著那些優雅的遺蹟。也多虧了這一年,高中幾年一直在透支的身體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再次生龍活虎。
再戰
在這所大學的近一年裡,我越來越清楚,所在的師範專業與我志向過於不符,如果繼續下去,除了浪費學校的培養費用與優惠政策,我不會做出任何成績,而我佔用的資源也許能讓另一人成長起來。並且我內心傷口仍未癒合,我不能忍受這麼多年的追求就這樣毀滅,我不甘,不甘。在還有兩個多月新一輪高考就要開始的時候,權衡各方原因,我決定重新參加高考。但是這不僅要瞞著家人***他們肯定會激烈地反對***,而且要做好再次失敗的打算。這樣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對於一個十七歲的少年何其艱難。
我記憶猶新的是,在辦理退學手續時,學校很不理解,也對我萬分質疑和反對,從而造成了辦手續的過程極其複雜。但十七歲的我決心已定,不理會任何譏諷。兩週的時間裡我為此坐了七趟火車***每次7小時,臨時出行,都是站著***。在火車上,那種對未來的恐懼浸透了十七歲的血液,以至於現在我還時常從這種恐懼的夢境中驚醒,大汗淋漓。
再回到原來的高中,看著熟悉的景物,我知道自己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了。這兩個月時間我不僅要重新撿起塵封近一年的課本,而且要面對新的考綱,很艱難,但我最終還是在最後一次模擬考中拿到了第一名。
而考驗還沒有結束。這次高考,揹負太多的我異常緊張。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我前面的考生邊做題邊低聲哼歌***幾次提醒都無效***,給我帶來極大的困擾。第一天的考試非常糟糕,尤其平時很少低於140分的數學,在緊張與擾動中半小時沒有做出一題,最後兩道大題沒有做***最終分數只有110分***。考完回去,我躺在宿舍,一直試圖穩定自己的心神,直到睡著。第二天考試我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將精力集中於試題,發揮正常;這一天的英語與大綜合以三門來算的話,平均分近140分。最終結果未過於失常。這得益於我的一個性格特點,即使出現了最壞的情況,也不會輕易放棄,而是努力將損失降低到最小。正是在這關鍵的臨門一擊,我接受住了考驗,努力才沒有付諸流水。
填報志願時我非常謹慎,估出的分數和實際分數只相差兩分。在拿到哈工大通知書後,我去河邊坐了一下午。
回首
2273名/35萬。前者是2002年我高考全省總名次,後者是當年河南省考生人數。
832名/50萬。前者是2003年我高考全省總名次,後者是當年河南省考生人數。
網上查到2008年河南高考的錄取資料:90.5萬考生,本科錄取率為20%。
老家聽來的訊息:本縣十年以來近兩萬高考學生,至今未有一人能考入清華、北大。
好吧,就讓我們回到開始,這一切都讓我,我們,去明白什麼是公平。對於公平與否只有一個恰當的答案:面對現實。真的強者,對於不管如何殘酷的現實從來都不會低頭,殘酷只是挑戰,而不是深淵。我兩年高考的成績都未能擠入前160名***清華北大在河南當年招生人數總和***。雖然我未能取得一個輝煌的成績,但我還是想講述一個永不低頭的故事,一個咬著牙奮鬥的故事。曾經的坎坷與痛苦,都已經隨風而去,留給我的,卻是永遠值得慶幸的磨礪。
那些英雄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寫道,“要在茫茫的黑暗中,發出生命的微光,帶領著隊伍走向勝利”。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只需用差異來區分,而無所謂公平與否。所以我很少羨慕別人的生存,只願完善自己的生存。即使如同王小波筆下那個“特立獨行的豬”,我也願意隨著自己心中的夢想而活。只要有夢想,艱辛自是挑戰,痛苦也成磨練,挺過了那些黑暗,你反而會收穫更多。
沒有任何一種觀點與經歷是普適的。我只希望在講述我的故事時,那些願意去奮鬥的人,那些正在某種沉重而艱苦環境中生存的同學,那些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用自身行動來證明心中夢想的人,讓他們看到他們並不孤獨,他們有這樣一個同行者,他以十七歲的單薄之軀獨自走過了曲折的高三,他用自身的經歷說出:戰鬥,戰鬥,戰鬥到最後一刻。
總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從最艱難的黑暗中走出。如果你正在黑暗之中,共勉之:吾之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
高考勵志文章大集錦